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基本资料
年龄:54岁
性别:女
主诉:乙状结肠癌综合治疗2年余
既往史:有“高血压”、“肺动脉栓塞”病史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
CA199检查:
CA199,参考值:0-37,单位:U/ml | |
2019/1/16 | 58.66 |
2019/1/31 | 45.27 |
2019/2/15 | 38.16 |
2019/3/1 | 28.84 |
2019/3/21 | 25.23 |
2019/4/10 | 34.92 |
2019/5/2 | 55.31 |
2019/5/21 | 70.86 |
2019/6/13 | 81.71 |
2019/8/23 | 35.66 |
2019/10/30 | 37.24 |
2019/11/22 | 22.58 |
2019/12/13 | 24.91 |
2020/1/7 | 24.74 |
2020/1/29 | 26.27 |
2020/2/24 | 21.46 |
2020/3/19 | 21.15 |
2020/4/9 | 23.00 |
入院诊断:
乙状结肠癌术后腹腔广泛转移、高血压病(1级 中危)
诊断依据:
1.女,54岁,因“乙状结肠癌综合治疗2年余,拟免疫治疗”入院。
2.既往有“高血压”、“肺动脉栓塞”病史。
3.明确的手术史,术后病理、影像学检查支持诊断。
治疗经过:
2018年9月因阑尾炎查CT平扫提示“乙状结肠管壁增厚”
2018-09-19肠镜检查发现“距肛门12-16cm见一不规则新生物,表面凹凸不平,组织质脆,触之易出血,约占肠腔全周4/5,伴肠腔狭窄”
2018-09-27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阑尾切除术,术后恢复可,术后病理示“乙状结肠中分化管状腺癌,蕈样型,肿块大小3.5*2*1.5cm,癌肿侵及肠壁全层至外膜下纤维脂肪结缔组织中,神经侵犯+,脉管侵犯+,切缘阴性,肠系膜淋巴结8/14见癌转移,阑尾组织无特殊病变”,术后予XELOX方案辅助化疗6程,无明显不良反应
2018-12-27复查CT示“乙状结肠CA术后改变,肠系膜血管周围多发正常大小淋巴结,较前增大,腹膜后、盆腔内两侧髂血管旁、右侧盆壁多发大小不等淋巴结,较前明显增大,部分内见坏死,考虑转移”
影像学检查:
报告时间: 2018-12-24 11:38:17
症状:腹痛不适3天余 体征:腹软,下腹部压痛,无明显反跳痛及肌卫
其他诊断:结肠癌术后
[检查所见]乙状结肠CA术后,吻合口壁未见增厚及异常强化,术区及骶前见散在索条影。膀胱充盈不佳,壁光整,腔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子宫体积增大内密度不均,见多发强化小结节,部分密度低于正常子宫,部分突出子宫轮廓外,最大径约14mm,两侧附件区见软组织结节,盆腔内微量积液。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轮廓光整,肝脏右叶实质密度减低,尾叶见细小结节状脂肪密度灶,余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强化。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胆囊未见增大,壁无增厚,腔内未见异常密度。胰腺、脾脏形态大小正常,实质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增强后未见异常强化,脾旁散在小结节影,与脾同步强化,双肾形态正常,双肾内见点状、结节状低密度影,边界清楚,无强化,最大径约11mm,双肾周清晰,双侧输尿管未见扩张。腹腔未见游离积液,肠系膜血管周围多发正常大小淋巴结,明显强化,腹膜后、盆腔内两侧髂血管旁、右侧盆壁多发小结节,最大约18×14mm,边缘强化,内见坏死。 两肺纹理增多,支气管壁稍增厚,右肺下叶背段见囊状透亮区,余两肺内未见明显结节影,段以上支气管通畅,两侧胸膜肥厚,两侧胸腔微量积液及局部胸膜增厚,纵隔内气管前小结节影,扫及甲状腺双侧叶密度不均匀。
[印象]1.乙状结肠CA术后改变,吻合口壁未见增厚,术区及骶前散在索条灶,较前相仿;肠系膜血管周围多发正常大小淋巴结,较前增大,腹膜后、盆腔内两侧髂血管旁、右侧盆壁多发大小不等淋巴结,较前明显增大,部分内见坏死,考虑转移。 2.子宫多发肌瘤,子宫内密度不均,建议结合B超检查;两侧附件区软组织结节,考虑正常卵巢影,较前片相仿。 3.肝内脂肪浸润,肝尾叶细小脂肪密度影,考虑错构瘤。副脾,双肾囊肿。 4.右肺下叶背段肺囊肿,两侧胸腔微量积液及局部胸膜增厚,纵隔内散在正常大小淋巴结。 5.扫及甲状腺双侧叶密度不均匀,请结合B超及甲状腺相关检查。
治疗经过:
12-29、2019-01-17予FOLFIRI方案姑息化疗二次(具体为:伊立替康300mg+亚叶酸钙600mg+氟尿嘧啶0.5g iv 氟尿嘧啶3.25g 46h)
2019-01-31、02-15、03-03予以贝伐珠单抗+FOLFIRI方案联合化疗三次(具体为:贝伐珠单抗300mg d0+伊立替康300mg d1+亚叶酸钙600mg d1+氟尿嘧啶0.5 d1+氟尿嘧啶
影像学检查:
报告时间: 2019-03-02 13:02:05
临床诊断:肠道恶性肿瘤
[检查所见]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轮廓光整,肝脏内密度减低;肝脏左叶体积缩小,动脉期斑片状强化;尾叶见细小结节状脂肪密度灶,余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强化。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胆囊未见增大,壁无增厚,腔内未见异常密度。胰腺、脾脏形态大小正常,实质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增强后未见异常强化,脾旁散在小结节影,与脾同步强化,双肾形态正常,双肾内见点状、结节状低密度影,边界清楚,无强化,最大径约11mm,双肾周清晰,双侧输尿管未见扩张。腹腔未见游离积液,腹膜后、两侧髂血管旁多发小结节,最大约18×14mm,边缘强化,内见坏死。肠系膜血管旁多发小淋巴结。 两肺纹理增多,支气管壁稍增厚,右肺下叶背段见囊状透亮区,余两肺内未见明显结节影,段以上支气管通畅,两侧胸膜肥厚,两侧胸腔微量积液及局部胸膜增厚,纵隔内气管前小结节影,右肺下叶后基底段肺动脉腔内见条状低密度充盈缺损。 甲状腺外形饱满,动脉期左叶内见强化结节,直径约6mm,静脉期呈等密度,未见显示。咽喉部未见异常密度,双侧后下颈部、颈动脉鞘见多发正常大小淋巴结。扫及右侧上颌窦囊性密度结节。 双侧大脑半球及后颅窝脑实质内未见异常密度及强化灶,脑室系统对称,脑沟裂形态结构未见异常改变,中线结构居中。
[印象]1.腹膜后、两侧髂血管旁多发肿大淋巴结,腹主动脉左旁淋巴结较前(2018-12-24)略缩小。肠系膜血管旁淋巴结较前相仿。 2.肝左叶萎缩伴动脉期异常灌注;脂肪肝;肝尾叶细小脂肪密度,较前相仿。副脾,双肾囊肿。 3.右肺下叶后基底段肺动脉栓塞(不完全性),右肺下叶背段肺囊肿,两侧胸腔微量积液及局部胸膜增厚,纵隔内散在正常大小淋巴结。 4.甲状腺饱满,左叶内强化小结节,请结合B超检查。双侧后下颈部、颈动脉鞘正常大小淋巴结。扫及右侧上颌窦粘膜下囊肿。 5.颅脑增强未见明显占位灶,请结合MRI检查。
查出肺栓塞
报告时间: 2019-12-20 08:29:37
症状:发现结肠肿瘤两年余广泛转移。
体征:神志清,心肺无特殊,腹肌软,无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正常。
临床诊断:肠道恶性肿瘤
[检查所见]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轮廓光整,肝脏实质内密度减低;肝脏左叶体积缩小,动脉期斑片状强化;尾叶见细小结节状脂肪密度灶。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胆囊未见增大,壁无增厚,腔内见点状钙化影。胰腺大小形态未见异常,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胰管未见扩张,胰周脂肪间隙清晰。脾脏形态大小正常,实质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脾旁散在小结节影。双肾形态正常,左肾下极等密度结节隆起,直径约12mm,囊壁点状钙化,双肾周清晰,双侧输尿管未见扩张。腹腔未见游离积液。两侧膈肌脚后、腹膜后、两侧髂血管旁多发大小不等结节,最大约24×17mm。肠系膜血管旁多发小淋巴结。扫及左侧胸腔少量积液,心包少量积液。
[印象]1.两侧膈肌脚后、腹膜后、两侧髂血管旁多发肿大淋巴结,部分较前(2019-06-14)增大,建议结合增强扫描。肠系膜根部多发小淋巴结较前相仿。 2.脂肪肝,肝左叶萎缩;肝尾叶细小脂肪密度较前相仿;胆囊小结石;副脾,左肾下极复杂囊肿,较前相仿。3.扫及左侧胸腔少量积液,心包少量积液。
治疗经过:
3.25 CIV 46h d1),治疗过程顺利,无明显副反应。因合并肺栓塞,暂停使用贝伐珠单抗,分别于03-22、04-10、05-03、05-21、6-14予FOLFIRI方案姑息化疗五程(具体为:伊立替康300mg d1+亚叶酸钙600mg d1+氟尿嘧啶0.5g d1+氟尿嘧啶3.25 CIV 46h),无明显副反应
2019-06-14复查下腹部MR示病情稳定。08-25复查MR疗效评价PD,予以口服瑞戈非尼片120mg qd至今。10-30复查MR疗效评价SD,于11-01、11-22、12-13、01-07、01-29、02-23、03-19予以达伯舒200mg免疫治疗7次,合并肝功能损害,予以保肝治疗。目前偶有腹部隐痛不适,呈阵发性,NRS评分0-1分,无吐泻,无呕血便血,无胸闷气急,无胸痛,要求入院进一步治疗
影像学检查:
10.29下腹部MR平扫+增强示: 乙状结肠Ca术后,术区未见明显肿块,较前(2019.08.25)大致相仿,吻合口情况请结合肠镜,请结合临床随访复查。 后腹膜大血管周围、双侧髂血管旁多发大小不等淋巴结,较前增大。 子宫多发肌瘤,宫颈腺小囊肿。 膀胱内异常信号,考虑造影剂所致; 附件、膀胱未见明显异常,盆腔内未见明显积液。 骶尾部皮下软组织轻度肿胀,右侧股骨大转子旁轻度滑囊炎。 扫及腰4/5、腰5/骶1椎间盘变性伴膨/突出;腰5椎体内异常信号,较前相仿,请结合临床随访,必要时进一步检查。
3.19双侧额顶叶皮层下、放射冠、半卵圆中心及侧脑室旁见多发点片状长、等T1长T2信号,FLAIR为高或低信号,双侧小脑半球、脑干未见异常信号,DWI未见明显高信号,脑室系统未见扩大,脑沟裂未见增宽,中线结构居中。镰旁见短线样短T1长T2脂肪信号影。左侧中耳乳突信号增高。双侧上颌窦及筛窦粘膜稍增厚,右侧上颌窦内见类圆形长T2异常信号。 乙状结肠Ca术后,术区未见明显肿块影。子宫形态、大小如常,肌层内见多发大小不等稍长T1短T2信号影,T2WI压脂呈低信号,部分外生,最大约24×16×25mm,宫颈管后壁见小结节状长T2信号,子宫内膜无明显增厚,结合带尚清。双侧附件区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影,膀胱充盈可,壁无明显增厚,腔内未见明显充盈缺损。后腹膜大血管周围、双侧髂血管旁见多发大小不等结节样长T2信号影,T2WI压脂呈高信号,最大短径约13mm。盆腔内见微量长T2水样信号影。右侧盆壁正常大小淋巴结。扫及腰4/5、腰5/骶1椎间盘变性伴膨/突出。骶尾部皮下软组织轻度肿胀。右侧股骨大转子旁软组织轻度肿胀。
检查对比:
延长全程生存: 三线治疗需做到承前启后
三线治疗
在转移性结直肠癌全程管理过程中
需要起到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
多项研究证实拜万戈®持续抗血管生存获益一致性
既往使用抗血管治疗如贝伐珠单抗的患者比例超过85%
后序使用拜万戈®持续抗血管的生存获益
长期化疗/Rechallenge面临后续问题
化疗至三线时,许多患者接受了大量化疗药物,导致骨髓内细胞储备耗竭,表现为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1
5-FU相关的心脏毒性在Rechallenge时的复发率高达90%,且有致命风险2-9
化疗药物的免疫抑制作用导致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等效应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减少,从而削弱宿主对白念珠菌的防御能力 10
三线先用拜万戈®生存获益优于先用再化疗
尽管化疗可能更容易带来肿瘤缩小的可能,但优先选择拜万戈®患者总生存获益更显著
台北荣民总医院回顾性研究,纳入患者对西妥昔单抗、贝伐珠单抗、伊立替康、奥沙利铂、氟尿嘧啶耐药;分为先用拜万戈®和先用riFOLFOXIRI组(降低强度的FOLFOXIRI方案)
三线先用拜万戈®后线再用TAS-102提示生存获益
序贯研究显示,治疗顺序直接影响患者总生存获益
不良反应处理:
拜万戈®服用方法:
总结:
对于转移结直肠癌三线的患者来说,首选瑞戈非尼是最好的选择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