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7月18日,“西部影响力——NS肝胆专家对话”在广大医生的关注下成功举办。多位肝癌治疗领域大咖通过云端连线,聚焦中国特色肝癌外科治疗现状和肝癌靶向基础治疗地位,探索肝癌术后抗复发和全程管理的治疗策略,与数千观众共同上演了一场线上学术盛宴。
本报采访了冯燮林教授。冯燮林 教授
主任医师,2014年起任四川省肿瘤医院肝胃病区主任兼肝胆外科主任
华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肝胆胰普外临床医学博士学位
现为四川省外科学会青年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胆道肿瘤专委会委员
2001年-2004年2月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副教授
曾赴香港大学肝胆外科及肝脏移植中心交流学习
2009年11月-2010年2月获中德医学交流协作项目资助赴德国施特拉尔松市汉莎医院脏器及血管外科交流观摩学习
2004年迄今在四川省肿瘤医院肝胆外科工作,任副主任医师
2010年9月-2012年10月,参加中国援几内亚比绍医疗队
2011年1月任职肝胆外科主任医师
从事普外科临床工作以来,参与了多项省级科研课题研究,在肝脏、胆道、胰腺肿瘤的临床综合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作为主要参与者,开展合并部分肠系膜上静脉及门静脉切除的胰腺癌根治术、肝门胆管癌根治术、肝尾叶癌及肝尾叶血管瘤切除术、不能切除胰头癌“二步切除”、巨大肝癌区域性灌注化疗后的二步切除等肝癌综合治疗等新技术新术式的开展和运用,同时率先开展了经右侧入路肝尾叶肝癌切除、左侧入路肝尾叶血管瘤切除、第三肝门解剖法切除累及腔静脉旁段的肝癌的切除等新技术的运用,并开展了腹腔镜肝癌切除等其他微创外科手术。先后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
四川省肿瘤医院冯燮林教授指出:西部地区的经济条件相对有限,虽然目前靶向治疗已有索拉非尼、仑伐替尼、多纳非尼等多种选择,从可及性的角度索拉非尼更易于被患者所接受,临床应用也就更为常见。另外一方面,虽然主张高危复发患者术后接受辅助治疗,但实际上限于客观因素,可接受的患者比例较低,也是临床医生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近十年来肝癌领域以外科为主导的综合治疗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中国专家的临床研究探索引领全球步伐。2019年版《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的发布倡导MDT多学科模式,关注全程管理排兵布阵,并首次将肝癌二线靶向治疗纳入新版规范推荐。相信在各位肝胆外科专家的积极探索下,该领域的西部影响力将持续扩大,肝癌5年生存率一定会进一步提高!
2019 ESMO Asia公布的一项荟萃分析纳入10项中国研究共589例肝癌患者,再次证实术后应用索拉非尼较单纯手术可以显著延长患者OS(HR:0.69;95%CI:0.52,0.93;P = 0.0139),且复发率显著更低(RR:0.91;95% CI:0.83,0.98;P = 0.0187)。总的来说,关注肝癌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强调常规的抗病毒治疗、预防性TACE与索拉非尼等综合治疗措施,有助于减少复发,延长生存。
在靶向和免疫治疗的新时代,肝癌患者不再只有一次全身治疗机会,临床医生需要应多维度考虑,在权衡药物获益和风险的同时,最大程度改善患者生存。那么,如何判断患者出现进展需要换用二线药物?对于使用不同一线治疗方案的患者进展后,二线治疗选择会有何不同,临床判断疾病是否进展时,往往面临着判断标准的问题,如RECIST标准以肿瘤大小为主,而mRECIST标准更多考虑肿瘤活性。二线治疗方面,目前临床可选的药物并不多,国内认可较多的是瑞戈非尼。有研究显示,靶向药物可以通过重塑肿瘤微环境,更有利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发挥作用,两者联合使用可以显著提升ORR和DCR,临床也确实观察到部分患者获得了长期生存。
总的来说,未来肝癌系统治疗,无论是联合治疗还是单药治疗,靶向治疗均为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免疫联合靶向或化疗的疗效或将优于免疫单药治疗,至于联合方案的选择与优势人群的筛选,仍待于临床研究探索,以获取进一步的循证医学证据。
未来随着分子靶向治疗的飞速发展和免疫治疗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无论是早期、中期还是晚期,术前转化治疗还是术后辅助治疗,肝切除治疗乃至肝癌治疗,系统治疗有望贯穿肝癌治疗的全程,因此多学科治疗(MDT)模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感谢拜耳公司大力的学术支持,通过西部影响力项目,对肝癌诊疗规范的宣讲、基层医生的培训、MDT诊疗模式的落实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为进一步推动西部地区肝癌诊疗水平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