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针对大脑的治疗,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大脑深部结构复杂,脑干、丘脑等部位被视为手术禁区,稍有不慎都可能造成功能缺失。而一些病变依靠影像学检查和临床经验难以确诊,很多患者因此失去了对症治疗的机会。
现在,一项更安全、创伤更小的机器人技术,能够避免常规开颅手术的损伤,让脑肿瘤诊断从“经验”走向“精准”,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头晕重影,竟是脑干上长了肿瘤
不惑之年的他寻医两年难确诊
47岁的陈大哥(化名)两年前出现不明原因的头晕和吞咽困难,走路不稳,看东西也有重影。深感不妙的他两年间辗转多家医院,各医院的CT、磁共振检查结果均提示脑干处有肿块,怀疑是恶性肿瘤,但一直得不到确诊。
如果要明确病变性质,通常需要进行开颅手术取活检。但是陈大哥的肿块位于脑干,这是人体呼吸心跳等的控制区,也被视为手术禁区,即使微小损伤和出血都可能是灾难性的。
今年年初,陈大哥的症状再度恶化,多方打听后来到浙江省肿瘤医院。基于陈大哥的症状和检查结果,脑肿瘤中心专家团队决定采用一项更精准、更安全、创伤更小的技术——机器人立体定向活检术来明确病因。
脑肿瘤中心主任、神经外科主任孙才兴主任医师说:“对于脑肿瘤类疑难杂症,活检可以有效弥补影像学检查在患者定型诊断上的不足,提供准确的临床依据,辅助医生为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方案。”
高效率,低创伤
手术精度达到0.1毫米级
手术前,CT和磁共振影像数据经过计算机处理,可视化地确定靶点和穿刺路径,像GPS一样完成精准的颅内导航定位。穿刺针避开大血管、重要脑功能区等,最大程度保护患者的脑部。
手术中,机械臂注册、验证并定位穿刺点后实施活检。整个手术仅需一个2-3厘米的切口,骨孔直径不到1厘米,在15分钟内顺利完成。
在机器人的导航下,手术误差在0.1毫米内。影像导航系统操控机械臂,定位更精确,大大消除人眼误差,同时,机器人的机械臂稳定性好,克服人手晃动等生理限制。
手术后两天陈大哥就出院了,神经功能未受损伤。病理活检结果显示:弥漫性星形细胞瘤,属于低级别的恶性肿瘤。有了确切的诊断结果,脑肿瘤中心制定了更有针对性的放化疗方案。
“之前没法确诊,放化疗都要自费,确诊以后,治疗费用能进医保了。”这让陈大哥一家在经济上松了一口气。
生命禁区的“GPS”导航
机器人精准穿刺让颅内肿瘤
无处遁形
在高精度机械臂和智能控制系统的帮助下,医生能够在手术实现精度更高、操作更稳定的手术效果,机器人带来的手术时间短、手术更微创,术后恢复快的优势,避免了常规开颅手术带来的巨大创伤,有利于患者迅速开始后续治疗。
现在,越来越多的患者从中获益。今年1月,脑肿瘤中心专家在手术机器人的协助下为70岁高龄患者实施松果体肿瘤活检和脑积液分流,术后恢复地很快,无并发症产生。2024年至今,医院已累计开展近30例相关手术。
机器人立体定向活检术的应用,为病灶位于脑重要功能区或脑深部,且病变性质不明确的患者,提供了新的解题方案。不具备开颅手术条件的患者,也有机会明确病变性质,得到更对症的治疗方案。
机器人立体定向活检术是获取颅内病变病理组织的最佳方式之一。它将病人CT和磁共振影像数据经计算机处理后确定好靶点和穿刺路径,避开重要结构,用一根穿刺针抵达病灶,从预先确定的靶点取出少量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的技术。
对颅内病变,特别是多发深部、功能区病灶需要明确诊断才可进一步治疗者(如放化疗、靶向治疗等),可进行立体定向活检手术,在明确病理的基础上,再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对于了解疾病发生机制、进行个体化诊疗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来源:浙江省肿瘤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