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原则

2021-04-19作者:壹声经验
糖尿病非原创


治疗目的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治疗目的是降低血糖,消除酮体;恢复胰岛素依赖性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以抑制脂肪酸过度的释放;纠正水与电解质平衡失调,恢复受累器官的功能状态。


治疗原则


补液,恢复细胞内、外液容量;

补充胰岛素;

补钾;

纠正酸中毒;

消除诱因,治疗并发症。


监测

血糖、血电解质、血气分析,注意监测尿糖;血、尿酮体及生命体征;

尿酮体转阴后酌情延长间隔时间;

肝、肾功能,心电图等相关检查。


01
补液

补液量


A.按体重的10%估计DKA时的失水量;

B.根据已知的DKA前的体重减去目前的体重估计失水量;

C.按血浆渗透压计算失水量。公式:

微信图片_20210416113004.jpg

补液种类


先盐后糖、先晶后胶

血糖>13.9mmol/L以上:可补生理盐水,伴低血压或休克者联合胶体溶液,注意监测血钠。血糖<13.9mmol/L时:可过渡到5%葡萄糖或糖盐,葡萄糖加胰岛素有利于减少酮体的产生。


补液速率


先快后慢、见尿补钾

1000~2000ml/前2h内,4000~6000ml/24h内。推荐开始500ml/h,共4小时;其后4小时250ml/h。有研究表明,非极度失水,低速补液的结果是代谢改善更快,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更少。对老年人及心、肾功能不全者更应注意减少液量及减慢输液速度。可将补液量的1/3~1/2经口服补充,昏迷者可鼻饲。


02
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剂型:一律采用短效胰岛素。


胰岛素剂量:目前提倡小剂量胰岛素治疗。小剂量胰岛素界定范围:平均4~6 U/h为常用有效剂量;或0.1 U/kg/h,血糖下降速度3.9~6.1mmol/L为宜。


给药途径:持续静滴,为目前首选。


03
补钾


DKA时失钾严重。即使就诊时血钾正常,但此时由于酸中毒总体钾已降低,患者常在纠酮治疗1~4小时后发生低钾。


补钾时机:如开始血钾在正常范围(4.5~5.5mmol/L),可暂不补钾,但需严密监测,一旦血钾低于4.0mmol/L立即补钾。


尿量少于30ml/h不补;见尿补钾。


血钾高于5.5mmol/L,不补。


补钾量:每日可补氯化钾4~6g,应经常检测血钾。待病情好转,血钾正常,已能进食者可改为口服补钾。由于钾随葡萄糖、镁、磷等进入细胞较慢,补钾需进行5~7天才能纠正钾代谢紊乱。


04
纠正酸中毒


目前明确认为DKA治疗时补碱并非必要及有益。因DKA的基础是酮酸生成过多,非碳酸氢盐损失过多。通过胰岛素治疗后抑制酮体的产生,促进酮体的氧化,且酮体氧化后可产生碳酸氢盐,DKA时的酸中毒自然会被纠正。


轻中度DKA→胰岛素+葡萄糖输入多可纠正,仅当pH值≤7.0时用小量碳酸氢钠。


补碱指征


pH值<7.1;

CO2CP<5mmol/L或碳酸氢盐<5mmol/L;

呼吸抑制;

严重高血钾(>6.5mmol/L);

对输液无反应的低血压;

乳酸性酸中毒。


补碱量


宜少、宜慢

补碱量:一般使用碳酸氢钠,不用乳酸钠。伴有休克时禁用乳酸钠,因有增加乳酸性酸中毒的可能。先给予5%碳酸氢钠100~200ml。依据pH及碳酸氢盐再决定以后的用量。待pH值>7.1~7.2,或碳酸氢盐>13mmol/L时停止使用。


血渗透压很高时,应用1.25%碳酸氢钠等渗溶液(3份注射用水+1份5%碳酸氢钠)。


05
消除诱因,治疗并发症


低血容量休克


原因:DKA时由于高渗性利尿引起细胞内、外液丢失;使用胰岛素治疗后,糖及细胞外水将向细胞内转移,造成细胞外及血管内容量减少,引起血压下降。一般经补液即可纠正。但当合并严重休克时,需考虑其他因素,如出血、严重酸中毒、低血钾、感染、心梗、肾上腺功能不全等。此时可使用全血或血浆代用品,同时避免使血糖下降过快,如休克持续存在可考虑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升压药物。


肺水肿


DKA治疗中可能发生低氧血症或肺水肿,甚至呼吸窘迫综合征。此可能与左心功能不全、补液过快过量,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及特发性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有关。尤其是原有心、肾、肺功能不全的老年人更易发生,一旦发生,死亡率很高。对此类患者应检测中心静脉压指导输液,输液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心率、呼吸、尿量、不可盲目的大量、快速补液。


胰腺炎


DKA时约70%的患者血淀粉酶增高,其中48%为胰腺型淀粉酶。血淀粉酶增高时注意胰腺炎的存在,此多为亚临床型的,可能由于高渗透压和低灌注对胰腺造成的损害。


急性心梗


心梗可为DKA的并发症,也可促发DKA。是DKA死亡的主要原因。糖尿病人由于神经病变,无痛性心梗常见,如老年病人出现恶心、腹痛、烦躁不安、心功能不全时,应注意心梗的存在。对于顽固、严重的DKA应注意除外心梗的可能。


医源性疾病


低血钾:随着葡萄糖、胰岛素、生理盐水在纠酮时的使用,可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低钾。尤其是胰岛素用量>0.1 U/kg/h,查钾应频繁。


低血糖:DKA治疗中,血糖的恢复正常所需时间短于酮体。为纠酮,必须继续给予胰岛素治疗,如未及时补充葡萄糖,易发生低血糖。


高氯血症:多见于DKA恢复期,原因:钠中和酮酸后由尿丢失,而氯的丢失少于钠;纠酮补充的生理盐水与糖盐水中钠与氯含量相等,必然导致相对高氯;DKA缓解期间,钠和碳酸氢盐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外的剩余氯增多。一般成功的DKA治疗期也可出现高氯性酸中毒。无须特殊治疗,可随DKA的治疗而缓解。


脑水肿:可能与迅速纠正高血糖,细胞外渗透压降低,细胞内相对高渗引起自由水向细胞内转移有关。也与纠正酸中毒过快,加重脑缺氧有关。纠正DKA时减慢纠正高渗及酸中毒的速度可降低脑水肿的发生。


肾功能不全:如患者经过大量补液或纠正DKA治疗已数小时仍无尿应想到肾衰。无尿时应注意除外已有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者常有的膀胱扩张、尿潴留。


脑血栓:DKA时失水血液浓缩,血液中许多凝血因子被激活,特别是在高渗、休克时易发生脑血栓。


来源:ICU护理之家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