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免疫治疗+化疗序贯TRT的疗效探索丨肿瘤研究展播

2025-03-21作者:论坛报晶资讯
原创

成果名称:Adebrelimab plus chemotherapy and sequential thoracic radiotherapy as first-line therapy for extensive-stage small–cell lung cancer (ES-SCLC): a phase II trial[阿得贝利联合化疗序贯胸部放疗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一项Ⅱ期试验]

发表期刊:《电子临床医学》[eClinicalMedicine,IF(2024):9.6]

通讯作者:王琳琳

第一作者:陈大卫

主要作者单位: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山东省肿瘤医院)


推荐理由


本研究是自主开展的前瞻性Ⅱ期临床试验,评估阿得贝利单抗(PD-L1抗体)联合化疗序贯胸部放疗在ES-SCLC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中位OS达21.4个月,显著优于现有标准方案。研究进一步支持了“免疫治疗+TRT”在ES-SCLC的临床应用,也为SCLC的治疗模式提供了原创性中国证据,具有重要临床转化与科研价值。


研究摘要


背景


这是一项Ⅱ期前瞻性临床试验旨在研究阿得贝利单抗(PD-L1抗体)联合一线化疗后序贯胸部放疗(TRT)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同时,还探索了与疗效潜在相关的生物标志物。


方法


在山东省肿瘤医院招募了既往未接受过治疗的ES-SCLC患者。患者接受4~6个周期的阿得贝利单抗联合EP/EC方案。对治疗后有反应的患者按计划接受巩固性TRT(≥30 Gy,分10次;或≥50 Gy,分25次),后续阿得贝利单抗维持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事件(AEs)。主要终点为总生存(OS)。同时,对肿瘤组织和外周血进行了基因组和循环肿瘤DNA(ctDNA)分析。该试验已在ClinicalTrials.gov注册,注册号为NCT04562337。


结果


从2020年10月至2023年4月,共招募了67例诊断为ES-SCLC的患者,均接受了至少一次治疗。所有患者均纳入疗效和安全性分析。45例患者按计划接受了序贯TRT。中位OS和无进展生存(PFS)分别为21.4个月(95% CI:17.2个月~未达到)和10.1个月(95% CI:6.9~15.5个月)。客观缓解率为71.6%(48/67,95% CI:59.3%~82.0%),疾病控制率为89.6%(60/67,95% CI:79.7%~95.7%)。没有发生与治疗相关的死亡。最常见的3级或以上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为血液学毒性。任何级别的肺炎发生率为25%(17/67),3级及以上肺炎发生率为6%(4/67)。未观察到意外的不良事件。生物标志物探索发现在肿瘤组织和外周血中均未检测到TP53/RB1共突变的患者,表现出更长的PFS(组织,P=0.071;ctDNA,P=0.060)和OS(组织,P=0.032;ctDNA,P = 0.031)。


结论


阿得贝利单抗联合化疗及序贯TRT作为ES-SCLC的一线治疗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可接受的安全性。


研究解读


本研究发表于《电子临床医学》(eClinicalMedicine)(2024年第75卷),该期刊隶属于《柳叶刀》(The Lancet)旗下,是国际医学界公认的高影响力开放获取期刊,2023年影响因子(IF)约为 9.6。本研究由山东省肿瘤医院主导,是一项中国原创临床研究。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约占所有SCLC的2/3,由于其侵袭性强且易复发,长期生存率极低。尽管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已被批准作为ES-CSCLC的一线治疗,但其中位OS期仅12~13个月,如何实现治疗突破仍是目前的临床难题。CREST试验证实了化疗时代,胸部放疗可以将ES-SCLC患者的2年OS率获益提高10%。在免疫治疗的时代,挖掘TRT的潜在临床获益和安全性,为进一步提升ES-SCLC预后提供新的契机。


基于以上研究背景,山东省肿瘤医院团队设计了此项前瞻性、单臂Ⅱ期临床试验旨探索阿得贝利单抗联合化疗序贯TRT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共纳入了67例既往未接受系统治疗的ES-SCLC患者,使用阿得贝利单抗联合EP/EC化疗4~6周期,治疗有反应的患者进行巩固性TRT,随后采用阿得贝利单抗维持治疗至疾病进展或毒性不可耐受。主要研究终点为OS期,次要研究终点为PFS期、客观缓解率(ORR)和安全性。此外,还探索性分析了肿瘤组织和外周血基因组和循环肿瘤DNA(ctDNA)谱。


经过17.7个月的中位随访时间,67例患者全部纳入疗效与安全性分析,其中45例患者按计划接受了序贯TRT。所有患者的中位OS期为21.4个月,1年和2年的OS率分别为74.1%和39.7%。中位PFS期为10.1个月,ORR为71.6%,DoR为89.6%。没有与治疗相关的死亡。最常见的3级或更高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是血液毒性。任何等级和3级以上肺炎的发病率分别为25%(17/67)和6%(4/67)。没有观察到意外的不良事件。生物标志物探索分析发现TP53/RB1共突变的疗效相关性。


本研究在免疫治疗+化疗基础上探索了序贯TRT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显示该疗法能够显著延长生存期,中位OS期达21.4个月,超过现有国际标准治疗方案。确定了TRT在ES-SCLC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为免疫治疗联合放疗在ES-SCLC领域的临床应用增加了更多证据。另外,该研究提出TP53/RB1突变、TMB水平及ctDNA监测作为潜在生物标志物的价值,可进行深入探讨协助筛选获益人群。


专家点评


在过去的40多年中,肿瘤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新药研发层出不穷。然而,在ES-SCLC的一线治疗中,依托泊苷联合铂类(EP/EC)方案始终占据着不可撼动的地位。近年来,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崛起,ES-SCLC的治疗终于迎来了新的突破。尽管如此,目前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的中位OS期仍徘徊在12~16个月之间,中位PFS期为5~6个月,客观缓解率(ORR)在60%~70%之间。虽然这一进展为患者带来了显著的生存获益,但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将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的目标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如何突破现有治疗瓶颈,进一步提升ES-SCLC患者的生存获益,实现免疫治疗疗效 “更上一层楼”,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


本研究系统评估了免疫联合化疗并序贯TRT在ES-SCLC中的临床价值。研究结果显示,该综合治疗方案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获益,中位OS期达21.4个月,显著优于未接受TRT的患者,超过现有国际标准治疗方案(IMpower133、CASPIAN研究)。进一步证实了放疗在免疫治疗时代的重要临床价值。从安全性角度来看,本研究的治疗方案总体可耐受,与既往研究相比并未发现新的严重不良反应。因此,该方案的安全性良好,为未来大规模推广到临床应用提供了有力证据。


总的来说,本研究为SCLC免疫治疗与放疗的联合策略提供了新的中国原创证据,不仅为免疫治疗联合TRT在ES-SCLC领域应用增加了更多证据,也有望推动SCLC治疗指南的更新。目前,我们正在开展Ⅲ期随机对照试验(RCT),进一步验证该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及其真正获益人群,以推动精准治疗的发展。


背后的故事


如何突破现有治疗瓶颈?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常见ES-SCLC患者确诊即晚期,标准治疗方案虽有 PD-1/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但中位OS仅12-13个月,长期生存率仍偏低。面对患者和家属对更有效治疗的期盼,我们不断思考:“还能做些什么?”


创新思路:放疗能否增强免疫治疗效果?


SCLC对放疗敏感,且放疗可促进免疫细胞浸润,与免疫联合治疗发挥协同作用。但免疫联合TRT在SCLC中的价值尚不明确,因此,我们提出挑战性假设:阿得贝利单抗联合化疗序贯TRT是否能突破生存瓶颈?


研究挑战与患者故事


ES-SCLC进展迅速,在探索联合TRT疗效的同时,如何优化TRT剂量和安全性也是研究关键。我们反复调整方案,以确保疗效最大化且副作用可控。研究结果提示中位OS期:21.4个月(远超IMpower133: 12.3个月, CASPIAN: 13.0个月)。证实放疗在免疫治疗时代的重要价值。TP53/RB1突变和ctDNA 残留可预测生存,为精准治疗提供新方向。


展望未来:推动中国原创研究走向国际


本研究不仅是临床突破,更是中国原创治疗策略的国际化探索。目前,我们正在进行随机对照试验(RCT),进一步优化方案,并推动该策略纳入国际SCLC治疗指南。


作者简介
王琳琳 教授
通讯作者

主任医师,博导、博士后合作导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肿瘤临床学院副院长,泰山学者青年专家、首届齐鲁卫生与健康杰青人才、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山东省青年科技奖。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奖励。以第一或通讯发表SCI收录论文50余篇。兼任中国肿瘤临床学会理事、中国抗癌协会第二届青年理事会常委理事、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省临床肿瘤学会青年理事会主任委员等。

于金明.jpg
陈大卫 教授
第一作者

放射肿瘤学博士、研究员、博导、博士后导师。山东省肿瘤医院科教外事部主任、放射免疫与分子影像研究室主任、胸部放疗科副主任医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发展规划部副部长;《中华肿瘤防治杂志》杂志社执行副主编;2023第二十七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2022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项目入选者;山东省2024杰青、2022优青基金获得者;美国放射肿瘤学会年度唯一的学术金奖获得者;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中国抗癌协会第二届青年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非小细胞肺癌专委会委员。


团队介绍


本团队是于金明院士指导下、王琳琳教授带领的胸部肿瘤精准治疗团队,由从事临床研究和转化研究的杰出医生和科研人员组成,团队成员包括临床医学、统计学、人工智能和病理学等多学科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肺癌、食管癌、乳腺癌等胸部肿瘤的精准诊治及转化研究,致力于推动肿瘤免疫治疗、放疗新技术及生物标志物研究。成果发表在Cell Research,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Eclinicalmedicine, Cancer letters, Radiotherapy and Oncology,Modern Pathology 等国际权威期刊,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等自主知识产权6项。相关成果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科技奖励,为胸部肿瘤精准防治和诊疗做出了。


每一项临床研究都倾注着研究团队的心血结晶。学习过后,您是否有所收获?或有疑问想与主创团队分享?请在评论区留言,期待与您交流!

中国医学论坛报 桂晶晶整理

END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