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头痛在育龄期女性中较为常见。在妊娠期急性头痛中,原发性头痛占比65.0%,其中以偏头痛最常见(占59.3%)。与男性相比,女性偏头痛发病率高,且多数患者妊娠前已确诊。
认识偏头痛
偏头痛是原发性头痛中较常见的一种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具有反复发作、一侧或双侧搏动性的剧烈头痛且多发生于偏侧头部,可合并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
偏头痛与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在症状和时间进程上存在明显差别。
表1 成人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的比较
偏头痛常见诱发因素
激素作用(月经来潮、排卵、口服避孕药、激素替代治疗)、饮食因素(酒精、亚硝酸盐等)、心理因素(紧张、应激、焦虑、抑郁等)、行为和环境因素(视觉刺激、疲劳、天气变化、高海拔等)、睡眠相关因素(睡眠不足、睡眠过多)、头部外伤等。
偏头痛的发病机制
目前对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先后提出过血管源性学说、神经元学说(皮质扩散抑制学说、三叉神经血管学说)、炎症介质学说、中枢神经系统学说及基因遗传学说等,但需进一步研究证实和完善。
偏头痛的临床表现
偏头痛发作间歇期可无任何不适,发作期可分为前驱症状期、先兆期、头痛期(有伴随症状)和恢复期四个阶段。
妊娠对偏头痛的影响
妊娠期间,雌孕激素水平波动、血流动力学内环境变化可影响偏头痛的发生。多数有偏头痛病史的女性其症状在妊娠过程中有所改善(即无发作、发作减轻、发作频率降低或症状持续时间缩短),少数女性其症状可能加重或无变化。
妊娠期偏头痛的管理与治疗
妊娠期偏头痛治疗主要以优化生活方式、非药物治疗为主。
优化生活方式:改善睡眠时间和质量、规律饮食、规律运动、多饮水、积极处理危险因素(药物滥用、过量摄入咖啡因、精神疾病、肥胖等)。
非药物治疗:外敷、按摩、休息、放松训练、生物反馈#、压力管理、音乐疗法、无创刺激装置治疗(如经颅磁刺激、迷走神经刺激器、经皮眶上神经刺激器)。
注:生物反馈是基于行为学的一种自我调节疗法,患者通过对生理过程的学习和生理信息反馈,获得对各种身体反应的有意识控制,从而改善身体健康状况,减少疼痛和压力。
急性期的药物治疗
由于药物对胎儿存在潜在不良影响,故妊娠期用药一定要充分权衡利弊,只有当所用药物的潜在益处比其可能的危险更大时才能使用。
一线治疗:对乙酰氨基酚单药或联合治疗;
二线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萘普生等),在中期妊娠时使用较安全;
注:在早期妊娠使用NSAID可能轻度增加早期流产和某些先天性缺陷;在晚期妊娠使用NSAID可能增加发生胎儿动脉导管早闭的风险。
三线治疗:阿片类药物、(曲)普坦类药物。
当出现中至重度偏头痛症状但其他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考虑使用(曲)普坦类药物。其中,舒马普坦是目前人类妊娠期使用最多的(曲)普坦类药物,总的来说其安全性较好。
注:阿片类药物有成瘾性并可导致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和慢性每日头痛,故不应该长期使用。同时,阿片类药物还可能加重与妊娠相关的恶心/呕吐和便秘。所有阿片类药物都可能引起母亲药物成瘾和新生儿戒断综合征,ACOG指南不推荐使用含有阿片类成分(可待因、氢可酮,羟考酮,氢吗啡酮)的药物治疗妊娠期偏头痛。
缓解恶心和呕吐的药物:在妊娠期首选H1受体拮抗剂苯海拉明(口服)以缓解恶心和呕吐症状。多巴胺受体拮抗剂甲氧氯普胺等也有效,但有时孕产妇会出现急性肌张力障碍反应。选择性5-HT3受体拮抗剂昂丹司琼可用于治疗重度偏头痛相关的重度恶心和呕吐。
妊娠期禁用麦角胺。由于麦角胺可能引起高张性子宫收缩和血管痉挛/血管收缩,导致胎盘血流减少,对胎儿有不良影响,故妊娠期禁用(FDA妊娠安全分级:X级)。
结语
头痛是妊娠期妇女就诊的一个重要原因。妊娠和产后头痛可能是原发性头痛(如偏头痛、紧张性头痛或丛集性头痛)复发,也可能是继发性头痛。继发性头痛可能是先前疾病恶化、原发性中枢神经疾病起病表现,或妊娠和产后特定的神经问题所引起。当妊娠期发生头痛,应评估患者是否发生急性神经血管事件和子痫前期(尤其是妊娠大于20周的头痛女性)。
已排除子痫前期但出现新发或不典型头痛的孕妇,建议进一步就医,详细采集病史、并进行体格检查和其他检查(包括影像学检查等)以便进一步评估病情。
大多数偏头痛女性在妊娠期间症状有所改善。对于要求药物治疗的女性,建议乙酰氨基酚(单用或联合)作为急性期一线治疗药物。
来源昆华药师 作者闵秋霞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