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根据2019年1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恶性肿瘤发病约392.9万人,死亡约233.8万人。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有7.5个人被确诊为癌症。
东部发达地区发病率最高,达到316.03/10万,中部地区次之283.33/10万,西部地区发病率最低249.51/10万。实际上,我国癌症整个的发病率,实际上在全世界范围内来讲不算高,丹麦、法国、澳大利亚、比利时等国家癌症发病率都是排在前面的。
我国虽然癌症发病率不高,但是死亡率却高于这些发达国家,我们发病率是74位,死亡率是29位,不是因为我们国家治疗水平落后,而是因为我们国家的发病谱跟发达国家不一样。发达国家排名第一位的是前列腺癌,第二位是乳腺癌,这两种病几乎能治愈。而我们国家排名靠前的是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这些都是死亡率比较高的,都在胸腔内,防治难度大。
前10位发病率最高癌症:高危人群、筛查方法和预防建议
01
肺癌
高危人群:
年龄>40岁,至少合并以下一项危险因素者:
1. 吸烟≥20年包,其中包括戒烟时间不足15年者;
2. 被动吸烟者;
3. 有职业暴露史(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
4. 有恶性肿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者;
5. 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弥漫性肺纤维化病史者。
注:年包:指每天吸烟多少包乘以持续多少年,例如20年包指每天1包持续20年或每天2包持续10年。
筛查方法:
对于肺癌高危人群,建议行低剂量螺旋CT筛查。根据国情和效能以及我国人群特征,不推荐将PET/CT作为人群肺癌筛查的方法。
预防建议:
1. 不吸烟或戒烟;
2. 对于有职业最露危险的应做好防护措施;
3. 注意避免室内空气污染,比如被动吸烟、明火燃煤取暖、接触油烟等;
4. 大气严重污染时,避免外出和锻炼;
5. 有呼吸系统疾病者要及时规范地进行治疗。
02
胃癌
高危人群:
年龄≥40岁,且符合下列任意一条者:
1.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2.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3.患有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疾病;
4.胃癌患者的一级亲属(父母、子女、兄弟姐妹);
5.存在胃癌其他风险因素(高盐、腌制食物、吸烟、重度饮酒等)。
筛查方法:
对于胃癌的高危人群,建议血清学筛查+内镜筛查。
血清学筛查包括血清胃蛋白酶原(PG)、血清胃泌素17和幽门螺杆菌抗体。血清学筛查能较好地反映胃黏膜萎缩及胃癌发生的风险。
内镜筛查是诊断胃癌的金标准。
预防建议:
1. 健康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不暴饮暴食;
2. 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3. 减少食用生冷、辛辣、过热、过硬的食物及熏制、腌制等高盐食物;
4. 戒烟;
5. 少喝或不喝烈性酒;
6.放松心情,合理减压。
03
肝癌
高危人群:
1. 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CV);
2. 过度饮酒;
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4. 长期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
5. 各种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
6. 有肝癌家族史。
如果年龄>40岁且为男性患肝癌的风险更大。
筛查方法:
联合应用血清甲胎蛋白(AFP)+肝脏B超检查,建议高危人群至少每隔6个月进行1次检查。
预防建议:
1. 接种乙肝疫苗;
2.慢性肝炎患者尽早接受抗病毒治疗以控制肝炎病毒的复制;
3.戒酒或减少饮酒;
4.清淡饮食,减少油腻食物摄入;
5.避免发霉食物的摄入。
04
大肠癌
高危人群:
1.40岁以上有两周肛肠症状的人群,如大便习惯改变(便秘、腹泻等);大便形状改变(大便变细);大便性质改变(便血、粘液便等);腹部固定部位疼痛;
2.有大肠癌癌前期病变如大肠腺瘤性息肉,家族性息肉病、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史者;
3.有大肠癌病史、癌胚抗原(CEA)试验阳性者;
4.有子宫及前列腺盆腔放疗史、胆囊或阑尾切除史者;
5.45岁以上无症状人群。
筛查方法:
1.40岁以上有症状高危人群,经两周对症治疗症状没有缓解者,应及时作肛门直肠指检、大便隐血试验(FOBT)检查,任一指标阳性应进行肠镜检查,如FOBT阳性者经肠镜检查仍未示有异常,建议作胃镜检查,以排除上消化道出血。
2.40岁以上无症状高危人群,每年接受一次FOBT检查,如隐血试验阳性,则进一步肠镜检查以明确诊断。如FOBT检查连续3次阴性者可适当延长筛查间隔,但不应超过3年。
3.45-75岁无症状筛检对象,每年接受1次FOBT检查,每10年接受1次肠镜检查。
何时开始与结束筛查?
(1)美国癌症协会(ACS)建议,年龄在45岁以上且有大肠癌平均风险的人群,应根据其偏好和检测可及性定期接受粪便检查或影像检查;
(2)身体健康,平均寿命超过10年的成年人继续进行大肠癌筛查至75岁;
(3)76至85岁的患者,根据患者的偏好、预期寿命、健康状况和既往筛查历史,制定个体化大肠癌筛查策略;
(4)超过85岁的人群,不建议继续进行大肠癌筛查。
预防建议:
1. 运动可有效减少肿瘤发生,坚持体育锻炼,避免肥胖;
2. 健康膳食,增加粗纤维、新鲜水果摄入,避免高脂高蛋白饮食;
3. 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可能对预防肠癌有效,老年人可尝试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可能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和肠癌发生的风险,具体使用须咨询医生;
4.戒烟,避免其对消化道的长期毒性和炎性刺激。
05
乳腺癌
高危人群:
1. 未生育,或≥35岁初产妇;
2. 月经初潮≤12岁,或行经≥42年的妇女;
3. 一级亲属在50岁前患乳腺癌者;
4. 两个以上二级亲属在50岁以前患乳腺癌或卵巢癌者;
5. 对侧乳腺癌史,或经乳腺活检证实为重度非典型增生或乳管内乳头状瘤病者;
6. 胸部放射治疗史(≥10年)者。
注:一级亲属指父母、子女一级兄弟姐妹(同父母)二级亲属指叔、伯、姑、舅、姨、祖父母、外祖父母。
筛查方法:
1. 自查,月经过去1周内进行乳腺的自查,看自己是否有包块;
2. 每年请医生进行乳腺出诊检查;
3. 超过40岁每年做超声检查;
4. 超过40岁可以超声和钼靶结合着去做,绝经前可以隔一年做一次钼靶检查,没有必要每年都做。
乳房检查的开始年龄:
1.没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乳腺癌筛查应该从40岁开始;
2.有家族性遗传病史的,比如有BRCA1/2突变的人,20岁就开始查乳腺。
预防建议
1. 健康生活方式,远离烟酒,合理营养,保持健康体重,坚持锻炼。
2. 适时生育,母乳喂养;
3. 参加乳腺筛查,定期体检。
06
宫颈癌
高危人群:
1. 有多个性伴侣;
2. 性生活过早;
3. HPV感染;
4. 免疫功能低下
5.有宫颈病变史的女性
筛查方法:
HPV检测+TCT的联合筛查。如果HPV和TCT都是阴性,那么这个人5年内就不会罹患宫颈癌。如果HPV是阳性,TCT阴性,建议12个月后重复筛查,若检测结果ASCUS或更高级别,或者 HPV 检测依旧阳性,则需要进行阴道镜检查。反之,间隔3年进行筛查。其中若HPV型别检测是高危型如HPV-16或18型阳性,需直接行阴道镜检查。
宫颈癌筛查时间:
宫颈癌筛查应该从21岁开始,不管有没有过性生活史,小于21岁的女性没有必要筛查。
21-29岁,建议每3年做1次TCT。联合筛查不推荐用于30岁以下女性。
30-65岁,可以选择每5年做TCT和HPV联合检查,或选择继续每3年做1次单独TCT检查,不建议单独做HPV检查。
连续筛查未发现病变者,可考虑在65岁左右停止筛查,但要保证10年内三次TCT检查或者两次联合检查的结果是好的,且最后一次筛查在过去的5年内进行。
预防建议:
1. 接种HPV疫苗;
2. 不吸烟或戒烟;
3. 安全与健康性行为;
4. 及时治疗生殖道感染疾病;
5.增强体质。
07
食管癌
高危人群:
1.45~65 岁的中老年人发病机会最大,占 67.3%,是食管癌的高发年龄;
2.有遗传家族史的易感人群;
3.长期接触致癌物的人群,我国食管癌的主要致癌因素是致癌性亚硝胺和真菌毒素;
4.食管癌前期病变和癌前疾患人群,食管上皮增生是食管癌前病变;还有一些食管的良性慢性疾患,经久不愈亦可发生癌变,如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憩室、食管裂孔疝、食管化学烧伤等。
5.食管癌手术治疗后的患者 。
筛查方法:
食管癌高危人群普通内镜检查,每2年一次;内镜检查病理提示轻度异型增生,每年1次内镜检查;内镜检查病理提示中度异型增生,每半年1次内镜检查。
预防建议
1. 加强饮用水的卫生管理,对食用的沟塘水也应进行漂白粉消毒,可明显降低水中亚硝胺含量和杀灭其他传染病菌;
2.不吃霉变食物,霉变的食物,一方面产生霉菌毒素或代谢产物,一方面促进亚硝胺的内合成,是导致食管癌的主要病因;
3.改善不良生活习惯,调整饮食习惯,不吃过热食物,不食粗糙过硬食物,不偏食,饮食品种要多样化,各种营养物质需得到平衡,多吃新鲜粮食、蔬菜和水果;
4.不吃高热食物,高于65°C的热饮食被列为2A类致癌物质;
5.不吸烟,饮酒要适量;
6.重视家族聚集现象
患者为男性,就加强男性监测,特别是 49 岁前的人群;
患者是女性,就加强女性监测,特别是 50~69 岁的人群;
并且应把 3 代人中发生过≥2 例食管癌死亡的家庭,当作危险家庭,把这些家庭中 40~69 岁的成员当作风险人群,定期体检,提供预防性药物或维生素,劝导改变生活习惯等,对降低食管癌发病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08
前列腺癌
高危人群
1.一位直系亲属(兄弟或父亲)患有前列腺癌,其本人患前列腺癌的风险会增加1倍以上;2个或2个以上直系亲属患前列腺癌,相对风险会增至5~11倍;
2. 前列腺癌的发病与年龄密切相关,其发病率随年龄而增长,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高发年龄为65~80岁;
3. 酒精摄入量过多是前列腺癌的高危因素,同时与前列腺特异性死亡率相关;
4. 过低或者过高的维生素D水平和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有关,尤其是高级别前列腺癌。
筛查方法:
1. 建议对身体状况良好,且预期寿命在10年以上的男性开展基于PSA检测的前列腺癌筛查,且在筛查前应详细说明前列腺癌筛查的风险和获益;
2. 血清PSA检测每2年进行1次,根据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决定PSA检测的终止时间;
3.对于前列腺癌高危人群应尽早开展基于血清PSA检测的筛查;
4.不建议针对40岁以下男性进行人群筛查。
预防建议:
1. 少食用高动物的脂肪饮食;
2. 多吃富含微量元素硒的食物;
3. 多吃豆腐等豆制品,也可能会对预防前列腺癌有帮助;
4. 多食用番茄或者含有番茄红素的保健品,来预防前列腺癌
5. 多晒太阳,可能对前列腺癌,预防有非常好的帮助。
09
甲状腺癌
高危人群:
1. 童年期头颈部放射线照射史或放射线尘埃接触史者;
2. 由于其它疾病,头颈部进行过放疗的患者;
3.有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甲状腺髓样癌或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MEN2型)、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病及某些甲状腺癌综合征(如Cowden综合征、Carney综合征、Werner综合征和Gardner综合征等)的既往史或家族史(有血缘关系);
4.碘过量与不足均有可能导致甲状腺癌的高发,过量的碘摄人可能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增长有关,碘缺乏可能与滤泡性癌的高发有关系。
5.肥胖者或代谢性疾病患者,他们的体内的胰岛素抵抗或高胰岛素血症能够诱导甲状腺癌的发生。
筛查方法:
1.甲状腺筛查要同时进行功能检查和形态检查。
2.一般人群目前没有用于甲状腺癌早期检测或常规筛查的标准试验。
临床颈部体检:20-29岁每2~3年1次,30岁以后每年1次。
颈部超声检查:30岁后每年1次(包括甲状腺、颈部、锁骨上)。
3. 甲状腺癌高危人群颈部超声(包括甲状腺、颈部、锁骨上)检查,每年一次。
4.女性孕前和哺乳期结束时,建议分别进行一次颈部超声检查。
预防建议:
1. 避免头颈部放射线照射和放射性尘埃接触史;
2. 健康生活,合理饮食,增加运动;
3.合理疏导情绪不良。
10
淋巴瘤
高危人群:
1. 有家族易感倾向的人;所谓“家族易感倾向”并非指遗传性,而是指家族基因在外界条件的诱导下易出现变异,因此增加患病风险;
2. 某些感染因素致病的患者,如B细胞异常所致的淋巴瘤与乙肝病毒感染有关;
3. 放射线照射史或放射性尘埃接触史者;
4. 免疫功能低下,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器官移植史者。
筛查方法:
1. 一般人群临床体检,每2~3年1次。
2. 高危人群临床体检,每年1次。
3. 上述临床体检包括以下项目:
①外科体检:浅表淋巴结和肝脏脾脏触诊;②B超检查:浅表淋巴结、肝脏脾脏和腹腔淋巴结;③血常规。
预防建议:
1. 避免放射线照射和放射性尘埃接触;
2. 健康生活,加强运动等体育锻炼;
3. 积极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或慢性炎症;
4. 合理疏导情绪不良。
来源:临床前线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