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Q:疑病障碍首选治疗是什么?
A:心理治疗
B:药物治疗
答案:A
作者: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盛鑫
审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杨渊
强迫障碍是一类相对常见且严重的精神心理问题,发病率较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低。强迫障碍在儿童期或青少年期更易出现,可持续终生,全球的终生患病率女性约为1.5%,男性1%。
强迫障碍致残率高,治疗效果相对不佳,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为常用。
在ICD-11中,强迫及相关障碍是一个独立诊断单元,包括强迫症、躯体变形障碍、嗅觉牵连障碍、疑病症、囤积障碍、聚焦于躯体的重复行为障碍、其他强迫症或相关障碍、未特指的强迫症或相关障碍。
研究表明,遗传因素、神经生物学、感染和激素等都可能促发强迫症。
(1)强迫思维
反复出现或持续存在侵入性或不必要的想法、意象或冲动,可引起明显的痛苦或焦虑。这些想法或思维往往涉及古怪、非理性或看似神奇的内容,强迫症患者试图忽略或压制这些思维,或常用其他想法或行为中和这些思维,但摆脱不掉。
可表现为强迫性怀疑、强迫性回忆、强迫性计数、强迫性冲动、强迫性对立性思维及强迫性穷思竭虑等。
(2)强迫行为
个体感到不得不做的行为,如某种仪式的强迫行为、清洗或核对的重复行为、或反复默念的精神活动,用来减少强迫思维引发的痛苦或遵循自认为必须恪守的规则。
例如某些患者强迫洗手,其可能存在“我的手被污染”的强迫思维,洗手这一行为只是为了缓解这一思维带来的焦虑和痛苦。
(3)相关特征
强迫症患者中常见的相关特征包括回避行为、功能失调性信念和不同程度的自知力,这些因素都可导致社会心理功能受损。
(1)在ICD-11的诊断标准中,不再强调强迫障碍的症状持续时间;
(2)个体有侵入性、反复或持续的想法、冲动或意象,或者有重复的精神活动(如计数)或行为,应疑诊为强迫障碍;
(3)症状费时(每日耗费1小时以上)或造成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或损害时,应予以治疗;
(4)如强迫障碍患者可能表现出严重的焦虑、回避等。许多强迫障碍患者有共病,应评估患者有误精神共病,如果同时符合两种障碍的诊断,则诊断为这两种障碍;
(5)强迫障碍根据是否存在自知力,分为强迫障碍伴有一般或良好自知力、强迫障碍伴较差自知力或缺乏自知力;
(6)评估强迫障碍的严重程度主要使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该量表作为标准量表,包括一份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的清单,以及一份评估其严重程度的量表。该量表可作为病程和疗效的监测。
强迫障碍是一种相对严重的精神障碍,其致残率高且治疗效果相对不佳。其治疗分为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经颅电刺激等治疗等,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最为常用。
(1)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学疗法、谈话疗法都被用于治疗强迫障碍。认知行为疗法被认为是最有效的心理治疗方式,但当强迫障碍患者缺乏自知力、合并严重的焦虑或抑郁障碍等情况下,认知行为疗法效果差。
(2)药物治疗
5-羟色胺能药物对强迫障碍有效,强迫障碍患者需要更高剂量的药物。一线治疗药物为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 SSRIs),目前被批准用于强迫症的药物为氟西汀20~60 mg/d、氟伏沙明 100~300 mg/d、帕罗西汀40~60 mg/d、舍曲林50~200 mg/d。
这些药物的副作用包括胃肠道不适、睡眠障碍、多汗、性功能障碍等。
(3)药物治疗过程中,应当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提高耐受性,在达到治疗剂量6周才能评估是否获益。药物治疗疗程一般至少持续1~2年,如果需要停药,应该缓慢逐渐减量至停药,如每1~2个月减少10%~25%。
强迫障碍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临床特征,致残率高,治疗效果相对不佳;
强迫障碍的治疗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医学博士。
擅长神经心理疾病及神经内科常见疾病诊治。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病学教研室;精神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心身医学、睡眠障碍、焦虑抑郁障碍。
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学科管理协作组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心理与行为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神经心理与情感障碍专委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综合医院精神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心身医学与临床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病理生理学会心身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湖北省睡眠研究会副理事长;湖北省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湖北省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常委。
Q:对于强迫障碍的药物治疗,如下哪些正确?
A:5-羟色胺能药物对强迫症有效,但与其他患者相比,强迫症患者需要更高剂量的药物
B:5-羟色胺能药物对强迫症无效
C:强迫症的一线治疗药物为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D:认知行为疗法被认为是最有效的心理治疗方式
请在评论区回复
答案明日揭晓
躯体症状障碍(SSD)指患者有躯体症状,并产生对该躯体症状的过度担心、感觉,或过度的疾病相关行为,明日文章将探讨SSD的识别、评估和治疗的相关问题:
↓一键返回活动页面↓
原创文章,转载须授权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质控中心脑血管病专业组专家撰稿,21篇脑梗死临床诊疗干货文章,精准提升脑血管临床诊疗能力!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周东教授牵头,国家神经系统疾病质控中心癫痫专业组专家撰稿18篇精品干货文章,手把手指导癫痫及癫痫持续状态临床诊疗。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董强教授牵头,程忻教授主编,分享卒中领域最新指南及进展,以前沿视角审视卒中诊疗!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