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刘丹
尽管非药物干预对高血压有益,但病情较为严重者仍需药物治疗。2021 KDIGO指南推荐,CKD患者降压总体目标为<140/90 mmHg,对于尿白蛋白排泄≥30 mg/24h的CKD患者降压靶目标则更为严格,需控制<130/80 mmHg。
钙离子受体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Ⅱ拮抗剂(ARB)、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都可以作为初始选择药物。
对于合并蛋白尿的高血压患者,单药治疗首选使用最大耐受或允许剂量的ACEi或ARB类药物。因其能够抑制RASS激活、心肾保护且不依赖于降低全身血压而减少尿蛋白,被普遍用于CKD患者高血压的一线治疗。研究表明,ACEi和ARB两药联合未见明显获益,因此不建议两药联合应用。用药2~4周后血肌酐较基础值升高超过30%时可考虑减量或停药,使用期间要密切监测血钾和肾功能情况,CKD4期及存在肾脏低灌注而未纠正者应谨慎或禁止使用。
二氢吡啶类和非二氢吡啶类CCB、β受体阻滞剂、αβ受体阻滞剂可应用于不同时期CKD患者的降压治疗。α1受体阻滞剂、中枢α受体激动剂等,可酌情与其他降压药物联用。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是一种同时作用于RAAS和利尿钠肽系统(NPs)而实现多途径降压的新型降压药,以沙库巴曲缬沙坦钠为代表,其通过发挥利尿利钠,降低体内容量负荷,舒张血管平滑肌作用而达到降压目的。另外,NPs的激活有利于抑制心肌纤维化和心肌肥大,对于高血压所引起的左心室肥大、心肌顺应性降低、心脏重构等也可能发挥良好的治疗作用。目前推荐应用于CKD合并高血压人群,特别是合并心功能不全者的治疗。使用过程中需定期检测血肌酐、eGFR、血钾等,根据患者检测指标决定是否继续用药、减量或停药。
2.2.1蛋白尿的一般药物治疗
肾小球疾病导致的蛋白尿需根据病因、病理选择治疗药物,治疗靶目标根据原发病程度设定,尽可能控制蛋白尿在0.3g/24h以下。
常用抗蛋白尿药物的选择是ACEi或ARB,它们可以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减少高达40%~50%的蛋白尿。近年来研究发现,新型降糖药物钠-葡萄糖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如卡格列净、恩格列净、达格列净等),可显著减少微量白蛋白尿的产生,减缓GFR下降,抑制CKD进展,因此推荐uACR≥25 mg/mmol的肾小球疾病患者可予使用。此外,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RAs)在临床研究中,能持续减少蛋白尿、间质纤维化和炎症通路的激活,与甾体MRA相比,非甾体MRA(非奈利酮)不易引起高钾血症,目前在国内已上市,主要用于GFR≥25 ml/min/1.73 m2的CKD伴2型糖尿病患者。此外,一些中药如黄葵胶囊、雷公藤多苷片、冬虫夏草等也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不仅能够降低尿蛋白,还具有减轻炎症的作用。
2.2.2免疫抑制治疗
在免疫介导的肾小球疾病治疗中,恰当地使用免疫抑制剂十分重要。糖皮质激素(泼尼松)和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钙调磷酸酶抑制剂、霉酚酸酯等)作为肾小球疾病治疗的常用药物。根据KDIGO指南推荐,如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MCD,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治疗成人FSGS或狼疮性肾炎等免疫疗法。但免疫抑制的副作用不容忽视,包括感染、肝肾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糖脂代谢紊乱甚至某些免疫抑制剂增加患癌风险。因此肾小球疾病选用免疫抑制治疗,应根据患者蛋白尿程度、肾脏病理类型、疾病活动程度、患者有无感染等综合考虑,仔细考虑肾脏获益与副作用的风险,合理使用。
近年来,常用生物制剂(CD20单抗、BLyS特异性抑制剂和抗补体C5单克隆抗体)越来越多用于免疫性肾小球疾病的临床治疗,持续缓解蛋白尿,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存质量。利妥昔单抗是第一类用于肾脏疾病的抗CD20抗体,在肾脏病中的临床应用包括: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膜性肾病、MCD和FSGS;②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AAV肾损害和LN等。首个人源化Ⅱ型抗CD20单克隆抗体奥妥珠单抗也在针对活动性LN患者的临床研究中显示出一定的疗效。贝利尤单抗作为首个BLyS特异性抑制剂用于狼疮性肾炎患者可减少SLE患者异常B细胞的数量,促进B细胞凋亡。此外,抗补体C5单克隆抗体(依库珠单抗),被推荐用于aHUS、C3肾小球病的治疗。
高血压、蛋白尿的管理是肾小球疾病诊疗过程中的重点,目的是预防高血压所导致的心血管风险,降低蛋白尿的直接肾脏损伤及感染、血栓等并发症发生,延缓 GFR 下降,应受到广泛重视。新型药物的问世为高血压、蛋白尿的治疗带来曙光,合理、规范的应用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明日预告
肾小球疾病的抗凝治疗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下方海报↓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