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卒中规范化康复治疗优秀案例展播 | 基于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 一例脑卒中患者早期运动康复治疗方案

2023-12-14作者:医学论坛报秦秦资讯

KV2.jpg

本案例获得由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主办的“卒中规范化康复治疗案例比赛”全国总决赛亚军


专家简历

沈斌简历.png


01
一般信息

邓某,女,71岁,农民,右利手。


主诉:右侧肢体无力一周。


入院时间(本院):2021/8/28。


现病史:患者于1周前(2021/08/20)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清、口角歪斜,大、小便失禁,头晕,无头痛、恶心、呕吐、肢体抽搐及意识障碍等,在当地县人民医院以“脑梗死”为诊断住院治疗6天,具体用药不详,症状较前减轻。头颅MRI+MRA(2021/08/21当地县人民医院)示:左侧额叶、半卵圆中心急性脑梗死,左侧大脑中动脉中段重度狭窄。头颅CTA检查:左侧大脑中动脉远端局限性重度狭窄。为求进一步诊治,今日(2021/08/28)来我院,门诊以“急性脑血管病”为诊断入住我院脑血管病区。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6年,血压最高200/110mmHg,间断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血压控制情况不详。


个人史及家族史:生于原籍,久居本地,农民,小学学历,无吸烟、饮酒史等。配偶体健,夫妻关系和睦,育有2男1女,均体健。


家庭生活环境:和老伴生活在农村,有两步台阶,卫生间有马桶,没有扶手。主要工作日常生活和打理自家菜园。


专科检查:神志清,言语不清,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5mm,对光反射灵敏,眼球各向运动自如,额纹对称、口角向左歪斜,伸舌稍偏右,右上肢肌力2级,右下肢肌力2级,左上肢肌力5级,左下肢肌力5级,右侧肢体肌张力高,左侧肌张力正常,右侧病理征阳性,左侧阴性,右侧浅感觉减退,左侧正常,右侧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不能配合,左侧稳准,脑膜刺激征阴性。

辅助检查:

头颅MRI+MRA (2021/08/21当地县人民医院)示: 左侧额叶、半卵圆中心急性脑梗死,左侧大脑中动脉中段重度狭窄。

1-1.png


核磁1.jpg

核磁2.jpg



核磁3.jpg

核磁4.jpg




2021/09/08我院左侧颈内动脉造影(DSA)示,大脑前动脉A2段血流缓慢,大脑中动脉M1段远端重度狭窄,狭窄率约80%,M1下干分叉处重度狭窄,狭窄率约80%。

2-1.png



02
诊疗过程

2021/08/20

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清、口角歪斜,大、小便失禁,头晕,无头痛、恶心、呕吐、肢体抽搐及意识障碍等,在当地县人民医院以“脑梗死”为诊断住院治疗。

2021/08/21

当地县人民医院,头颅MRI+MRA示:左侧额叶、半卵圆中心急性脑梗死,左侧大脑中动脉中段重度狭窄。头颅CTA检查:左侧大脑中动脉远端局限性重度狭窄。

2021/08/28

来我院,门诊以“急性脑血管病”为诊断入住我院脑血管病区,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早期康复小组介入,同时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

2021/09/08

进行头颅DSA检查,术后告知家属患者详细病情,建议行介入治疗,家属拒绝手术,要求保守治疗。继续行康复治疗。

2021/09/22

出院,转回当地进行后续治疗。


03
康复评估

康复首次评估

3-1.png

3-2.png



04
康复功能诊断

1、运动功能障碍

2、感觉功能障碍

3、平衡功能障碍

4、肌张力障碍

5、步行能力障碍

6、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

7、急性脑梗死

8、高血压病3级 很高危组

9、左侧大脑中动脉狭窄



05
患者目前主要功能障碍分析

患者目前在发病早期,基于2017年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分析此患者。

问题一

患者发病早期,目前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家属担心康复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分析方案:根据指南患者病情稳定后应尽早介入康复,对于轻到中度的患者,在发病24小时后可进行床边早期康复、早期日常生活训练、早期离床训练等。

脑卒中卧床患者应该尽早离床接受常规的运动功能康复训练,以提高患者的心血管能力。同时,早期下床、康复是预防深静脉血栓(DVT)的有效方法。

问题二

患者右侧肢体运动功能差。


析方案:根据指南可综合运用神经促通技术等,提高其运动功能。早期应重视其瘫痪肌肉的肌力训练,进行渐进式抗阻训练和功能性电刺激等。

问题三

患者右侧肌张力增高。


分析方案:痉挛的处理要从发病早期开始,痉挛的处理原则应该是以提高患者的功能能力为主要目的。根据指南针对肌张力可先行抗痉挛体位摆放、运动疗法等缓解其肌张力异常。后期可根据患者肌张力情况,考虑肉毒素联合运动疗法减低肌张力。

问题四

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转移能力差。


分析方案:脑卒中卧床期患者应尽早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渐进性地进行体位转移训练,并注意安全性问题。日常生活能力与其移动能力和躯干控制差相关性大,可诱导头颈、躯干控制等基础训练从而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多参与功能性锻炼。

问题五

患者及家属担心不能步行。


分析方案: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应积极进行抗重力肌训练、患侧下肢负重支撑训练、患侧下肢迈步训练及站立重心转移训练,以尽早获得基本步行能力。根据指南患者早期基本步行需要四个条件:1、颈部、躯干及偏瘫下肢抗重力肌能够抗重力;2、患侧下肢能够负重,支撑身体;3、站立时重心能够前后、左右移动;4 患侧下肢髋关节能够屈曲迈步。


06
目标分析制定

基于《2017年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成立由多学科组成的脑卒中康复治疗小组,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其运动功能方面进行了如下推理:


4-1.png


基于目标分析制定的原则,改善功能性活动优先,改善损伤情况的活动随后,因此制定以下目标。


出院目标:长期目标(30天) 室外助行器辅助下步行50米,能够完成基本日常生活活动,基本生活自理。


4-2.png


07
治疗过程

01.png

02.png

03.png

04.png

05v.png

06.png

07.png

08.png

左右滑动查看完整方案


中期评估

5-1.png

5-2.png


根据评估结果、强化第一阶段治疗,优化下一阶段方案

11.png

12.png

13.png

14.png

15.png

左右滑动查看完整方案


训练注意事项:

1、密切关注血压情况,及时和临床大夫沟通。

2、床椅转移训练及坐站平衡训练过程中注意保护防止跌倒坠床,站起时注意体位性低血压。

3、注意保护肩关节避免机械性损伤。

4、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运动过程中避免憋气,过度用力。


08
出院评估

6-1.png

6-2.png


09
出院指导

1、低盐低脂饮食,注意休息,按时服用药物,注意监测血压。务必每天口服药物,3-6个月来我院复查。


2、抗痉挛体位摆放,床上翻身,1次/2小时,避免长时间坐位。


3、床上医疗体操,2次/天,20分钟/次。(①右手摸左耳,放下;右手掏左兜,上举;②下肢空蹬自行车;③下肢双桥运动,双桥下踏步运动;④踝泵运动。)


4、利用滚轮式助行器站立,原地踏步,步行,(后期上下楼梯)2次/天,20分钟/次,家属保护。


5、继续强化站立平衡,站立平衡未达到预期目标,有跌倒风险,注意跌倒预防。2次/天,20分钟/次,家属保护。


6、利用家庭作业活动(喝水、吃饭、摘菜)训练上肢和手的功能,2次/天,20分钟/次。


7、建议回家后,马桶和台阶旁安装扶手,家属可考虑进行家庭环境评估,筛查跌倒风险。


8、每天至少进行总时间45分钟的训练是有益的,具体运动量可根据第二天不产生疲劳为度。


10
出院注意事项

1、运动过程中如有不适,立即停止训练及时就医。


2、运动时注意监测心率控制在120次/分钟以下,血压不超过140/100mmHg。


3、避免长时间坐位,站起时,避免体位性低血压。


4、步行时,戴上保护腰带,预防跌倒。


11
本病例反思总结

1、早期脑卒中康复中,由于患者病情不稳定,需要治疗师和临床医生、患者、家属积极的沟通协调,共同制定康复治疗方案。


2、急性期的康复更多是预防性的治疗,家属宣教(24小时康复管理),心理疏导,更多的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关注。


3、本病例中应与临床医生沟通,在病情稳定后尽快离床,借助器械进行站立、步行康复训练等,增加患者信心。


4、本病例中在制定康复计划时要更多的根据患者的功能能力去考虑,在目标制定中要具体的实施,多学科配合。


5、本病例中早期脑卒中患者恢复较快,我们要在指南的基础上不断的进行评估,改进我们的治疗方案,加速患者的康复速度和疗效。指南中缺少感觉功能方面的指导。


6、本病例患者因个人原因出院后,回归家庭,因欠缺远程家庭康复指导,康复方案不能具体实施及更新,影响预后效果。


专家点评

导师简历.png

本病例是基于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的一个物理治疗案例,此案例依据指南进行具体的康复治疗,更突出早期康复治疗的安全性、必要性和有效性。在整个案例中,对于康复早期需要多学科的配合,积极与临床医生、护士和家属进行了有效沟通,制定具体化、个性化、可量化、可达到的治疗方案。在评估和实施的过程中,有据可依,针对性强,体现了康复治疗的规范性。在病例资料收集上运用SOAP的框架模式,通过主客观资料收集,进行了具体问题的分析总结和临床推理,在治疗的过程中进行三期评估,不断优化治疗方案,在具体的治疗上以指南为基础,通过不断查新作为证据支持,充分体现了治疗的规范性。


在本案例目标制定的过程中,首先考虑了患者的功能性损伤方面的问题。更多的提到早期康复对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这需要我们分析患者功能状态时,更多的考虑患者的生活习惯、生活环境等日常生活相关性的问题。早期康复治疗也需要家属的理解和参与,需要我们设计以任务导向性的目标活动,家属更多的配合,辅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方面的训练,从而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


本案例患者因为个人原因出院后,虽进行了回访,但是缺少三级康复网络特别是社区康复对康复治疗的有效延续,各级康复机构对康复治疗的理解和认识不足,不能规范化的实施治疗,使我们后期的康复计划不能很好的实施,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建立健全的三级康复网络,规范化的康复治疗急需我们继续完善。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康复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7,50(6):405-412.

[2]窦祖林,李奎,李鑫.康复治疗记录的撰写.人民卫生出版社.

[3]董晓莉.早期康复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及ICF量表与脑卒中常用评定量表的相关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0.

[4]李宝金,李程,李鲸,高强.早期躯干控制训练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平衡功能的康复作用[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7,17(4):261-265.

[5]李杰,张大伟,樊旭,刘亚飞,郭瑜.本体感觉强化训练对脑卒中早期偏瘫患者步态及平衡能力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23,40(6):937-940.

[6]刘惠林,周斌,赵政,杨岩,吕雪琴,王月,于婷.脑卒中患者居家远程康复指导效果的观察[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21,27(7):807-811.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