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医院里不同检查到底有多少辐射?这张排行榜一目了然!

2021-05-19作者:论坛报芊蔚资讯
癌症筛查非原创


Q

请问,下面哪一项检查没有辐射?


A.X射线    B.核磁共振

C.CT      D.PET—CT


下滑对答案




B.核磁共振


你有没有答对呢?

是不是有点出乎意料

听起来很可怕的“核磁”
竟然没有辐射
其实对于各种检查
X 光、CT、B 超、核磁……

“辐射”的强大威力让人不寒而栗。而患者也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惑,看病就看病,为什么总让我拍片呢?拍片到底有没有辐射、有多少辐射?辐射伤害有多严重?


即使不是生病就医,一年一度体检时,当你抱着机器拍胸片时,是否也会惴惴不安,担心到底“吃进去”多少射线?或者是做CT时,瑟瑟发抖,如下图一样担心、紧张得爬不上床面?


微信图片_20210518103046.jpg


今天,就让我们来详细讲讲,医学影像辐射那些事,别嫌枯燥哦,一定用得到。





辐射真的那么可怕吗?




辐射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电离辐射电磁辐射



电离辐射电磁辐射
特点

◆能量较高

◆可以电离物质

◆可以对细胞甚至是DNA造成损害

比较危险

◆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能量较低

◆没有电离物质的能力

◆很难对人产生直接伤害

◆比较安全

代表
α、β、γ射线、X射线、中子射线电磁炉,微波炉等,主要产生热能

微信图片_20210518103056.jpg

微信图片_20210518103059.jpg


医院的常规检查中,B超、核磁共振(MRI),是非电离辐射检查手段,没有辐射。


而X线、CT、PET-CT,则会产生电离辐射。


微信图片_20210518103103.jpg





我们每天都在接受辐射




先不要“谈辐射色变”。
请牢记一句话——“离开剂量谈辐射伤害的都是耍流氓!”
我们一般采用毫西弗(mSv)来衡量辐射危害性,只有遭受100 mSv以上的辐射量,人体患癌的概率才会明显增加。
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电离辐射,只是辐射剂量极其微小。
这是来自宇宙射线和自然界天然放射性核素发出的射线。每人每年接受的剂量约为2.4 mSv,称为本底辐射
世界上某些地方地表放射性物质含量较高(比如铀/钍矿床以及伴生放射性稀土矿床地区附近),就成了高本底地区。如我国广东省阳江地区(6.0 mSv),又如巴西瓜拉帕里(5.5mSv)等。
大量调查表明,本底辐射水平对健康没有影响。





医学影像学检查都有辐射吗?


在医院,我们经常发现下列标志“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微信图片_20210518103109.jpg


在医院,临床医生为了明确发病器官、所在部位、病灶大小以便于精准治疗,常常需要患者到放射科做各种影像检查,包括超声、X线拍片、CT、MRI(磁共振)等。这些检查对患者的健康影响大吗? 下面让我们来具体分析:


磁共振成像(MRI)

辐射:无  


微信图片_20210518103114.jpg

磁共振成像(MRI)有时也被称作“核磁共振”,它没有“核”,更没有辐射!!!


它的显影原理,就是将身体里的水分子“摇一摇”振动,然后再平静下来,以此来探测水分子的变化。水多的地方就是磁共振成像信号最强的地方,大脑、脊髓、椎间盘、关节软是磁共振最爱的部位。


B超

辐射:无  


B超的原理是用超声波穿透人体,当声波遇到人体组织时会产生反射波,通过计算反射波成像。就像挑西瓜一样,边敲边看显示病灶情况,完全没有辐射。


X光摄影(平片)

辐射:很小,0.1mSv  



微信图片_20210518103119.jpg

能看出这是“喵星人”的爪子吗?


一次胸部X光检查,大致相当于日常生活10天所受的辐射,或者是单程坐飞机从东京飞往纽约所受的辐射。X光会穿过人体,遇到被遮挡的部位,底片上不会曝光,洗片后这个部位成为白色。


核医学检查SPECT

辐射:有,不大,0.1-5.2 mSv


大家不要谈“核”色变!SPECT全称“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它是针对人体内组织血流、功能代谢及生理生化成像。

它的检查原理是借助于微量核素药物、现代医学影像技术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新技术,高灵敏反映人体内组织器官的血流灌注、功能代谢及生理生化的成像方法。


SPECT检查的用途非常广泛,主要用于早期推断脑、心脏、肾脏、肝、肺、甲状旁腺等人体各脏器的功能改变,血液供给和代谢改变等。如:

1.全身骨显像(4.2 mSv):一次检查可以对全身骨骼进行扫描,对各种良恶性骨疾病的灵敏度非常高(可探测出90%以上的病变)。


2.甲状腺扫描(3.6 mSv):适用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低下和各种甲状腺炎、甲状腺结节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SPECT检查辐射量不高,不会对周围医护人员、家属造成辐射损伤。

微信图片_20210518103127.jpg
微信图片_20210518103129.jpg

全身骨显像可较X等影像检查提前3-6个月发现骨转移灶。上图中X片显示阴性(右),但骨显像(左)发现右侧股骨上端骨转移灶。


CT

辐射:较高,2-15 mSv


微信图片_20210518103132.jpg
微信图片_20210518103133.jpg


CT的检查原理是X光会分层穿过人体,通过电脑计算后二次成像,就像把一片面包切成片来看。CT检查的辐射量要高出X射线10倍、30倍,甚至是上百倍,这与CT机性能、扫描部位、成像的清晰度有关,其是腹部多期增强CT的辐射量相对较高。但也不必太紧张,目前CT检查的辐射量都在安全范围内,而且CT设备中的X线管就像日常用的灯管,有不同的瓦数,还可调亮度,因此辐射量不是恒定的,是可以调节的。


核医学检查   PET/CT

辐射:有,PET与CT辐射剂量叠加,最大仅有15 mSv


微信图片_20210518103143.jpg

PET/CT学名“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与SPECT的局部检查不同的是,它针对的是全身检查!作为目前最先进的分子影像检查,可以集中进行全身肿瘤寻找和疗效评判。但自费、贵!


大部分肿瘤的葡萄糖代谢是增高的,PET/CT可以一次检查就明确全身的代谢情况,在形态发生改变前就发现病变,被戏称为“筛查肿瘤的神器”,是核医学顶级“高富帅”。

总结一下 

图片

微信图片_20210518103149.jpg





辐射究竟对人有多大伤害?




射线对人体的影响分为确定影响随机影响

确定影响是指:人体接受辐射剂量达到一定值后,肯定会得某些疾病,如脱发、白血病和不孕症等。

如患白内障的阈剂量为5000 mGy,如果低于这个剂量值就不会因为辐射而患白内障。

随机影响是指:辐射损伤(疾病)发生的概率与剂量大小有关,但严重程度与剂量大小无关,并且不存在阈剂量。

至于癌症,目前还没有明确研究证实辐射剂量和癌症的关系。





比起医疗检查

有一种辐射或许更值得你注意





总结来说,常规X片的辐射剂量相当低,可以认为完全安全。

CT检查承受的辐射剂量较高。但是,和其他治疗、检查手段一样,做 CT检查,也是权衡利弊后做出的选择,注意拍片次数即可。

总体来说,本底辐射水平以下的放射检查大多是非常微量的辐射,只要不过度检查,对人体健康没有影响。

微信图片_20210518103153.jpg


相反,很多人需要真正关注的是另一种辐射的来源——吸烟

香烟中含有一种放射性物质叫钋210,可释放α射线,如果每天吸30支烟,每年的辐射大约为13 mSv。相当于做了6.5次头颅CT检查,或拍了650张胸片!


来源:为了家人学点医综合邵逸夫医院、浙大一院


微信图片_20200824111328.jpg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