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医院年门诊量逾200万,人流量大,就医环境拥挤,传统自助服务终端价格昂贵,受场地限制,移动困难,部署及运维成本高。医院部署各类支付设备众多,占位置且操作繁琐,医生桌面摆放一堆设备,既影响院内美观度也影响诊疗。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自助终端,功能纷繁复杂,患者无所适从。
为响应国家政策开展医保电子凭证(电子医保卡)激活、应用等相关要求,同时又能帮助老年人解决使用智能手机、自助终端困难的问题,进一步优化门诊就医流程,让居民获得良好就医体验,提升医院服务水平与形象,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于2022年2月开始启动基于人脸识别的无卡就医流程改造,2022年4月完成上线试运行,并稳定运行至今,累计部署80台医保业务综合服务终端。面向门诊患者提供刷脸就医、数字医保结算应用服务,应用内容包括刷脸预约挂号、刷脸签到、刷脸结算、刷脸身份识别、刷脸报告查询、刷脸取药等。
数字医保结算场景二维码应用——就医结算零排队
传统就医模式下,患者到院看病,需办理“预约挂号-缴费-就诊-缴费-取药-检验检查”等环节,通过数字二维码医保结算应用,涉及到医疗缴费的环节,不用再去收费服务窗口或者自助机上排队,直接使用微信或支付宝扫一扫张贴在门诊大厅、医生诊室、导诊服务台上的静态二维码,通过手机操作医保结算及自费缴费,省去了排队的烦恼,让医保缴费像停车出场缴费一样便捷。有效减少患者在医院看病时往返收费处的次数及排队等待的时间,大大提高患者就医效率,缩短患者排队时间约40分钟,看病效率提高20%,有效解决医院30%的窗口、自助机缴费量,真正实现患者就医缴费零跑腿、零排队。
图1 领取电子医保凭证就医
基于人脸识别的刷脸就医模式——全程就医无卡化
在医院的收费窗口服务台、医生工作站、医技窗口、取药窗口、自助服务区上新增桌面式“刷脸大屏设备”(医保认证过检终端),无需使用智能手机,在终端上直接插医保卡或人脸识别的方式,即可实现刷脸激活领取医保电子凭证(电子医保卡)、刷脸注册建档、刷脸预约挂号、刷脸医保结算、刷脸取药、刷脸检验检查等医院相关业务,有效解决因忘记带卡、忘记密码、卡遗失等原因造成的就医困难,直击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就医群体的就医痛点,将信息化服务推广至更多群体,让老年群体也能享受科技发展带来的就医便捷。
图2 人脸识别终端设备
图3 刷脸自助服务专区
自费患者院内电子就医凭证申领——无卡就医全覆盖
无医保身份的患者,没有医保卡,以往在医院就医时需要办理一张临时就诊卡,使用医保电子凭证无卡就医或者刷脸就医时,无法覆盖此类就诊人群,就无法实现无卡就医的全覆盖。通过进一步的系统改造,对接人脸库或识读身份证信息,建立院内电子就诊卡系统,覆盖非参保人群就诊使用,做到全程实名制无卡就医,逐步取消院内临时就诊卡,节省了卡片发放与管理的成本。
图4 院内电子就诊卡
基于5G专网技术的应用模式——终端部署无线化
传统的自助服务设备均采用有线网络的方式部署,在安装过程中需要进行综合布线,并且摆放部署的位置相对固定,移动起来较为不便。刷脸终端设备创新采用5G专网连接医保网络,采用5G网络特有的UPF定制与网络切片技术进行网络隔离与安全防护,既保证了访问的效率,又保障了人脸数据库信息的安全可靠,并且无线的部署方式,让终端设备摆脱传统综合布线的束缚,能够结合各种应用场景快速推广实施。
图5 5G医保专网网络架构图
图6 方案覆盖应用场景
场景二维码应用,结算流程更便捷
(1)医院“码上结算”场景服务。让服务更聚焦与结算应用,通过管理后台生成医院医保结算静态码,张贴静态码于门诊收费处、医生诊室外、导诊服务台等。在患者就诊结束后,通过微信、支付宝等渠道扫一扫功能扫描静态二维码,直接进入医保结算收银台,进行医保移动支付操作。解决了传统移动终端或自助服务设备上功能纷繁复杂、患者无所适从的问题,让服务更精准,操作更便捷。
图7 就诊结束场景二维码
(2)结算后续流程指引。在原有费用结算结果查看的基础上,通过与院内系统对接,实现患者药房信息、取药信息、排队信息显示,同时对接药房排队系统,动态显示排队情况。
图8 结算结果查看
图9 取药二维码
(3)后台配置管理。静态码管理后台,包含:静态码功能配置、生成、下载等功能,同时具有移动支付账单查询、结算数据总览、交易趋势等后台报表。
图10 业务统计概览
AloT智能刷脸应用,身份认证更快捷
(1)门诊刷脸服务子系统。为患者提供在门诊的全流程刷脸就医服务,患者通过桌面终端刷脸即可在门诊享有建档、挂号、候诊签到、医生站就医、诊间医保结算、窗口取药验证等服务。支持门诊刷脸就医服务场景。
(2)电子凭证应用子系统。为患者提供医保电子凭证的激活授权服务,可方便患者在线激活、授权使用医保电子凭证,提高医院医保电子凭证激活量和使用量。患者使用移动端出示医保电子凭证码(动态二维码),通过医保业务综合服务终端(刷脸终端)识读后即可正常就医并进行医保结算。无医保身份的自费患者,通过刷脸或识读身份证领取电子就医凭证(二维码),做到实名制无卡就医。
图11 医保电子凭证移动支付授权
图12 医保移动支付收银台
(3)人脸主索引管理子系统。建立基于医保电子凭证的人脸主索引,作为患者就医身份识别及医疗健康服务、医保服务联动的索引,支撑医疗健康数据汇聚及医保费用结算。在患者使用人脸识别服务过程中,采集更新患者脸部信息,不断优化提升流畅度。
(4)终端管理子系统。基于IDV技术实现将终端系统进行虚拟化,对医保业务综合服务终端(刷脸终端)的设备配置、交易管理、医保交互等内容进行统一管理,方便部署及管理终端。
电子就医凭证全覆盖,就诊卡管理更高效
全场景的电子就医凭证应用,从患者到院建档,预约,签到,到医生端就诊,结算,取药,检查检验预约,报到,再到后续的病历报告清单查询等服务,均实现了使用电子二维码扫码或刷脸身份识别,真正做到电子就医凭证的全覆盖,患者无需保管和携带医保卡,就诊卡就医,也减少了遗失、忘带就诊卡可能带来的不便与经济损失,就诊卡管理与使用更加高效便捷。
医院于2022年2月开始启动基于人脸识别的无卡就医流程改造,2022年4月完成上线试运行,并稳定运行至今。本项目建设参照其他成熟案例的建设经验做法,采用多部门分工协作的方式筹规划设计,分步分期推进实施。各部门分工职责如下表所示:
表1 项目推进各部门分工职责
本项目实施周期为2个月,按每10天为一个时间节点,进度安排如下:
表2 第一阶段项目前期准备阶段安排
表3 第二阶段项目系统开展试点推广阶段
表4 第三、四阶段工作任务安排
自有门户及媒体线上推广
利用我院微信公众号,编辑公众号通知推文,操作动画视频等,告知就医群众项目上线情况,并配套应用使用操作流程教学,覆盖一批较为熟练使用手机的用户;借助本地电视台、政务服务门户、卫生报、微博同城等,扩大项目的社会影响力,增加知名度和用户黏性。
图13 微信公众号宣传推广
图14 拍摄宣传视频进行推广
图15 通过视频号宣传刷脸就医
医生及导诊服务人员线下推广
要求各科室医生在患者就诊结束后告知患者可通过扫描医保结算静态二维码进行免排队结算,若患者在操作结算过程中遇到问题,则由导诊服务人员进行辅助引导。
在就诊高峰时段,当自助机或收费窗口出现排队现象时,由现场导诊服务人员引导患者使用刷脸终端办理挂号缴费等业务,分流排队人群。
创新举措提质增效 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
释放窗口服务资源
随着项目的不断推广,极大缓解了收费服务窗口的压力,减少了高峰期排队的现象。门诊收费窗口转换为门诊住院综合服务窗口,减少了门诊收费窗口的工作压力,提高了人员的工作效率。
减少传统大型自助机设备的投入
通过部署刷脸终端设备,实现患者可自助进行操作预约挂号、缴费、查报告等,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原有大型自助机设备,减少了大型设备的部署成本,也节约了设备安装的场地,累计节省大型自助设备投放约30台。
降低实体卡管理成本
对于忘带卡、非参保就医患者,无需办理实体就诊卡,即可轻松就医,取消实体卡后,节约了临时就诊卡的购置与发放费用。
深入推进 持续优化服务体验
目前已在医院部分门诊科室、医技科室、门诊收费窗口、取药窗口率先完成部署医保业务综合服务终端,实现了门诊就医过程中的身份识别、支付结算(含医保)、检验检查、取药等刷脸应用,同时结合数字医保结算二维码,大幅减少了高峰就医时段的排队现象。门诊刷脸就医流程目前已渐趋成熟,待相关政策及标准规范配套完善后,将逐步探索推进在住院流程中的刷脸及医保移动结算应用。同时,进一步探索场景码应用,将就诊流程中的各个应用场景都通过不同的二维码来对接各类系统的服务,让操作更便捷,服务更精准。
医院介绍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保健为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医院综合实力雄厚,在国家卫健委已开展的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历年成绩均为A+,跻身“亚洲华人地区最佳医院百强”“中国·东盟最佳医院百强”“全国医院综合实力百强榜”“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百强榜”“中国医院竞争力·顶级医院百强榜”“转化医学全国五十强”,系国家综合类区域医疗中心、国家心血管病区域医疗中心、国家首批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福建省高水平医院。
图16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全景图
团队介绍
本项目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信息管理处技术工程师为主,其他职能部门包括医保办、财务处、宣传统战部、医务部、护理部、门诊部等多部门分工协作,顺利完成系统上线与推广实施工作,信息管理处高级工程师 3 人、工程师 2 人、技术人员 5 人参与项目推进的全过程,包括需求调研、组织协调、终端部署、系统使用培训、运行维护等。
图17 团队成员合影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