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靶向+免疫+放疗,三管齐下治疗肝癌术后复发多发淋巴结转移

2021-06-04作者:CMT快讯资讯
消化系统肿瘤非原创
近日,“例肝践影-肝癌临床实践交流项目”(以下简称“例肝践影“项目)全国总结会于云端成功举行,肝癌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通过学术报告结合临床实例分享,多角度深入探讨肝癌综合全程管理策略。本文整理病例并邀请专家进行点评,供读者学习。
“例肝践影“项目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肝脏肿瘤分会主办,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协办,旨在加强我国肝癌诊疗技术的发展,促进肝癌领域诊疗能力提升,让更多患者获益。项目在全国范围以临床案例为核心,邀请青年医生对肝癌领域的优秀病例进行分享,并由肝癌领域权威专家犀利点评,以此共同促进学科交流,加速我国肝癌系统治疗进展。
本期整理的病例——两程放疗联合瑞戈非尼加PD-1单抗治疗肝癌术后复发多发淋巴结转移,该例患者经过此方案治疗效果显著,目前获益已超过17个月。


病例简介


病史及诊断


患者中年男性,发现肝占位1个月。腹部MR示肝Ⅶ/Ⅷ段交界处肿物,考虑肝癌,纵隔心包旁及门腔静脉间淋巴结肿大,不除外转移(图1)。AFP 8.85 μg/L。乙肝大三阳40余年,未规律进行抗病毒治疗。


结合辅助检查诊断为肝脏Ⅶ/Ⅷ段占位,纵隔心包旁及门腔静脉淋巴结肿大,转移待排除,Child-Pugh A级;乙型病毒性肝炎。


1.png

图1  腹部MR


手术治疗


2018年11月,患者接受肝Ⅷ段及部分Ⅶ段切除,以及右侧纵隔心包旁、肝十二指肠韧带、门静脉与下腔静脉间淋巴结切除。术后病理示低分化肝细胞癌(HCC),门腔静脉间淋巴结及纵隔心包旁淋巴结转移(2/4);肿瘤贴邻大血管,零切缘;微血管侵犯(MVI,M2),病理分期pT4N1。


由于存在零切缘,在术中进行瘤床放疗(电子线,6MeV,1550cGy,90%等剂量曲线)。


术后索拉非尼辅助治疗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Ⅱ期研究结果显示,对于肝癌术后切缘<1 cm或存在MVI的术后高危患者,术后辅助放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OS和DFS。由于该例患者存在较多术后不良因素(零切缘、MVI、淋巴结转移、肿瘤最大径4.5 cm),故考虑行术后放疗。但因术后胸水吸收较慢,胸水的变化可能影响放疗靶区位置,因此一直未达到进行放疗的条件。术后在胸腔积液未吸收前,首先选择给予索拉非尼行一线靶向治疗。患者在术后规律复查胸部CT,胸腔积液逐渐减少,术后3个月胸腔积液完全吸收(图2)。


2.png

图2  术后CT复查


首次复发转移后行瑞戈非尼+局部放疗


术后索拉非尼靶向治疗3个月后复查,虽然胸腔积液吸收,但同时发现切缘位置复发及肝门、腹膜后等多处淋巴结转移。经MDT讨论,考虑到索拉非尼治疗进展,根据RESORCE研究,二线瑞戈非尼治疗可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故换用二线瑞戈非尼治疗。同时,目前病变可包括在放疗靶区范围内,放疗对肝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的控制效果较好,可以争取在全身靶向治疗联合局部放疗的情况下,达到根治目的。


于2019年3月改用瑞戈非尼(160 mg QD),并对切缘及肝门、腹膜后等转移淋巴结进行根治性放疗,剂量为59.8Gy/2.6Gy/23f,同时对上至贲门旁下至肠系膜下动脉水平的贲门旁、胃左、肝门、腹膜后淋巴结引流区进行预防照射,剂量为46Gy/2Gy/23f。


放疗后1个月复查,复发转移部位疗效评价为完全缓解(CR)(图3)。在放疗后3个月持续二线瑞戈非尼治疗过程中,患者发生胃出血,出血可能原因包括:(1)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所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2)术中、术后放疗部分胃及十二指肠有受累,患者经内镜下止血及对症治疗后胃出血完全好转,在此期间暂停瑞戈非尼治疗,总体放疗不良反应可控。


3.png

图3  放疗前、后腹部MR


二次复发后给予瑞戈非尼+特瑞普利单抗+二程局部放疗


一程放疗后3月(2019年8月)再次复查,首次复发转移部位仍维持CR,但出现锁骨上及纵隔淋巴结转移。经MDT讨论,仍考虑锁骨上及纵隔淋巴结转移来源于腹膜后淋巴结向上转移所致,因此考虑一方面在瑞戈非尼(160 mg QD)基础上加用特瑞普利单抗(240 mg,Q21d)以提高全身治疗的疗效;另一方面,复发部位仍能够完全包括在放疗靶区范围内,基于首程放疗肿瘤敏感性佳,给予局部再次放疗,以期再次达到根治性治疗。本次加用PD-1单抗治疗,为了提高放疗与PD-1单抗联合的疗效,本次局部放疗分割剂量大于首次:对双侧锁骨上及纵隔转移性淋巴结进行根治性放疗,剂量为45Gy/3Gy/15f;对双侧锁骨上及纵隔淋巴引流区进行预防照射,剂量为36Gy/2.4Gy/15f。


二程放疗1个月后复查,首次复发转移部分和二次复发转移部位疗效评估均为CR。患者在放疗结束后继续接受瑞戈非尼+特瑞普利单抗维持治疗。此后规律随访,原发灶及首次转移灶均无复发征象,纵隔及锁骨上始终维持CR。截至2021年3月,二程放疗后17个月,患者仍持续获益,达到了根治目的(图4)。



4.png

图4  二程放疗后瑞戈非尼+特瑞普利单抗维持治疗期间随访


患者在治疗全程进行规律抗病毒治疗。此外,在治疗期间对患者的AFP进行监测,基线AFP轻度升高,此后一直维持在正常低值水平(图5)。放疗期间和放疗后半年进行保肝治疗,ALT、AST在术后、放疗后出现一过性升高,其余均维持在正常水平。


5.png

图5  AFP动态监测


小结


本例患者的经验:(1)术后近切缘或零切缘、MVI+、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术后放疗是一个重要的选择;(2)放疗对肝癌淋巴结转移敏感,是首选的治疗策略;(3)瑞戈非尼联合PD-1单抗治疗,同时联合放疗,全身与局部的联合是可为患者争取最佳生存的策略。


病例点评


6.png

宁波李惠利医院

陆才德教授


该病例充分地体现了放疗在肝癌治疗中的潜能,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在这一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因此为患者带来了满意的疗效。与此同时,值得临床继续探讨的问题是,对于存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靶向治疗前移是否能够带来更多的获益。


该例患者在初始治疗失败后,按照规范选择瑞戈非尼二线治疗,最后应用瑞戈非尼联合免疫治疗,获得了很好的效果。联合治疗已经成为肝癌治疗的主流,但在众多的“组合”中,如何选择更优的治疗方案,仍然需要不断积累临床研究数据。从目前的证据来看,瑞戈非尼联合PD-1单抗治疗可以为部分晚期肝癌患者带来良好获益。


对于单药一线治疗进展后的肝癌患者,可以在二线采用联合治疗。研究显示,瑞戈非尼联合PD-1抑制剂的客观缓解率(ORR)可达29%。同时,肝癌的转化治疗是当前的热点话题,根治性手术是转化治疗的目标,但手术治疗的时机仍存在争议。


此外,在这一病例的诊疗过程中,放疗的应用也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在术中和复发转移后均选择了放疗对局部病灶进行控制。《肝细胞癌肝切除术后复发预防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0 版)》指出,对于术后存在窄切缘和MVI的患者,推荐行术后辅助放疗。放疗在肝癌治疗中也越来越广泛,对于不适合进行消融治疗、存在癌栓和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放疗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



(本文由陆才德教授审校及点评)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