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不耐受羟考酮缓释片的难治性癌痛1例治疗分析

2019-06-14作者:CMT快讯综述
其他

不耐受羟考酮缓释片的难治性癌痛1例治疗分析

田冰梅,薛鸿林,汪     念

 

近年来,我国癌痛治疗水平显著提高,80%~90%癌痛患者的疼痛通过规范、有效的治疗得以缓解,但仍有10%~20%患者的疼痛属难治性癌痛[1-4]。难治性癌痛是指经规范药物治疗1~2周,疼痛缓解仍不满意或不良反应不可耐受。羟考酮在各权威癌痛相关指南中均为治疗中、重度癌痛的首选药物,其常见不良反应有便秘、恶心、呕吐、头晕、嗜睡、排尿困难等[5]。研究[6]显示,随用药时间的延长,羟考酮的不良反应中便秘无明显改变,但胃肠道反应、头痛头晕程度会明显减轻。因个体差异,部分患者长期无法耐受羟考酮的不良反应,限制了其使用剂量的递增,影响癌痛的治疗效果。本文分析了1例不耐受常规剂量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的难治性癌痛病例治疗过程,以期为治疗此类病例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18岁,2017年11月11日以“右股骨远端骨肉瘤术后并双肺、脾转移”入院。2017年1月发现右膝关节肿痛1个月余,确诊为“骨肉瘤(普通型软骨细胞型)”,疼痛数字评分法(NRS)癌痛评分为2分,暂未给予镇痛治疗。确诊后曾行多柔比星脂质体联合顺铂化疗1周期,病情进展改行多柔比星+顺铂+异环磷酰胺(DIA 方案)化疗3周期,肿块未缩小。随后行“右大腿肿瘤切除+旋转成形术”,术后辅助放疗1个月。9月21日 CT 检查示:双肺转移,脾转移。先后以多西他赛+吉西他滨化疗1周期和多西他赛+吉西他滨+ 甲磺酸阿帕替尼片化疗1周期。11月11日为继续化疗再次入院,NRS 评分2分。

入院第1天,患者诉左侧肩背部轻度闷痛,NRS评分2分,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300mg 口服,1次/12h。次日行“多西他赛+吉西他滨+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方案化疗,持续至入院第8天 NRS 评分均为2分。入院第9天,患者诉左侧肩背部酸痛加重,NRS4分,医嘱给予盐酸吗啡片在疼痛加重时服用,患者担心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未服药。入院第14天,患者左侧肩背部酸痛持续加重,与体位无关,NRS6 分。给予癌痛滴定,先后4次服用盐酸吗啡片共70mg(分别为15mg、 20mg、20mg、15mg),首次服药15mg,1h 后 NRS 降至4分,之后每次服药1h后 NRS可降至2分,但均有中度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应用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和甲氧氯普胺注射液治疗后缓解。次日改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30mg 口服,1次/12h,服药1h 后 NRS 降至1分,但发生恶心、呕吐数次,伴食欲减退,服药约4h 后出现头晕、面部及背部瘙痒、排尿困难、排尿延迟等。先后给予甲氧氯普胺注射液10 mg/d 静脉注射、兰索拉唑注射液30 mg/d 静脉注射、四磨汤口服液 10ml口服(3次/天)、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0.2mg/d口服等对症处理,效果不佳,患者恶心、呕吐逐渐加重。入院第18天,因患者无法耐受药物不良反应,医师将羟考酮缓释片剂量减至20mg/d。减量第2天,患者左侧肩背部酸痛稍加重,NRS3分,恶心、呕吐、排尿困难有所缓解,无面部及背部瘙痒,但仍有头晕、食欲缺乏。减量第3天,患者于凌晨痛醒,NRS4分,伴恶心、呕吐 1次,排尿困难稍缓解,伴头晕、食欲缺乏。期间复查CT 示,右肺大部分结节较前增大,左肺不张,左侧胸腔积液较前明显增多。减量第5天,患者肩背部酸痛难忍,NRS7分,伴恶心、食欲缺乏、轻度排尿困难。入院第23天,医师再次将羟考酮缓释片加量至30 mg/d, NRS2分,但恶心、呕吐、头晕、排尿困难等均较前持续加重,于当天行依托泊苷联合卡铂胸腔灌注化疗。入院第24天16:00患者出现暴发痛,给予盐酸吗啡注射液10mg皮下注射,疼痛缓解。入院第25天6:00患者再次暴发痛,恶心、呕吐3次,食欲极差,伴排尿困难,停用羟考酮缓释片,调整为盐酸吗啡注射液50 mg/d 镇痛泵持续静脉输注,加用尼美舒利分散片50 mg/次, 2次/d 口服治疗,患者肩背部酸痛明显缓解,NRS2~3分,恶心、呕吐、排尿困难等均较前明显减轻。入院第33天,患者出现急性呼吸窘迫,X 线胸片示左侧胸腔大量积液,医师停用镇痛泵,改用硫酸吗啡缓释片60mg/ 12h 口服镇痛治疗,NRS3 分,恶心、呕吐缓解,但胸闷、气促等症状进行性加重。次日,服硫酸吗啡缓释片约8h后疼痛加重,NRS6分,遂加量至90mg/12h口服,NRS 稳定在2~3分。

2 讨 论

2.1   难治性癌痛病因分析    本例自入院第14天起,左侧肩背部持续性酸痛,NRS6分,予以盐酸吗啡片癌痛滴定。次日改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30 mg/12h 口服治疗,NRS 降至1分,3天后因无法耐受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无效),将羟考酮缓释片剂量减至20mg。减量后镇痛效果不佳,且仍伴严重不良反应。减量第5天,患者出现暴发痛,NRS7分,再次将羟考酮缓释片加量至30mg。加量后,不良反应较前持续性加重且不可耐受,加量第3天出现两次暴发痛,停用羟考酮缓释片,调整为盐酸吗啡注射液泵入联合尼美舒利分散片治疗。根据《难治性癌痛专家共识(2017年版)》等[4,7-9],给予常规剂量羟考酮缓释片治疗 10天,期间不良反应不可耐受,且羟考酮缓释片加量后疼痛仍控制不佳,该患者符合难治性癌痛的诊断。目前认为癌痛发生机制主要包括病因、病理生理、分子学机制、社会和心理因素等[10]。癌痛与炎症、神经病理性 和癌症特异性疼痛机制相关,被视为一种混合机制的   疼痛状态。按照病理生理学机制,疼痛主要分为伤害感受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两种类型[9]。内脏痛是伤害感受性疼痛的一种,癌性内脏痛患者,肿瘤可侵犯周围交感神经,导致交感神经性癌痛[11]。本例为左侧肩背部持续性酸痛,疼痛部位与其肺转移在解剖学上   相吻合,为典型内脏痛混合神经病理性疼痛。本例给予羟考酮缓释片30mg/12h口服,疼痛控制尚可,但出现较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头晕、排尿困难等不良反应, 且对症处理效果不理想。将羟考酮缓释片剂量减至20mg,不良反应稍有减轻但疼痛加重,再次将羟考酮缓释片剂量加至30mg,不良反应进一步持续加重,且后续疼痛控制不佳,可诊断为患者对常规剂量羟考酮缓释片不耐受[10,12-13]。

2.2   难治性癌痛治疗建议

2.2.1   剂量滴定      本例入院第14天,NRS 评分6分,为中度疼痛。根据 NCCN 癌痛指南,NRS4~6分需进行短效阿片剂量滴定。对于滴定方案,“按时给药”与   “按需给药”在临床尚有争议。NCCN 指南推荐“按需给药”,《ESMO 癌痛治疗指南》及《卫健委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8)》推荐“按时给药”结合“按需给药”[8-9,14]。本例参照 NCCN 指南,口服盐酸吗啡片15 mg,1h 后疼痛未明显缓解,NRS4分。再次出现暴发痛时,服用盐酸吗啡片20 mg 疼痛明显缓解,嘱最初24h 内按20mg 剂量按需给药,24h 共服用盐酸吗啡片70 mg。

盐酸吗啡片滴定期间,患者恶心、呕吐数次。第2天, 将前24h 盐酸吗啡片滴定用量换算成羟考酮缓释片 30mg/12h。本例癌痛滴定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为:(1)滴定不规范。未待患者疼痛控制稳定就转换为羟考酮缓释片治疗,这是导致后续镇痛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参照《卫健委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8)》,第2天将计算所得次日总固定量分6次口服,次日滴定量为前24h总固定量的10% ~20%。逐日调整给药剂量,直到 NRS 稳定在0~3分,再转换为长效阿片类药物。(2)药物剂量换算不合理。将前24h吗啡滴定用量等效换算为羟考酮缓释片剂量为35~46.7mg,医师给予羟考酮缓释片30mg/12h,剂量偏大,这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胃肠道反应的重要原因。

2.2.2   剂量调整      羟考酮缓释片30 mg/12h 治疗2天后,患者 NRS 降至1分,但恶心、呕吐持续加重,伴 食欲缺乏、头晕、排尿困难等,不良反应不可耐受,且对  症处理效果不佳。参照 NCCN 指南,如出现难治的不良反应,且 NRS<3分,可考虑将药物剂量下调10%~ 25%,并对疼痛进行重新评估。本例给予羟考酮缓释片20mg/12h治疗2天后,NRS4分,不良反应仍较明显,且疼痛控制不佳,再次出现暴发痛,NRS7分。医师再次将羟考酮缓释片剂量加至30 mg/12h,治疗 3天后,NRS4分,疼痛仍控制不佳,再次出现暴发痛,且频繁恶心、呕吐,食欲极差,仍有头晕、排尿困难等, 不良反应不可耐受。患者疼痛控制不佳,不良反应持续存在,应将羟考酮缓释片调整为吗啡缓释片治疗[14],此时未及时更换药物也是治疗失败的原因之一。

2.2.3   药物转换     再次给予羟考酮缓释片30 mg/12h 治疗3天后,患者不良反应持续加重不可耐受,且疼痛仍控制不佳。参照 NCCN 指南及《难治性癌痛专家共识(2017)》,出现此种情况时应进行阿片类药物间的转换或改变给药方式,可考虑药物鞘内输注或镇痛泵治疗。镇痛泵治疗可用于癌痛患者频繁暴发痛的控制、胃肠道功能障碍和临终患者的持续镇痛治疗[10],在最低血药浓度水平缓解疼痛,减小血药浓度的波动幅度,从而减少耐药概率,不良反应较小,适用于晚期难治性癌痛[15-16]。本例后期频繁出现恶心、呕吐,临床症状加重,予以临终关怀治疗,给予泵入盐酸吗啡注射液联合尼美舒利片镇痛。由于之前使用羟考酮缓释片30mg/12h 疼痛控制不佳,转 换阿片类药物可从125%等效剂量开始,方案调整为24h 泵入盐酸吗啡注射液50mg。本例经盐酸吗啡注射液镇痛泵联合尼美舒利片治疗,疼痛控制较理想,胃肠不良反应减轻,排尿困难缓解。考虑到患者临终出院,改为硫酸吗啡缓释片60mg/12h 联合尼美舒利片治疗。患者24h 泵入盐酸吗啡注射液50mg,换算为吗啡缓释片的等效剂量为150mg,均分为2份,每12h 口服75mg,我院吗啡缓释片规格为30 m ,给予60m /12h 的镇痛方案合理。次日,患者服用吗啡缓释片60mg/12h 疼痛控制时间约8h,NRS6分,恶心、呕吐症状缓解,但给药终末期不能有效缓解疼痛,参照 NCCN 指南关于阿片类药物的增量原则,增加吗啡缓释片至90mg/12h 的方案合理。

2.3   难治性癌痛的临床思考 分析本例癌痛治疗效果欠佳的主要原因:(1)肿瘤持续性进展造成急性疼痛持续存在;(2)初始羟考酮缓释片剂量过大,患者不能耐受不良反应,持续出现难以控制的恶心、呕吐、头晕、排尿困难等不良反应,医师未及时转换为其他阿片类药物(如吗啡制剂);(3)患者伴有神经病理性疼痛,对阿片类药物敏感性较差,治疗方案中未联用抗惊厥或抗抑郁类药物[10,17]。对于难治性癌痛,阿片类药物是基石,通常需要联合非甾体类或辅助镇痛药物[10]。相关研究[18-19]评估了在阿片类药物基础上联用氯胺酮治疗难治性癌痛的效果,结果均显示氯胺酮静脉或鞘内注射可有效改善镇痛效果。有文献[20]报道,羟考酮/纳洛酮组合能改善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减轻胃肠道反 应,并且给予高剂量羟考酮时镇痛效果较好,且耐受性 良好。另外,对癌痛治疗的干预宜尽早进行,欧洲的一项随机临床研究[21]显示,早期积极镇痛治疗可阻止癌痛演变为难治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对于不存在禁忌证 的癌痛患者,应尽早开始镇痛治疗。良好的疼痛控制需多学科团队合作,临床药师在癌痛治疗团队中应充分发挥作用,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疼痛知识宣教,充分告知阿片类药物治疗的优势及潜在风险,做好药学监护和用药指导,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