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少见且容易遗漏,Graves病的这种特征性皮肤病变你见过吗?

2021-06-21作者:壹声资讯
甲状腺疾病非原创

Graves病是甲亢的主要原因,Graves甲亢可引起心血管、眼、皮肤、肌肉、血液等全身各系统表现。Graves病相关皮肤病最常见于下肢,其主要表现为胫前黏液性水肿。


胫前黏液性水肿(pretibial myxoedema)是Graves病的特征性皮肤病变,甚至可能成为Graves甲亢的首发表现,同时也是一种易被遗漏的征象。我们先通过两则案例来进一步认识这种重要的Graves病诊断线索。


案例1


甲亢治疗后出现的胫前黏液性水肿


Ponnusamy D等人在BMJ 子刊中撰文报道了一例眼球突出、颈部肿大、食欲增加和月经过少2个月的45岁女性。医生查体发现患者有甲状腺弥漫性肿大,伸手可见细颤,双侧眼球突出伴眼睑退缩。


实验室检查示TSH水平受抑制,FT4水平升至7.4 ng/dL(正常为0.76-1.46 ng/dL)。患者的诊断是Graves病,接受放射性碘治疗。治疗后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


8个月后,患者发现双侧胫前多发结节状皮肤改变。活检病理显示真皮大量粘蛋白沉积,符合胫前黏液性水肿。医生予以外抹氯倍他索软膏治疗。


微信图片_20210618154038.png

胫前黏液性水肿:多发皮肤结节和活检病理

案例2


以胫前黏液性水肿为表现的复发性甲亢


这是Liu JW等人在Br J Dermatol 杂志报道的一例因双下肢皮肤结节样改变就诊的39岁男性。4年前患者曾因Graves病接受放射性碘治疗。因治疗效果较好,11个月后患者停止定期接受随访。


3年来患者的小腿前侧皮肤逐渐出现质韧、非可凹性脑回状结节,双侧对称分布,呈橘皮样外观,伴毛发增多。


微信图片_20210618154044.png

39岁男性的双侧胫前皮肤脑回状结节


甲状腺功能检查符合甲亢。右下肢皮肤结节活检病理学(阿辛蓝染色)证实真皮大量粘蛋白沉积。因此诊断为结节性胫前黏液性水肿。


微信图片_20210618154047.png

 胫前黏液性水肿结节的活检病理


患者开始服用甲巯咪唑和普萘洛尔治疗。夜间通过局部外抹卤米松软膏治疗胫前黏液性水肿,并用塑料薄膜进行封包治疗。治疗5个月后,皮肤结节明显变平。


胫前黏液性水肿的流行病学


Graves病患者中,不到5%可出现皮肤病变。13%的严重Graves眼病患者有皮肤病变。Graves病相关皮肤病的平均诊断年龄为53.1岁,女性多见,最常见于小腿(99.4%),即胫前黏液性水肿。


据国外报道,甲状腺毒症患者中胫前黏液性水肿的患病率为0.6%~4.3%,我国Graves甲亢患者中胫前黏液性水肿的患病率则为1.7%。Graves病相关皮肤病的患者中,97.0%存在Graves眼病,25%存在甲状腺肢端病(杵状指)。


胫前黏液性水肿的发病机制可能与Graves眼病相似,其最可能的机制是,作为自身抗原的成纤维细胞TSH受体是触动体液和细胞自身免疫的“扳机”,进而导致粘蛋白沉积。胫前黏液性水肿多见于小腿的确切原因未明,但循环不良(淋巴管阻塞)、反复创伤和重力依赖区可能是促发因素。


胫前黏液性水肿常被视为Graves病的特异性皮肤损害,胫前黏液性水肿是一种重要的Graves病诊断线索。胫前黏液性水肿的常见发病时间为甲亢诊断后12~24个月,但12%的患者在甲亢诊断后4~12年方出现局部黏液性水肿。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Graves病进入康复过程的患者,或原发性甲减或桥本甲状腺炎甚至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患者,也可能出现胫前黏液性水肿。


国内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44 646例甲状腺疾病的患者中,平均年龄为41岁,1.6%患有胫前黏液性水肿,83%的职业为农民。其中Graves甲亢、桥本甲状腺炎、原发性甲减、甲状腺腺瘤患者的比例和胫前黏液性水肿的患病率如下表所示。


微信图片_20210618154049.png


2.2%的自身免疫性甲减患者在随访过程中转为甲亢,这些患者在该病情演变过程中可能出现胫前黏液性水肿。


Bruinstroop E曾在柳叶刀杂志中报道一例自身免疫性甲减的57岁男性,诊断时患者的TSH水平高达83 mIU/L,抗TPO抗体浓度升至1488 IU/mL(<101 IU/mL)。6个月后患者转化成Graves甲亢伴Graves眼病。甲亢病程1年后,患者的甲功恢复正常,但新发胫前黏液性水肿。


微信图片_20210618154051.png

 柳叶刀:57岁男性的右侧胫前黏液性水肿


胫前黏液性水肿的皮肤表现


尽管胫前是最常见的发病部位,黏液性水肿也可见于足背、足趾、膝部、上肢、肩部和头面部(耳、鼻),部分患者可出现小腿完全受累的严重情况,外科手术或烧伤瘢痕和疫苗接种部位亦可受累。


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胫前黏液性水肿可分为3个阶段:40.4%为轻微胫前黏液性水肿不足10%的胫前黏液性水肿患者出现结节状外观;溃疡和感染不常见。


初发的轻微胫前黏液性水肿皮损呈暗紫红色,可伴一些微小结节形成,呈橘皮样改变,通常为双侧对称分布。轻微病例常无症状,但可影响美观。随疾病进展,患者的皮肤呈弥漫性增厚、非可凹性水肿,可出现典型肉色斑块或结节状外观,质韧或质硬,多边界清晰。


严重胫前黏液性水肿的患者则可出现下肢粗大畸形如象皮腿外观,表面覆以灰黑色疣状物,称为象皮病型胫前黏液性水肿(elephantiasis myxoedema)。除了引起美观问题,严重胫前黏液性水肿还可能显著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如穿鞋困难。


微信图片_20210618154055.png

胫前黏液性水肿的3个阶段:早期小结节形成伴炎症(a);典型质韧斑块,边界清晰(b);下肢粗大畸形如象皮腿畸形(c)


胫前黏液性水肿的治疗与预后


尽管胫前黏液性水肿不是一种恶性疾病,但其治疗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对于所有Graves病的甲状腺外表现,通过药物、放射性碘治疗或外科手术实现甲状腺功能正常化是首要目标。


对于大多数轻度无症状的胫前黏液性水肿,通常无须干预。随着时间的推移,胫前黏液性水肿可能部分或完全自发消退。然而应注意的是,随着病程延长和胫前黏液性水肿病情的严重程度增加,后期疗效可能随之降低。


由于许多胫前黏液性水肿患者的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水平很高,尽管甲状腺切除术后抗体水平可能显著降低,但胫前黏液性水肿很少随之完全消退。


使用加压绷带或弹力袜、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氟轻松、莫米松)+塑料薄膜封包疗法或病灶内注射糖皮质激素是最为常用的治疗方案。


一项研究中对178例Graves病相关皮肤病(99.4%为胫前黏液性水肿)的患者平均随访7.9年,40.4%的轻症患者未接受任何治疗,这些患者中34.7%出现完全缓解,20.8%有部分缓解,44.4%几乎没有缓解。未治疗的轻症患者、接受局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中重度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34.7%、18.7%。

此外,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治疗Graves眼病过程中用药)、利妥昔单抗、霉酚酸酯和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可能有利于缓解胫前黏液性水肿。


总   结


综上所述,黏液性水肿是Graves病相对少见的甲状腺外并发症,绝大多数发生于胫前,轻重不一。胫前黏液性水肿的患者中,97.0%合并Graves眼病。但值得注意的是,胫前黏液性水肿可能发生在各种甲状腺功能状态(包括甲状腺功能减退或正常)的患者。临床实践中,应注意识别这种易被遗漏的Graves病诊断线索。尽管轻症病例通常无须干预,但在病情加重之前酌情干预,可以预防患者最终出现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美观的象皮腿畸形。



作者:CHENG KT

来源:代谢网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