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学医的百无禁忌,来聊聊喜欢闻臭味儿是自虐吗?

2020-11-29作者:壹声热点
其他资讯

点击右上方【热点】,查看更多的副本.gif


学医的百无禁忌,今天我们来聊个有味道的话题:喜欢闻臭味儿,是在自虐吗?


想起这个话题的时候,我脑袋里最先飘过的是18年那条沙雕新闻:怪癖!男子下班后闻自己的臭袜子,致肺部真菌感染,结果住院了。这里,也提醒大家一句:即使臭袜子再好闻,也不要贪闻呀,毕竟袜子里的微生物种类也蛮多的。

 

说到气,似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偏好。你喜欢油漆味,她喜欢指甲油味,他喜欢汽油味……

 

这些在某些人鼻子里或许是难闻到不行的气味,却成了某些人的钟爱之味,这到底是为什么?


 总有一种味道让你“无法自拔”


嗅觉喜好这种东西真的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千人千味。有人喜欢闻臭袜子味、有人喜欢闻油漆味,也有人喜欢闻雨后的土腥味、修剪草坪的青草味儿……不管哪一款味道,总有一款会捉住你的嗅觉,令你飘飘欲仙。

 

我喜欢闻尾气味,尤其贼喜欢小汽车的尾气,闻起来特别过瘾。小时候,每次放学回家最期待的不是妈妈做了什么香甜可口的饭菜,也不是跟朋友玩弹珠、打元宝,而是希望路上能碰上一两辆小汽车,最好路过它的时候,它也好启动,因为那种刚发动起来排出来的气体,特浓郁特好闻,深吸一口,提脑醒

 

后来听老人家说,那是体内缺少微量元素的表现。小时候不懂,相信了很久,为此还进行了食疗(因为小时候挑食,老妈借机发挥,让吃啥就吃啥),但其实呢,却并非如此。


首先,无论是汽油、油漆味还是指甲油味……这些富有刺激性的气味,多数都可以归类为“有机挥发物”。像我们知道的醇、醚、芳香烃等都属于这类物质。这类物质有个特性,就是对神经系统有抑制、麻醉作用,从而让我们产生精神上的陶醉

 

拿汽油来说,汽油是一种化学混合物,它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包括除冰剂、润滑剂、防锈剂和数百种碳氢化合物。在所有的化合物中,有一种化合物成分很特殊,就是

 

是用来提高辛烷值,从而提高发动机性能和燃油效率的,但因为其本身具有天然刺鼻的芳香气味,所以我们大多数人对它都很敏感,即使是它只占我们吸入空气成分的百万分之一,我们的鼻子同样也能够检测到它。科学家Carl Engelking曾在《发现》杂志的一篇文章中提到,汽油的独特气味就来自于

 

苯属于最简单的芳香烃化合物,对人的神经系统同样有抑制作用。

 

实际上,当我们的嗅觉神经受到苯的冲击时,一方面我们的神经系统会受到抑制,另一方面,我们的中脑边缘通路也会同时被激活,释放令人愉快的多巴胺[1]。两者作用之下,我们就容易“上头”。

 

不开玩笑地说,即便这些富有刺激性的气味再好,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接触高浓度的有机挥发物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损害。过量接触不同的物质会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眩晕、精神错乱、记忆力下降等等,严重的可能还会致癌。

 

所以,朋友们,切记,即使这些气再让你如痴如醉、飘飘欲仙,也应该把身体放在第一位,适可而止。 


 为什么有些人对臭味“情有独钟”?

 

油漆味、指甲油味、鞭炮味等等即使再不好,似乎也在人们的接受范围之内,但有一类人他们极其特别,钟爱之味也让人难以理解,因为他们喜臭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臭味应该是每个人都极其排斥的气味,但却诡异地让某些人“上头”,甚至导致了肺部感染,这是为什么?难道他们天生喜欢享受痛苦?

 

知道是臭味还“真香警告”的,其实跟知道还一直吃和喜欢挤痘痘类似,都属于良性自虐(benign masochism),这个概念是由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名誉教授Paul Rozin提出来的[4]。

 

2013年,Rozin在一篇名为“Glad to be sad, and other examples of benign masochism”(为悲伤而高兴,以及其他良性受虐的例子)的论文中,跟人们详细介绍了这种看似变态的逻辑。

 

自虐这一行为本身是一种消极行为,身体和大脑会因此感受到威胁,从而排斥这一行为。但良性自虐不一样,它不会让人体感到任何危险,反而会让人们在精神上得到一种快感。

 

说得直白点,所谓的良性自虐,是指我们做了一些可能让身体感受到威胁的事情,但理智却又告诉我们没事,很安全,这种大脑的认知和身体反应的差异,会让我们产生一种愉悦的兴奋感

 

这种感觉有点类似于冒险经历。比如,坐过山车,大脑会本能地以为我们有某种危险,但实际上,我们清醒地知道自己会毫发无损地活下来,这种落差感会让我们沉迷于不断“找虐”,并享受“找虐”的乐趣。

 

概括一句话,就是,那些喜欢闻臭味的人从肉体的不适中得到了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怎么样,人类是不是还挺奇怪的?


 触发回忆

 

关于千人千味,还有一种解释,是跟普鲁斯特效应有关。

 

“普鲁斯特效应”这一名字来源于20世纪法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马塞尔·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他曾经在自己的长篇小说《追忆似水年华》里写过这样一件有趣的小事:被茶浸泡过的糕点的气味,让他想起了童年的经历

 

后来,人们把这种嗅到曾经闻过的一种气味时,就会开启当时的记忆,联想起已经过去很久,几乎早已忘记的一个场景、一段往事,称作“普鲁斯特效应”

 

那么,被茶浸泡过的糕点的气味怎么就会让他想起童年的经历呢?

 

答案在于感知嗅觉的神经结构——嗅球,与掌管情感和记忆的神经结构杏仁核和海马体,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某些特定的气味,有时就像一个开关,可以打开我们大脑里尘封的记忆。

 

1935年,美国科尔盖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唐纳德·莱尔德(Donald Laird)和他的同事一起分析了254位男女的嗅觉体验,结果发现,91.7%的女性和79.5%的男性都曾表示过有气味诱发自己曾经回忆的经历。也就是说,这样类似的轶事,大部分人都有经历过。


对不同的人来说,因为有不同的经历和过往,所以即使是同一种气味所触发的普鲁斯特效应也不同。比如,同一股玫瑰香味,你想到的可能是某个清晨和妈妈一起浇灌玫瑰花的场景,他想到的可能是曾经喜欢过的人。

当然,这种气味可以是香味,也可以是臭味,这完全取决于你曾经的过往经历。

 

总之,嗅觉的确可以巧妙地调节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肉体和情感体验,尽管这其中的原因多种多样,或许有的还说不清楚,但这并不影响你喜欢雨后泥土的气息,他喜欢纸张的油墨味。


来源:万物科学说明书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