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在近期"MDT样板间"学术活动中,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郭翠艳教授、聂立功教授、顾楠教授、李凡教授、王洁教授五位专家,围绕肺癌全病程管理展开深度探讨,系统阐释了多学科协作(MDT)在靶向治疗、毒副反应管理、代谢疾病干预等领域的实践范式。
郭教授强调,呼吸科在肺癌靶向治疗中承担双重角色:
治疗决策中枢:主导洛拉替尼等三代ALK抑制剂的用药方案制定,需动态评估肿瘤进展与药物敏感性。
毒副反应管控:针对靶向治疗引发的间质性肺病、皮疹等不良反应,建立分级管理流程。以一例ALK阳性患者为例,通过MDT团队调整激素用量与氧疗方案,成功逆转Ⅲ级肺间质改变。
聂教授进一步提出MDT组织架构创新:
构建"1+N"协作模式(1个主责科室+N个参验科室),每周固定时间进行病例复盘。
开发在线协作平台,实现病理、影像、药学数据的实时共享,缩短决策周期至24小时内。
顾楠教授揭示肺癌治疗中代谢管理的三大原则:
基线评估优先:治疗前完成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四项检测,识别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危人群。
药物相互作用筛查:例如EGFR抑制剂与二甲双胍联用时,需监测乳酸酸中毒风险。
动态调整策略:对靶向治疗后出现空腹血糖≥11.1mmol/L的患者,启动"胰岛素过渡疗法",待病情稳定后切换为SGLT-2抑制剂维持。
李凡教授提出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三级防控体系:
一级预防:治疗前完成MMSE量表评估,建立认知功能基线。
二级监测:每周期化疗后进行神经传导速度检测,识别周围神经病变。
三级干预:对出现震颤、认知障碍的患者,采用甲钴胺联合α-硫辛酸治疗,严重病例暂停靶向药物并启动神经电生理评估。
王洁教授分享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心肌炎的处置流程:
风险分层:根据LVEF值、cTnI水平划分为低危(LVEF>50%)、中危(LVEF 40%-50%)、高危(LVEF<40%)三级。
治疗策略:
低危患者继续免疫治疗,加用β受体阻滞剂;
中危患者暂停治疗,启动激素冲击疗法;
高危患者转入CCU,联合ECMO支持。
结语
本次研讨彰显了多学科协作在肺癌全程管理中的不可替代性。正如聂教授总结:"每个科室都是MDT拼图中的关键一块,唯有系统整合,方能实现患者生存期与生活质量的双重获益。"这一实践范式为肿瘤诊疗的精细化、个体化转型提供了重要参考。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