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基层中医药慢病防治第十二期丨基层新策,健康护航,中西医结合打造慢性病管理新生态

2025-05-16作者:巴山中医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及疾病谱的转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等)已成为威胁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慢病防控“第一道防线”,承担筛查、管理、教育和康复等职能。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优化慢病管理模式、推动中西医协同防治,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关键。近年来,国家推进分级诊疗,强化基层服务体系建设,中医药在慢病管理中展现独特优势。


为此,中国医学论坛报社特发起“基层中医药慢病防治”项目,邀请基层医师围绕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病展开访谈。现整理第十二期精粹如下。


专家简历




滑动查看完整简历


中医药在基层健康服务体系中的实践探索与多维价值


北京市丰台区西罗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张铭主任指出,中医药在基层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其“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理念深度融入社区健康管理,尤其在慢性病规范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推进,中西医结合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优势显著,中医药通过体质辨识、针灸理疗及中药调理等适宜技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升生活质量。


北京市丰台区西罗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刘景锋主任提出通过组建包含中医师、全科医师、心理咨询师的多学科团队,运用规范评估工具和分级诊疗流程,结合认知行为疗法、正念减压等非药物干预手段,构建“身心同治”模式。同时,将心理与睡眠问题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通过社区联动和健康宣教减少居民病耻感,早期干预以降低慢性病和精神疾病发病风险。此外,主张加强中医的标准化建设,推广耳穴压豆、八段锦等适宜技术,结合体质辨识开展个性化指导,形成中西医协同防治体系。


北京市丰台区成寿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孙利军主任分享了以家庭为单位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通过信息化手段精准识别慢性病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创新经验。通过推进数字化建设,居民可在APP实时查询健康档案及预约诊疗。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通过个性化方案、线上线下结合随访及多学科团队协作,能够有效提升居民参与度和满意度,其“健康小屋”案例成为基层签约服务的示范阵地。



中西医结合在慢性病治疗中的协同优势与临床实践


北京市丰台区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荣丽主任指出,西医精准降糖与中医整体调节结合,可改善气阴两虚患者症状并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津力达颗粒等中药可通过调节糖代谢酶活性,减少血糖波动;在并发症防治中,中医活血化瘀、补肾益气等治法可延缓糖尿病神经病变和肾病进展。此外,在冠心病治疗中,通心络胶囊具有保护血管内皮、改善心肌供血、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机制,与西药联合使用可协同缓解心绞痛、减少心血管事件风险,尤其适合老年共病患者。针对呼吸道感染,连花清瘟胶囊具有快速退热、缓解全身症状及调节免疫的优势,且安全性良好,患者依从性高。


北京市丰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李丽主任针对慢阻肺基层管理挑战提出,当前诊断环节存在肺功能检查普及率低、操作技术要求高的问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和治疗依从性不足,尤其在吸入药物规范使用上显著低于上级医院,建议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培训,将肺功能筛查纳入35岁以上居民健康管理,结合中医辨证施治改善患者咳嗽、咳痰等症状。连花清咳片在慢阻肺治疗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其化痰止咳功效与西医抗病毒、抗炎作用协同,可作为缓解期维持治疗和急性期辅助用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基层疾病防治策略与中医药深度融合


北京市丰台区成寿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孙利军主任强调,基层是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防治的“第一道防线”,需要借助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政策支持,整合医疗资源,强化早期筛查、健康宣教及康复管理。中医药在老年共病管理中可发挥治未病主导作用,通过社区大讲堂、家庭病床指导等形式推广中医适宜技术,缓解疾病痛苦并提升照护效率。此外,建立中西医联合门诊、制定高血压/冠心病等慢病的中西医诊疗方案,将中医防治项目纳入医保报销,可进一步推动基层中医药服务的规范化与可及性。基层医疗需发挥中医药“多靶点、整体调节”优势,例如通心络胶囊通过益气活血、通络止痛等功效,可有效减少老年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改善胸闷气短等症状,尤其对无法介入治疗的患者,能通过促进侧支循环建立改善心肌供血。其与抗血小板、调脂药物的联合使用,在增强疗效的同时降低了西药副作用,大大助力构建“防-治-康”一体化管理体系。



小结


在基层健康服务的广阔天地里,中医药正以其独特优势深度融入慢性病管理与健康服务等多维领域。从社区慢病的精准防控到早期干预,从糖尿病中津力达颗粒的协同,到冠心病中通络的破局,从慢阻肺中融合连花清咳片的中西医共治到家庭医生签约的贴心服务,无不印证着中医药在基层的多元价值。未来,随着政策支持持续加码、服务模式不断创新、适宜技术日益普及,中西医结合必将为基层群众织就更坚实的健康守护网。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