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多学科团队合作模式在中重度癌痛护理中的应用
刘春艳,罗慧 ,葛倩,边红英
陕西省榆林市星元医院普外科,陕西榆林719000
摘要: 目的探讨多学科团队合作模式在中重度癌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该院90例中重度癌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癌痛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多学科团队合作模式的癌痛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爆发性癌痛发生率、疼痛控制效果及患者认知度、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爆发性癌痛发生率为42.22%,明显低于对照的71.1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当前疼痛程度、过去24h内最严重疼痛程度及过去24h内平均疼痛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认知度、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学科团队合作模式的癌痛管理能够有效减少中重度癌痛患者爆发性癌痛发生率,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癌症;疼痛;多学科团队合作模式;
癌痛是癌症患者常见的症状,在癌症患者中发生率为30% ~ 75%,中重度癌痛为40% ~ 50%,且有50% ~ 90%的癌症患者会出现爆发性疼痛[1,2]。癌痛可引起患者极度不适,诱发或加重焦虑、抑郁、食欲减退、乏力等-系列症状, 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生存质量,并且会使患者铁生活勇气。控制癌痛是癌症治疗与护理的重要内容,已被WHO列为癌症综合管理的4项重点之一[3]。有效控制癌痛,缓解患者痛苦,对改善其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有报道显示,约30%的癌症患者癌痛症状未能获得充分缓解[4]。有研究表明,实施基于专科护理小组的癌痛管理,对于癌痛控制有积极作用[5]。因各方面限制,我国癌症患者疼痛控制仍不理想,如何探讨更有效的癌痛管理方法,成为癌症领域研究的热点。本研究旨在探讨多学科团队合作模式在中重度癌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在本院住院的中重度癌痛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癌症类型、疼痛数字评分(NRS评分) 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征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1)中晚期癌症患者; (2)NRS评分24分; (3) 意识清楚,能够正常交流; (4) 依从性好; (5) 自愿参与本研究。
1.2.2排除标准.
(1) 伴其他弓|起疼痛因素的患者; (2) 手术等导致急性疼痛者; (3) 精神障碍者; (4)不能表达主观感受者。
1.3方法
对照组予以癌痛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入院即纳入临床护理路径(CNP)小组负责,由护士在床边设置癌痛标志及疼痛评估工具,在进行全面评估后,指导患者学会如何进行疼痛自我评估,同时评估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所存在的误区;成立由肿瘤内科、放疗科、介入科、疼痛科及护理部多学科团队,实施多学科查房,各学科均指派专门]癌痛治疗专家,通过多学科会诊方式来确定止痛药物的选择、适宜剂量級止痛方式的制订等;为患者设计个性化疼痛管理方案,实施“知信行”模式,进行联合干预,严格按照临床路径的相关要求对患者及家属子予以疼痛健康教育管理,增强其依从性,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对患者予以规范化癌痛管理,并对健康指导的效果予以持续跟踪。
1.4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爆发性癌痛发生情况,爆发性癌痛是指在应用某种止痛药物的基础上,稳定疼痛期间突发的短暂、剧烈疼痛[6]。采用NRS评分法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价,评分范围为0~ 10分,评分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严重,主要对当前疼痛、过去24h内疼痛程度及平均疼痛水平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癌痛相关方面认知度及护理满意度。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谨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爆发性癌痛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19例发生爆发性癌痛,发生率为42.22%,对照组患者32例发生爆发性癌痛,发生率为71.11%,两组患者爆发性癌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47,P<0.05) 。
2.2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
见表2。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当前疼痛程度、过去24h内最严重疼痛程度及过去24h内平均疼痛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
2.3两组患者认知度比较
见表3。观察组患者各项认知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见表4。观察组患者各项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有研究显示,52.6%的癌症患者疼痛未能得到有效缓解,且56.0%的患者每个月至少忍受1次剧烈的爆发性癌痛[7]。爆发性癌痛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睡眠及生存质量,并可对癌痛治疗总体效果造成不良影响[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爆发性癌痛发生率、当前疼痛程度、过去24h内最严重疼痛程度及过去24h内平均疼痛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多学科团队合作模式的癌痛管理能够有效降低爆发性癌痛发生率,提高癌痛控制效果。
癌症患者癌痛不能得到有效缓解的原因主要在于患者面,由于需长期麻醉止痛,会让患者担忧药物的成瘾性及麻醉止痛药物的不良反应等,使其治疗依从性差,从而降低了治疗效果;医护人员方面,由于部分医护人员缺乏癌痛管理知识,健康教育实施不到位,使患者及家属对麻醉止痛缺乏了解[9]。
本研究成立由肿瘤内科、放疗科、介入科、疼痛科及护理部的多学科团队,由护士长负责组织、协调,所有团队成员均经专门统一培训。采用“知信行”模式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规范化健康教育,提高其认知水平。并搭建微信平台,向患者发放CNP联系卡,形成“伙伴式”人际关系,分了解患者癌痛认知水平并予以相应指导,使患者学会正确的自我评估方法、用药方法及不良反应应对策略。向患者发放癌痛管理教材,多学科查房,向患者讲解并示范缓解疼痛的辅助段,如分散疗法、穴位敷贴、冷敷和热敷等,鼓励患者养成写疼痛管理日记的方法,对疼痛及用药情况做好记录,以防便医患双方能够更好地掌握疼痛变化及患者心理状态。每周开展2次多学科查房,分了解患者疼痛控制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心理状态,定期开展质量控制会议。每周组织患者及家属参与教育讲座2次,提高其认知,消除其对癌痛的误区,增强其战胜癌痛的信心。出院后,由护士通过电话或家庭随访方式追踪患者疼痛控制情况,督促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癌痛认知度及对护理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的癌痛管理能够提高患者认知度及满意度,对促进癌痛治疗及护理的规范化、有效性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癌痛健康教育仍比较局限。由于护士对癌痛管理认知不足,且患者个体差异较大,单纯依赖专科已不能满足患者的要求,因此,实施多学科团队合作的癌痛管理是有必要的[10]。癌痛的有效控制依赖于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的共同参与,癌痛属于身心综合性疼痛,多学科干预尤为重要。此外,癌痛的控制还要求患者要有一定的自我管理水平[11]。多学科团队合作模式的癌痛管理不但能够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及疼痛控制效果,还能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评估,加强患者和医、护、患之间的沟通,有助于提高患者自我管理依从性,从而提高癌痛控制效果[12]。
综上所述,多学科团队合作模式的癌痛管理能够有效降低中重度癌痛患者爆发性癌痛发生率,改善癌痛控制效果,提高患者认知度及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RAU K M,CHEN J S,WU H B,et al.Cancer-related pain:a nationwide survey of patients'treatment modification and satisfaction in taiwan[J].J Clin Oncol,2017,47(11):1060-1065.
[2]张元,夏元,苏娃婷,等. 癌症爆发性疼痛管理新进展[J].癌症进展, 2016,14(2):121-125.
[3] MERCADANTE S.The use of opioids for treatment of cancer pain[J].Expert Opin Pharmacother,2015, 16(3):389-394.
[4] GRECO M T,ROBERTO A,CORLI O,et al.Quality of cancer pain management:an update of a systematic review of under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ancer[J].J Clini Onc
ol,2014,32(36):4149-4154.
[5]施欢欢,冯静,郑红葵等.以护士为主体的多学科合作疼痛管理模式在肺癌胸腔镜患者快速康复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14):1871-1875.
[6]熊沙沙,彭历,彭丽娟.癌症患者发生癌性爆发痛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17,24(8):26-29.
[7] FALLON M,WALKER J,COLVIN L,et al.Pain management in cancer center inpatients:a cluster randomized trial to evaluate a systematic integrated approach-the edinb
urgh pain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tool[J].J Clini Oncol,2018,36(13):1284-1290.
[8]张伟,朱春芳,王钰美等.癌痛护理质量指标的构建及其在肿瘤科病房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7,23(21):2724-2727.
[9]傅泽英,易维君,张林等.吗啡自控镇痛泵静脉泵入治疗晚期癌痛的护理现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 13(1):113-114.
[10]PERGOLIZZI J,ALEGRE C,BLAKE D,et al.Current considerat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chronic pain:the potential for tapentado[J].Pain Practice,2013, 13(7):290-306.
[11]SCHUSTER M,BAYER O,HEID F,et al.Opioid rotation in cancer pain treatment[J].Deutsch Arztebl Int,2018,115(9):135-142.
[12]KNAUL F M,FARMER P E,KRAKAUER E L,et al.Alleviating the access abyss in palliative care and pain relief-an imperative of universal health coverage:the lancet commission report[J].Lancet,2018,391(10128):1391-1454.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