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高血压是我国患病人数最多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研究显示,2012至2015年,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粗患病率为27.9%,估计成人患者人数约为2.45亿。
但与高患病率相对,我国高血压控制率却相对较低。
我国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51.6%、45.8%和16.8%,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
非药物干预措施是其治疗的基石
所有高血压患者均需生活方式干预,非药物干预措施是其治疗的基石,包括饮食干预、运动干预、减压干预、减重干预、戒烟限酒和综合生活方式干预,具体见下表1。
表1 高血压的非药物干预措施
高血压患者是否需要在4周内实现血压达标?
《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推荐根据心血管危险分层确定高血压患者启动降压治疗的时机(表2)。
表2 高血压的启动降压治疗的时机
一旦开始吃药,医生和患者肯定都希望血压控制尽早达标。那多长时间达标合适呢?
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随着血压诊断⁃控制时间(D⁃C时间)延长,高血压患者总死亡率升高,与D⁃C时间<30 d相比,D⁃C时间>90 d者全因死亡风险更高。
FEVER研究结果显示,在1个月内血压达标患者的卒中、心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风险均显著低于1个月内未达标者,3及6个月内血压达标者的卒中、心血管事件风险显著低于未达标患者,而全因死亡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建议,无临床合并症、年龄<65岁的高血压患者在4周内实现血压达标,但老年人、体弱者和出现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或直立性低血压的患者降压速度不宜过快,此类患者可根据实际情况延长血压达标时间。
不同合并症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值汇总
建议无临床合并症、年龄<65岁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目标值为<130/80 mmHg(2B)。
对于高血压合并房颤的患者,建议血压控制目标值为<130/80 mmHg(2C)。
对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建议血压控制目标值为<130/80 mmHg(2B)。
建议高血压合并射血分数降低以及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血压控制目标值为<130/80 mmHg(2B)。
对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建议血压控制目标值为收缩压<130 mmHg(2C)和舒张压<80 mmHg(GPS)。
对于65~79岁的高血压患者,建议血压控制目标值为<130/80 mmHg(2B)。
对于≥80岁的高血压患者,如耐受性良好,可以考虑将诊室收缩压降至130~139 mmHg(GPS)。
对于高血压合并急性出血性卒中患者,建议急性期进行降压治疗并将收缩压控制在130~140 mmHg(2C)。
对于未进行静脉溶栓及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建议收缩压≥220 mmHg和(或)舒张压≥120 mmHg启动降压治疗(2C)。
对于拟进行静脉溶栓及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建议在治疗前控制血压≤185/110 mmHg(2C)。
对于已行血管内治疗并实现血管再通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应避免早期强化降压(1B)。
推荐高血压合并病情稳定的既往卒中患者血压控制目标值为<130/80 mmHg,以预防卒中复发(1A)。
尿蛋白>300 mg/d的CKD非透析患者,建议血压控制目标值为<130/80 mmHg,如能耐受收缩压可进一步降至120 mmHg(2B)。
尿蛋白≤300 mg/d的CKD非透析患者,建议血压 控制目标值为<140/90 mmHg,如能耐受,收缩压可进一步降低至130 mmHg(2B)。
来源:今日循环整理自《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