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中国最高发10大癌症 高危人群+筛查方法+预防建议 早知早受益

2020-10-15作者:论坛报琪琪资讯
癌症筛查

根据2019年1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恶性肿瘤发病约392.9万人,死亡约233.8万人。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有7.5个人被确诊为癌症。


微信图片_20201014132117.jpg


东部发达地区发病率最高,达到316.03/10万,中部地区次之283.33/10万,西部地区发病率最低249.51/10万。实际上,我国癌症整个的发病率,实际上在全世界范围内来讲不算高,丹麦、法国、澳大利亚、比利时等国家癌症发病率都是排在前面的。


我国虽然癌症发病率不高,但是死亡率却高于这些发达国家,我们发病率是74位,死亡率是29位,不是因为我们国家治疗水平落后,而是因为我们国家的发病谱跟发达国家不一样。发达国家排名第一位的是前列腺癌,第二位是乳腺癌,这两种病几乎能治愈。而我们国家排名靠前的是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这些都是死亡率比较高的,都在胸腔内,防治难度大。

微信图片_20201014132122.jpg


前10位发病率最高癌症:高危人群、筛查方法和预防建议


01

肺癌

高危人群:


年龄>40岁,至少合并以下一项危险因素者:


1. 吸烟≥20年包,其中包括戒烟时间不足15年者;


2. 被动吸烟者;


3. 有职业暴露史(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


4. 有恶性肿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者;


5. 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弥漫性肺纤维化病史者。


注:年包:指每天吸烟多少包乘以持续多少年,例如20年包指每天1包持续20年或每天2包持续10年。


微信图片_20201014132139.jpg



筛查方法:

对于肺癌高危人群,建议行低剂量螺旋CT筛查。根据国情和效能以及我国人群特征,不推荐将PET/CT作为人群肺癌筛查的方法。


预防建议:


1. 不吸烟或戒烟;


2. 对于有职业最露危险的应做好防护措施;


3. 注意避免室内空气污染,比如被动吸烟、明火燃煤取暖、接触油烟等;


4. 大气严重污染时,避免外出和锻炼;


5. 有呼吸系统疾病者要及时规范地进行治疗。


02

胃癌

高危人群:


年龄≥40岁,且符合下列任意一条者:

1.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2.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3.患有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疾病;


4.胃癌患者的一级亲属(父母、子女、兄弟姐妹);


5.存在胃癌其他风险因素(高盐、腌制食物、吸烟、重度饮酒等)。


微信图片_20201014132142.jpg



筛查方法:


对于胃癌的高危人群,建议血清学筛查+内镜筛查。


血清学筛查包括血清胃蛋白酶原(PG)、血清胃泌素17和幽门螺杆菌抗体。血清学筛查能较好地反映胃黏膜萎缩及胃癌发生的风险。


内镜筛查是诊断胃癌的金标准。


预防建议:


1. 健康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不暴饮暴食;


2. 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3. 减少食用生冷、辛辣、过热、过硬的食物及熏制、腌制等高盐食物;


4. 戒烟;


5. 少喝或不喝烈性酒;


6.放松心情,合理减压。

03

肝癌

高危人群:


1. 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CV);


2. 过度饮酒;


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4. 长期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


5. 各种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


6. 有肝癌家族史。

如果年龄>40岁且为男性患肝癌的风险更大。


筛查方法:


联合应用血清甲胎蛋白(AFP)+肝脏B超检查,建议高危人群至少每隔6个月进行1次检查。


微信图片_20201014132146.jpg



预防建议:


1. 接种乙肝疫苗;


2.慢性肝炎患者尽早接受抗病毒治疗以控制肝炎病毒的复制;


3.戒酒或减少饮酒;


4.清淡饮食,减少油腻食物摄入;


5.避免发霉食物的摄入。

04

大肠癌

高危人群:


1.40岁以上有两周肛肠症状的人群,如大便习惯改变(便秘、腹泻等);大便形状改变(大便变细);大便性质改变(便血、粘液便等);腹部固定部位疼痛;


2.有大肠癌癌前期病变如大肠腺瘤性息肉,家族性息肉病、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史者;


3.有大肠癌病史、癌胚抗原(CEA)试验阳性者;


4.有子宫及前列腺盆腔放疗史、胆囊或阑尾切除史者;


5.45岁以上无症状人群。


筛查方法:


1.40岁以上有症状高危人群,经两周对症治疗症状没有缓解者,应及时作肛门直肠指检、大便隐血试验(FOBT)检查,任一指标阳性应进行肠镜检查,如FOBT阳性者经肠镜检查仍未示有异常,建议作胃镜检查,以排除上消化道出血。


2.40岁以上无症状高危人群,每年接受一次FOBT检查,如隐血试验阳性,则进一步肠镜检查以明确诊断。如FOBT检查连续3次阴性者可适当延长筛查间隔,但不应超过3年。


3.45-75岁无症状筛检对象,每年接受1次FOBT检查,每10年接受1次肠镜检查。


何时开始与结束筛查?


(1)美国癌症协会(ACS)建议,年龄在45岁以上且有大肠癌平均风险的人群,应根据其偏好和检测可及性定期接受粪便检查或影像检查;


(2)身体健康,平均寿命超过10年的成年人继续进行大肠癌筛查至75岁;


(3)76至85岁的患者,根据患者的偏好、预期寿命、健康状况和既往筛查历史,制定个体化大肠癌筛查策略;


(4)超过85岁的人群,不建议继续进行大肠癌筛查。


预防建议:


1. 运动可有效减少肿瘤发生,坚持体育锻炼,避免肥胖;


微信图片_20201014132149.jpg



2. 健康膳食,增加粗纤维、新鲜水果摄入,避免高脂高蛋白饮食;


3. 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可能对预防肠癌有效,老年人可尝试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可能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和肠癌发生的风险,具体使用须咨询医生;


4.戒烟,避免其对消化道的长期毒性和炎性刺激。


05

乳腺癌


微信图片_20201014132152.jpg



高危人群:


1. 未生育,或≥35岁初产妇;


2. 月经初潮≤12岁,或行经≥42年的妇女;


3. 一级亲属在50岁前患乳腺癌者;


4. 两个以上二级亲属在50岁以前患乳腺癌或卵巢癌者;


5. 对侧乳腺癌史,或经乳腺活检证实为重度非典型增生或乳管内乳头状瘤病者;


6. 胸部放射治疗史(≥10年)者。


注:一级亲属指父母、子女一级兄弟姐妹(同父母)二级亲属指叔、伯、姑、舅、姨、祖父母、外祖父母。


筛查方法:


1. 自查,月经过去1周内进行乳腺的自查,看自己是否有包块;


2. 每年请医生进行乳腺出诊检查;


3. 超过40岁每年做超声检查;


4. 超过40岁可以超声和钼靶结合着去做,绝经前可以隔一年做一次钼靶检查,没有必要每年都做。


乳房检查的开始年龄:


1.没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乳腺癌筛查应该从40岁开始;


2.有家族性遗传病史的,比如有BRCA1/2突变的人,20岁就开始查乳腺。


预防建议

1. 健康生活方式,远离烟酒,合理营养,保持健康体重,坚持锻炼。


2. 适时生育,母乳喂养;


3. 参加乳腺筛查,定期体检。

06

宫颈癌

高危人群:


1. 有多个性伴侣;


2. 性生活过早;


3. HPV感染;


4. 免疫功能低下


5.有宫颈病变史的女性


微信图片_20201014132156.jpg



筛查方法:


HPV检测+TCT的联合筛查。如果HPV和TCT都是阴性,那么这个人5年内就不会罹患宫颈癌。如果HPV是阳性,TCT阴性,建议12个月后重复筛查,若检测结果ASCUS或更高级别,或者 HPV 检测依旧阳性,则需要进行阴道镜检查。反之,间隔3年进行筛查。其中若HPV型别检测是高危型如HPV-16或18型阳性,需直接行阴道镜检查。


宫颈癌筛查时间:


宫颈癌筛查应该从21岁开始,不管有没有过性生活史,小于21岁的女性没有必要筛查。


21-29岁,建议每3年做1次TCT。联合筛查不推荐用于30岁以下女性。


30-65岁,可以选择每5年做TCT和HPV联合检查,或选择继续每3年做1次单独TCT检查,不建议单独做HPV检查。


连续筛查未发现病变者,可考虑在65岁左右停止筛查,但要保证10年内三次TCT检查或者两次联合检查的结果是好的,且最后一次筛查在过去的5年内进行。


预防建议:


1. 接种HPV疫苗;


2. 不吸烟或戒烟;


3. 安全与健康性行为;


4. 及时治疗生殖道感染疾病;


5.增强体质。

07

食管癌

高危人群:


1.45~65 岁的中老年人发病机会最大,占 67.3%,是食管癌的高发年龄;


2.有遗传家族史的易感人群;


3.长期接触致癌物的人群,我国食管癌的主要致癌因素是致癌性亚硝胺和真菌毒素;


4.食管癌前期病变和癌前疾患人群,食管上皮增生是食管癌前病变;还有一些食管的良性慢性疾患,经久不愈亦可发生癌变,如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憩室、食管裂孔疝、食管化学烧伤等。


5.食管癌手术治疗后的患者 。


筛查方法:


食管癌高危人群普通内镜检查,每2年一次;内镜检查病理提示轻度异型增生,每年1次内镜检查;内镜检查病理提示中度异型增生,每半年1次内镜检查。


预防建议


1. 加强饮用水的卫生管理,对食用的沟塘水也应进行漂白粉消毒,可明显降低水中亚硝胺含量和杀灭其他传染病菌;


2.不吃霉变食物,霉变的食物,一方面产生霉菌毒素或代谢产物,一方面促进亚硝胺的内合成,是导致食管癌的主要病因;


3.改善不良生活习惯,调整饮食习惯,不吃过热食物,不食粗糙过硬食物,不偏食,饮食品种要多样化,各种营养物质需得到平衡,多吃新鲜粮食、蔬菜和水果;


4.不吃高热食物,高于65°C的热饮食被列为2A类致癌物质;


5.不吸烟,饮酒要适量;


6.重视家族聚集现象


患者为男性,就加强男性监测,特别是 49 岁前的人群;

患者是女性,就加强女性监测,特别是 50~69 岁的人群;

并且应把 3 代人中发生过≥2 例食管癌死亡的家庭,当作危险家庭,把这些家庭中 40~69 岁的成员当作风险人群,定期体检,提供预防性药物或维生素,劝导改变生活习惯等,对降低食管癌发病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08

前列腺癌

高危人群


1.一位直系亲属(兄弟或父亲)患有前列腺癌,其本人患前列腺癌的风险会增加1倍以上;2个或2个以上直系亲属患前列腺癌,相对风险会增至5~11倍;


2. 前列腺癌的发病与年龄密切相关,其发病率随年龄而增长,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高发年龄为65~80岁;


3. 酒精摄入量过多是前列腺癌的高危因素,同时与前列腺特异性死亡率相关;


4. 过低或者过高的维生素D水平和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有关,尤其是高级别前列腺癌。


筛查方法:


1. 建议对身体状况良好,且预期寿命在10年以上的男性开展基于PSA检测的前列腺癌筛查,且在筛查前应详细说明前列腺癌筛查的风险和获益;


2. 血清PSA检测每2年进行1次,根据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决定PSA检测的终止时间;


3.对于前列腺癌高危人群应尽早开展基于血清PSA检测的筛查;


4.不建议针对40岁以下男性进行人群筛查。


预防建议:


1. 少食用高动物的脂肪饮食;


2. 多吃富含微量元素硒的食物;


3. 多吃豆腐等豆制品,也可能会对预防前列腺癌有帮助;


4. 多食用番茄或者含有番茄红素的保健品,来预防前列腺癌


5. 多晒太阳,可能对前列腺癌,预防有非常好的帮助。


09

甲状腺癌

高危人群:


1. 童年期头颈部放射线照射史或放射线尘埃接触史者;


2. 由于其它疾病,头颈部进行过放疗的患者;


3.有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甲状腺髓样癌或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MEN2型)、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病及某些甲状腺癌综合征(如Cowden综合征、Carney综合征、Werner综合征和Gardner综合征等)的既往史或家族史(有血缘关系);


4.碘过量与不足均有可能导致甲状腺癌的高发,过量的碘摄人可能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增长有关,碘缺乏可能与滤泡性癌的高发有关系。


5.肥胖者或代谢性疾病患者,他们的体内的胰岛素抵抗或高胰岛素血症能够诱导甲状腺癌的发生。


微信图片_20201014132202.jpg



筛查方法:


1.甲状腺筛查要同时进行功能检查和形态检查。


2.一般人群目前没有用于甲状腺癌早期检测或常规筛查的标准试验。


临床颈部体检:20-29岁每2~3年1次,30岁以后每年1次。


颈部超声检查:30岁后每年1次(包括甲状腺、颈部、锁骨上)。


3. 甲状腺癌高危人群颈部超声(包括甲状腺、颈部、锁骨上)检查,每年一次。


4.女性孕前和哺乳期结束时,建议分别进行一次颈部超声检查。


预防建议:


1. 避免头颈部放射线照射和放射性尘埃接触史;


2. 健康生活,合理饮食,增加运动;


3.合理疏导情绪不良。

10

淋巴瘤

 高危人群:


1. 有家族易感倾向的人;所谓“家族易感倾向”并非指遗传性,而是指家族基因在外界条件的诱导下易出现变异,因此增加患病风险;


2. 某些感染因素致病的患者,如B细胞异常所致的淋巴瘤与乙肝病毒感染有关;


3. 放射线照射史或放射性尘埃接触史者;


4. 免疫功能低下,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器官移植史者。


筛查方法:


1. 一般人群临床体检,每2~3年1次。


2. 高危人群临床体检,每年1次。


3. 上述临床体检包括以下项目:

①外科体检:浅表淋巴结和肝脏脾脏触诊;②B超检查:浅表淋巴结、肝脏脾脏和腹腔淋巴结;③血常规。


预防建议:


1. 避免放射线照射和放射性尘埃接触;


2. 健康生活,加强运动等体育锻炼;


3. 积极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或慢性炎症;


4. 合理疏导情绪不良。


来源:临床前线

微信图片_20200824111328.jpg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