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PD-1/PD-L1抑制剂使用10大要点

2021-08-20作者:论坛报琪琪资讯
支持护理和治疗的相关问题非原创

目前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不仅有越来越多的适应证获批,且国产的4款PD-1/PD-L1抑制剂均被纳入医保范围,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治疗费用。小编整理了PD-1/PD-L1抑制剂10大相关问题,供大家参考。


一、什么是PD-1抑制剂?

PD-1抑制剂,包括PD-1抗体和PD-L1抗体,是一类免疫治疗的新药。主要的作用机制是阻断PD-1和PD-L1之间的相互作用,因为这两个蛋白的相互作用,会帮助肿瘤逃脱免疫系统的“追杀”,典型的“助纣为虐”。PD-1/PD-L1抗体通过阻断这种“罪恶的连接”,促进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杀伤肿瘤。


二、目前国内上市的PD-1抑制剂有哪些?

目前国内已上市多款PD-1/PD-L1,并且获批了多种适应证,以下表格汇总了国内关于PD-1/PD-L1抑制剂的各种信息:


微信图片_20210809132152.jpg

图片信息来源:美中嘉和


目前,国产的4款PD-1/PD-L1抑制剂已经全部进入医保。相对来说,患者的年治疗费用已降到3万~4万,并且从目前大规模临床试验来看,其作用原理和性质相似。因此,根据适应证、已获批信息和价格进行综合决策比较合适。


三、什么患者适合PD-1抑制剂?

从原理上说,PD-1抑制剂的作用原理相对普遍,在很多瘤种中,PD-1抑制剂都可以发挥很好的治疗效果。因此,目前很多PD-1抑制剂的临床研究都在不断扩展治疗边界。


因此,如果是已经获批的适应证,建议选择对应的价格可承受的抑制剂使用;对于未获批的适应证,在缺乏有效治疗方式或常规治疗失败后,可通过查看是否有对应的临床试验和医生的综合评估来谨慎选择。

四、PD-1抑制剂的有效率如何?

目前,对于绝大多数上文提及的肿瘤,在未经挑选的晚期患者中,单独使用PD-1抑制剂,有效率大约在10%~30%。


经典霍奇金淋巴瘤是一个例外,单独使用,有效率高达80%以上。不可否认的是,PD-1抑制剂可以和很多已有的疗法联合使用,从而大幅度提升治疗效果。


目前的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不论是手术、放化疗还是靶向药都可以和PD-1抑制剂联合使用,从而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

五、PD-1抑制剂有哪些副作用?

PD-1抑制剂总体的副作用是远小于化疗的。最常见的副作用是“流感”样的表现,如发热、乏力、头晕、全身肌肉酸痛、嗜睡等。约1/3使用PD-1抑制剂的患者可出现上述症状,对症处理后可逐步缓解。


然而,这并不代表PD-1抑制剂就毫无风险。大约5%~10%的患者,会出现严重的免疫相关炎症反应,如免疫性肺炎、免疫性肠炎、免疫性肝炎、甚至免疫性心肌炎等。此外部分患者会出现垂体炎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上述免疫性炎症,若发现不及时、处理不到位,也是具有致命性的。因此,选择PD-1抑制剂治疗时,也要时刻牢记风险,不可麻痹大意,最好在有经验的临床医生的指导和监督下完成。

六、如何评价PD-1抑制剂的疗效?

对于绝大多数实体瘤(淋巴瘤除外),PD-1抑制剂起效的平均时间大约是2~4个月。因此,鼓励患者平均每6周(1.5个月)左右全面复查影像学。


影像学如果出现了肿瘤缩小,自然是好事。如果第一次复查,肿瘤大小变化不明显或略有增大,鼓励患者继续治疗(因为6周时间,PD-1抑制剂普遍还未显效);待第二次复查再行决定。如果第二次复查,肿瘤持续增大,那么对于大多数经济条件一般的患者,需要考虑停药还是继续治疗(少数患者需要用药数月甚至半年、一年,药物才起效)。


图片


七、如何预测PD-1抑制剂有效与否?

目前有不少可预测PD-1抑制剂疗效的指标,相对应用较多的有如下三个:


(1)PD-L1表达水平:病理切片做免疫组化,测定病理组织中PD-L1的表达率。需要注意的是,不是用基因检测法,而是免疫组化;不是测定PD-1,而是测定PD-L1。肺腺癌、恶性黑色素瘤、膀胱癌、头颈部肿瘤等均建议检测此指标。相关文献报道,上述瘤种中PD-L1表达率越高,使用PD-1抑制剂有效率越高。


(2)微卫星不稳定(MSI)/错配修复缺陷(dMMR):病理切片使用基因检测法检测MSI;或使用免疫组化法测定dMMR。消化道肿瘤患者建议检测该指标,MSI/dMMR阳性者较适合PD-1抑制剂治疗。


(3)肿瘤突变负荷(TMB):病理切片或外周血做肿瘤突变基因检测,单位长度的DNA上所含有的肿瘤突变越多、有效率越高。

八、PD-1抑制剂联合治疗效果如何?

前文已提到,大多数肿瘤中,PD-1抑制剂单独使用的有效率约在10%~30%;但是联合治疗却可大幅提高治疗效果。目前,主流的联合方式有如下几种:


(1)联合另一个免疫治疗药物:目前PD-1抑制剂联合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抗体已批准用于恶性黑色素瘤,在其他肿瘤中也有初步试验数据;此外,IDO抑制剂、TIM-3抑制剂等新型的免疫治疗新药,也在研发中。


(2)联合化疗:PD-1抑制剂联合化疗,已被批准用于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用于胃癌、肠癌、三阴性乳腺癌等也有不错的初步数据。


(3)联合放疗:PD-1抑制剂联合放疗,在肺癌等肿瘤中,已有较好的疗效数据;不过需要注意放射性肺炎等副作用。


(4)联合靶向药:PD-1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贝伐珠单抗、阿西替尼、帕唑帕尼等),已有不错的初步数据;但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需要注意可能发生的严重副作用。


(5)联合肿瘤免疫疫苗、溶瘤疫苗(T-VEC)、免疫细胞治疗:有初步探索,但尚未成熟,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九、PD-1抑制剂要用多久?

患者每隔6~8周做一次全面的影像学评价,如果连续两次影像学均提示肿瘤增大,那么有可能药物无效,可考虑停药,这是第一种情况。


第二种情况是,患者疗效明显,肿瘤大部分退缩甚至完全消失。对于这部分患者,到底应该什么时候停药,目前尚无定论。国外临床试验中,PD-1抑制剂如果有效,最长可用满两年。但是,考虑到经济因素和毒副作用等,PD-1抑制剂起效以后,再巩固一段时间,可以酌情考虑减量或者停药。

十、如何克服PD-1抑制剂耐药?

PD-1抑制剂有效的患者,长期使用或停药一段时间后,疾病可能会出现反弹。一般停药空窗期内出现的疾病复发,再次使用PD-1抑制剂后,70%以上的患者会再度有效。而持续使用PD-1抑制剂、未中途停药的患者,突然再次出现疾病进展、复发转移,一般提示为PD-1抑制剂耐药。


来源:医世象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