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患者由于脑静脉引流发生改变,可产生慢性颅高压的并发症,这一并发症虽罕见,却会显著影响患者预后。
本研究旨在评估CVST后发生慢性颅高压的风险以及发生此并发症的潜在危险因素。
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3年1月至2019年9月在该研究中心接受过治疗的急性CVST患者。患者入院后接受低分子肝素桥接口服抗凝药(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直至出院后6个月,具体用药方案因人而异。将6个月随访的mRS 0~2分定义为功能独立;慢性颅高压的诊断标准见下表,通过腰椎穿刺明确颅内压。
本研究最终获取到70例患者从发病到平均6个月的临床信息。将患者分成4组:所有患者(102例)、所有包含随访资料的患者(70例)、CVST不伴有慢性颅高压(63例)、CVST伴有慢性颅高压(7例),见下表。
在数据完整的70例患者中,有7例患者(10%; N = 70)因出现症状性颅高压入院,患者的临床特征见下表。
其中3例(42.9%; N = 7)在CVST后的平均7个月时间里出现与慢性颅高压相关的头痛和视力恶化症状。在这3例患者中,有2例在急性CVST后症状仍然存在。另一位病人在CVST急性期时出现头痛,随访时出现视力问题。三例患者(42.9%; N = 7)在随访时只有视觉障碍而没有头痛。
与未合并慢性颅高压的患者相比,合并慢性颅高压的患者CVST复发率更高, (57.1% vs. 3.2%; p < 0.001)。所有合并颅高压的患者在初次出院和随访时均达到功能独立,而在所有未发生颅高压的患者中,81%在初次出院时达到功能独立,92%在随访时达到功能独立。合并颅高压的患者随访MRI显示闭塞血管未再通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28.6% (N=2, N= 7) vs. 4.8% (N=3, N= 63); p = 0.02)。5例无再通的患者中有4例(2例颅高压和2例无颅高压)随访时仍有左侧横窦和乙状窦的血栓。
7例颅高压患者的治疗存在个体化差异。5例患者使用乙酰唑胺治疗:有2例患者症状改善,另3例需要额外的治疗。2例患者因难治性头痛、视神经萎缩伴潜在视力丧失而接受乙酰唑胺、脑室-腹腔分流术。5例患者中有1例出现乙酰唑胺耐受不良,故改用托拉塞米的治疗,并恢复用达比加群抗凝治疗。1例患者短暂重复进行脓肿性腰椎穿刺,抗凝治疗由维生素K拮抗剂改为达比加群。另一例患者在第一次CVST复发后立即尝试了血管内治疗(第一次CVST后部分再通),但效果不佳,该患者随后发生脑动静脉瘘,并通过反复栓塞治疗成功。在5例病例中,与颅高压相关的症状得到缓解,1例患者仍有严重的视乳头萎缩,视力没有进一步恶化;1例在随访中乳头水肿改善,视觉症状部分缓解,但仍有持续头痛。
CVST合并慢性颅高压可能对患者视觉功能产生严重影响。出现视觉障碍和再通失败可能会增加CVST后发生颅高压的风险,应考虑对此类患者及时行眼科会诊和诊断性腰椎穿刺。
来源:卒中e学堂
神经领域7月热文Top10,一键了解!
神经领域5月热文Top10,一键了解!
ISC 2022|续写新篇章 —— “替奈普酶”精彩继续……
二级预防及一级预防推荐丨2022 AHA/ASA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管理指南
止血与凝血功能障碍推荐丨2022 AHA/ASA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管理指南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