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强迫障碍的识别与治疗丨17天神经心理疾病诊治突破⑥

2023-05-27作者:论坛报沐雨综述
原创

banner (2).png


上期问题答案

Q:疑病障碍首选治疗是什么


A:心理治疗

B:药物治疗

答案:A


Day6



作者: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盛鑫

审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杨渊



要点提示

强迫障碍是一类相对常见且严重的精神心理问题,发病率较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低。强迫障碍在儿童期或青少年期更易出现,可持续终生,全球的终生患病率女性约为1.5%,男性1%。


强迫障碍致残率高,治疗效果相对不佳,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为常用。


01
概述


在ICD-11中,强迫及相关障碍是一个独立诊断单元,包括强迫症、躯体变形障碍、嗅觉牵连障碍、疑病症、囤积障碍、聚焦于躯体的重复行为障碍、其他强迫症或相关障碍、未特指的强迫症或相关障碍。


02
强迫障碍的病因


研究表明,遗传因素、神经生物学、感染和激素等都可能促发强迫症。


03
临床特征


(1)强迫思维 


反复出现或持续存在侵入性或不必要的想法、意象或冲动,可引起明显的痛苦或焦虑。这些想法或思维往往涉及古怪、非理性或看似神奇的内容,强迫症患者试图忽略或压制这些思维,或常用其他想法或行为中和这些思维,但摆脱不掉。


可表现为强迫性怀疑、强迫性回忆、强迫性计数、强迫性冲动、强迫性对立性思维及强迫性穷思竭虑等。


(2)强迫行为 


个体感到不得不做的行为,如某种仪式的强迫行为、清洗或核对的重复行为、或反复默念的精神活动,用来减少强迫思维引发的痛苦或遵循自认为必须恪守的规则。


例如某些患者强迫洗手,其可能存在“我的手被污染”的强迫思维,洗手这一行为只是为了缓解这一思维带来的焦虑和痛苦。


(3)相关特征 


强迫症患者中常见的相关特征包括回避行为、功能失调性信念和不同程度的自知力,这些因素都可导致社会心理功能受损。


04
诊断要点和评估手段


(1)在ICD-11的诊断标准中,不再强调强迫障碍的症状持续时间;


(2)个体有侵入性、反复或持续的想法、冲动或意象,或者有重复的精神活动(如计数)或行为,应疑诊为强迫障碍;


(3)症状费时(每日耗费1小时以上)或造成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或损害时,应予以治疗;


(4)如强迫障碍患者可能表现出严重的焦虑、回避等。许多强迫障碍患者有共病,应评估患者有误精神共病,如果同时符合两种障碍的诊断,则诊断为这两种障碍;


(5)强迫障碍根据是否存在自知力,分为强迫障碍伴有一般或良好自知力、强迫障碍伴较差自知力或缺乏自知力;


(6)评估强迫障碍的严重程度主要使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该量表作为标准量表,包括一份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的清单,以及一份评估其严重程度的量表。该量表可作为病程和疗效的监测。


05
治疗方案


强迫障碍是一种相对严重的精神障碍,其致残率高且治疗效果相对不佳。其治疗分为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经颅电刺激等治疗等,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最为常用。


(1)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学疗法、谈话疗法都被用于治疗强迫障碍。认知行为疗法被认为是最有效的心理治疗方式,但当强迫障碍患者缺乏自知力、合并严重的焦虑或抑郁障碍等情况下,认知行为疗法效果差。


(2)药物治疗


5-羟色胺能药物对强迫障碍有效,强迫障碍患者需要更高剂量的药物。一线治疗药物为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 SSRIs),目前被批准用于强迫症的药物为氟西汀20~60 mg/d、氟伏沙明 100~300 mg/d、帕罗西汀40~60 mg/d、舍曲林50~200 mg/d。


这些药物的副作用包括胃肠道不适、睡眠障碍、多汗、性功能障碍等。


(3)药物治疗过程中,应当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提高耐受性,在达到治疗剂量6周才能评估是否获益。药物治疗疗程一般至少持续1~2年,如果需要停药,应该缓慢逐渐减量至停药,如每1~2个月减少10%~25%。


小结
  • 强迫障碍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临床特征,致残率高,治疗效果相对不佳;


  • 强迫障碍的治疗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专家简介

图片1.png

作者
盛鑫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医学博士。


擅长神经心理疾病及神经内科常见疾病诊治。

审校
杨渊教授

图片 1.png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病学教研室;精神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心身医学、睡眠障碍、焦虑抑郁障碍。


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学科管理协作组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心理与行为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神经心理与情感障碍专委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综合医院精神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心身医学与临床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病理生理学会心身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湖北省睡眠研究会副理事长;湖北省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湖北省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常委。


互动小问题

Q:对于强迫障碍的药物治疗,如下哪些正确


A:5-羟色胺能药物对强迫症有效,但与其他患者相比,强迫症患者需要更高剂量的药物

B:5-羟色胺能药物对强迫症无效

C:强迫症的一线治疗药物为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D:认知行为疗法被认为是最有效的心理治疗方式


请在评论区回复

答案明日揭晓


多重学习福利等您拿:

活动页签到4天,免费领取半年数字报
活动页签到8天,免费领取1年数字报
活动页签到8天,获得“优秀学员”证书


明日预告

图片 8.png

躯体症状障碍(SSD)指患者有躯体症状,并产生对该躯体症状的过度担心、感觉,或过度的疾病相关行为,明日文章将探讨SSD的识别、评估和治疗的相关问题:

17天神经心理疾病诊治突破⑦:
躯体症状障碍的识别、评估及治疗 


一键返回活动页面

banner (1).png


原创文章,转载须授权


精品专题推荐

d97468435fc827d54b326cb6e0f2b24.jpg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质控中心脑血管病专业组专家撰稿,21篇脑梗死临床诊疗干货文章,精准提升脑血管临床诊疗能力!

→点击进入

微信截图_20230512144508.png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周东教授牵头,国家神经系统疾病质控中心癫痫专业组专家撰稿18篇精品干货文章,手把手指导癫痫及癫痫持续状态临床诊疗。

→点击进入

2(1).png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董强教授牵头,程忻教授主编,分享卒中领域最新指南及进展,以前沿视角审视卒中诊疗!

→点击进入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