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成果名称:靶向二代测序技术在肠结核的快速诊断及与克罗恩病的快速鉴别诊断方面的价值
Crohn's Disease With 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 or Intestinal Tuberculosis: Rapid Discrimination by Targeted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发表期刊:《营养药理与治疗》(Aliment Pharmacol Ther)(IF2023:6.6)
通讯作者:曹倩
第一作者:叶玲娜
主要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本研究证实了黏膜靶向二代测序技术是诊断肠结核及区分克罗恩病合并潜伏性结核的高效方法,指导临床诊断意义重大。
本研究发表在《营养药理与治疗》(Aliment Pharmacol Ther)上,分区为中国科学院一区。2023年该期刊的影响因子为6.6,五年影响因子为7.4。
本研究通过前瞻性单中心研究,纳入了2020年9月至2023年12月期间的100例疑似肠结核(ITB)患者,这些患者均无活动性肺结核,仅仅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肠道溃疡且干扰素-γ释放试验 (IGRA) 阳性,所有患者都进行溃疡面活检的黏膜tNGS检测及同步的抗酸染色、病理干酪样坏死肉芽肿及结核PCR检测。所有患者接受8周的ATT治疗,并在8周、1年进行临床及内镜综合评估。100例患者中,66例最终确诊为ITB,34例为克罗恩病(CD)合并潜伏性结核(LTBI)。
研究结果显示, tNGS在肠结核诊断中的敏感性为83%,特异性与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76%。tNGS的敏感性显著高于传统的方法:抗酸染色 (15%)、结核PCR (22%) 和干酪样坏死肉芽肿检测 (17%)。此外,tNGS在CD合并LTBI患者中均为阴性,表明其在鉴别诊断中的高效性。与单独tNGS相比,联合tNGS和部分临床指标的ITB预测模型的敏感性略有提高 (97% vs. 83%),阴性预测值显著提高 (94% vs. 76%)。
综上所述,本研究揭示了溃疡面活检的黏膜tNGS检测技术在肠结核尤其是孤立性肠结核诊断中的高效性和特异性,其诊断效率远超其他传统的结核检测手段,为结核高发地区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思路。此外,由于tNGS技术相比较早的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 (mNGS) 更靶向快速便捷及具有经济效价比,其有望成为临床较难诊断肠结核案例的一线方法,为ITB与CD合并LTBI的鉴别诊断提供重要参考。
中国是结核高发国家,肠结核(I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侵犯肠道所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好发于回盲部,因其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容易造成漏诊、误诊。在结核病高发地区,鉴别肠结核和克罗恩病(CD)尤其是CD合并潜伏性结核(LTBI)非常困难。10年来邵逸夫医院肠病中心接诊了大量肠结核和克罗恩病难以区分的患者,两种疾病相互误诊或延迟诊断的情况时有碰到,这样的患者往往很痛苦,反复四处求医,曾碰到因为血中结核干扰素-γ释放试验(IGRA)阳性长年无法确诊延误治疗的克罗恩病患者,也碰到过实际是可以根治的肠结核却被误诊为克罗恩病误治的患者。
结核分枝杆菌除了引起肠道感染也可以引起肺部及其他系统感染,但临床上存在一部分患者结核分枝杆菌单独感染肠道,这时候临床确诊会相对困难,传统的诊断结核的手段包括肠镜活检取病理行抗酸染色、病理找干酪样坏死肉芽肿及结核的PCR技术确诊率都非常低,在这个研究的65例肠结核患者中这些传统手段确诊率只有15-22%。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消化内科叶玲娜主任及曹倩主任长期致力于解决肠病诊治中的临床难点问题,尤其是有中国特殊发病背景的临床问题,意味着这些临床问题中国患者好发西方国家很少见国际上不会特别关注,只有中国的临床医生持续关注才能帮助患者得到更快更准确及更好的临床诊治。
2020年开始,叶玲娜主任就开始关注疑似肠结核患者的快速诊断问题,这些患者均无活动性肺结核,仅仅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肠道溃疡且血结核试验干扰素-γ释放试验(IGRA)阳性,一开始她摸索在肠道不同部位取活检帮助确诊肠结核,慢慢地她发现在溃疡面活检确诊肠结核的效率最高。同时逐渐火热的靶向二代测序技术(tNGS)在临床上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肺结核脑结核的诊断,有一天她就在思考如果把这个新技术应用在肠溃疡面活检组织上诊断肠结核的效率会不会大大提高?这样会不会就可以解决临床传统手段确诊肠结核低的难题。
该研究针对结核病流行地区ITB尤其是孤立性ITB诊断及与CD伴LTBI鉴别的难题,开展了深入研究。tNGS作为一种新兴的诊断技术,在本研究中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
tNGS在诊断ITB时,表现出了高灵敏度和特异性。其灵敏度高达83%,远超过传统诊断方法如AFB染色、TB-PCR和检测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且特异性达到100%,这对于早期准确诊断ITB具有重要意义。
与传统诊断方法相比,tNGS的优势不仅体现在诊断性能上,还在于其能够同时检测多种病原体。传统微生物检测方法往往只能检测一种或有限的几种病原体,而tNGS能够更全面地识别病原体,为诊断提供更丰富的信息。此外,tNGS在检测低丰度微生物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这是传统方法如TB-PCR所无法达到的。对于一些结核菌含量较低的病例,tNGS能够更有效地检测出病原体,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力支持。最后,由于tNGS技术相比较早的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 (mNGS) 更靶向快速便捷及具有经济效价比,其有望成为临床较难诊断肠结核案例的一线方法,为ITB与CD合并LTBI的鉴别诊断提供重要参考。
总体而言,本研究为ITB的诊断和与CD伴LTBI的区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tNGS有望成为一线诊断方法,为临床实践带来积极的影响。但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该技术,以更好地服务于临床诊断。
该研究的第一作者叶玲娜老师主攻炎症性肠病及疑难肠病,长期致力于解决临床问题,深根于炎症性肠病诊治中的结核问题做系列研究。2020年从牛津John Radcliff进修回来以第一作者围绕结核高发国家IBD患者使用抗TNF制剂的预防性抗结核策略发表论文于APT杂志上,该论文曾获当时杂志的热点关注及极高点击阅读。而今继续围绕中国结核高发地区肠结核和克罗恩病合并潜伏性结核鉴别诊断困难的临床痛点,将临床诊疗与科学研究紧密结合,发现了溃疡面活检的黏膜靶向二代测序技术(tNGS)在肠结核快速诊断及与克罗恩病合并潜伏性结核感染快速鉴别诊断的价值,为中国及类似结核高发地区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教授,主任医师,浙江大学医学院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消化内科主任。
入选浙江省“151”二层次人才、浙江省杰青、浙江省医坛新秀、浙江大学“新星计划人才”。
担任亚太炎症性肠病临床研究组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炎症性肠病 (IBD) 学组顾问、中华炎性肠病杂志青年学术组常务副组长、浙江省医师协会炎症性肠病专委会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消化病分会IBD学组组长等学术任职。
消化内科学博士,主任医师。
邵逸夫医院肠病团队青年负责人;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消化系统罕见病研究协作组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流行病协作组委员;中华炎性肠病杂志青年学术组委员;浙江省医学会消化病学会炎症性肠病学组委员;浙江省医师协会炎症性肠病专委会委员。
浙江大学博士生
邵逸夫医院肠病团队是国内最早关注炎症性肠病及疑难罕见肠病多学科诊治的团队,经过20余年的发展形成了拥有消化内科、普外科、肛肠外科、营养科、病理科、影像科、妇产科和护理部多学科成员参与的诊治团队,炎症性肠病(IBD)中心是国内首批卓越IBD诊疗中心。炎症性肠病中心团队一直致力于炎症性肠病的临床诊治与科学研究,开创了国内炎症性肠病多学科合作的诊治模式,每年内科接诊来自全国各地的IBD患者约5000住院人次,肠道手术300人。近年来不止专注于炎症性肠病,转型成肠病中心,除了炎症性肠病,对疑难肠病及罕见病的诊治也走在全国领先,每年接收来自全国超过1000多例的疑难肠病病理会诊,肠病中心还开展全球该领域最新药物的临床试验,给患者提供最新的药物治疗机会。
每一项临床研究都倾注着研究团队的心血结晶。学习过后,您是否有所收获?或有疑问想与主创团队分享?请在评论区留言,期待与您交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