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成果名称:Partial hepatectomy versus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clinically significant portal hypertension: a randomized comparative clinical trial (乙肝相关肝细胞癌合并临床显著性门静脉高压患者中部分肝切除术与局部介入治疗的比较:一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发表期刊:《癌症通讯》[CANCER COMMUNICATIONS,IF(2024):20.1]
通讯作者:元云飞 李斌奎
第一作者:元一川 彭洪 何伟 郑云
主要作者单位: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肝细胞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亦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常见原因。手术治疗一直是肝癌患者有效且常用的治疗手段。然而,多数肝癌患者伴有肝硬化,甚至合并门静脉高压。对于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患者能否手术切除以及采取何种术式,国内外一直存在争议。一方面,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可能增加术后肝功能失代偿等手术风险和手术死亡率,在西方国家采用的巴塞罗那(BCLC)分期中,门静脉高压被列为肝切除术的禁忌证;另一方面,西方肝癌患者主要由HCV感染所致,其合并门静脉高压程度更为严重,而我国肝癌患者群体以HBV感染为主,总体合并门静脉高压程度较轻,手术或许能为患者带来比其他治疗方法更大的生存获益。因此,针对合并门静脉高压的肝癌患者,其最佳治疗选择仍需探索。
2024年9月25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元云飞、李斌奎团队在《癌症通讯》(Cancer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题为“乙肝相关肝细胞癌合并临床显著性门静脉高压患者中部分肝切除术与局部介入治疗的比较:一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文章。该研究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在合并临床显著性门静脉高压的乙肝相关肝癌患者中,对比接受手术切除与局部介入治疗(TACE/消融术)的长期生存及安全性。
此项多中心研究于2012年启动,中心包含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研究对象为乙肝相关肝癌患者,肿瘤符合米兰标准(单个直径小于5cm的肿瘤,或不超过三个每个直径小于3cm的肿瘤),并且合并临床显著性门静脉高压。临床显著性门静脉高压标准为符合以下2项或2项以上标准:(1)PLT<100×109/L和/或WBC<4×109/L,连续2次以上;(2)脾脏增大:脾脏的厚径>4.5cm或脾脏的长径>10cm;(3)B超下门静脉宽度>14mm或脾静脉宽度>10mm;(4)影像学或胃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研究在2012-2018年间共入组160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部分肝切除术或局部介入治疗。局部介入治疗组的患者接受消融治疗,或TACE+消融治疗。随访至2023年1月,主要研究终点是总体生存率(OS),次要终点包括无复发生存率(RFS)和治疗安全性。
图 合并临床显著性门静脉高压的肝癌患者接受部分肝切除术或局部介入治疗后的长期OS和RFS
研究结果显示,在1、3、5年总生存率方面,手术组和局部介入治疗组两组患者相近(95.0%, 86.2%, 69.5% 对 93.8%, 77.5%, 64.9%, P=0.325),两组患者1、3、5年无复发生存率的结果也类似( 78.8%, 55.0%, 46.2% 对 71.3%, 52.5%, 45.0%, P=0.783)。手术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局部介入治疗组(67.5% 对 20.0%),但进一步分析发现,手术组的并发症多为Clavien-Dindo Ⅰ级并发症(P<0.001),而严重并发症(Ⅱ/Ⅲ/Ⅳ/Ⅴ级)的发生率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所有P>0.05)。
这项研究表明,在合并临床显著性门静脉高压的乙肝相关肝癌患者中,手术对比局部介入治疗在总体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结果相近。这一结果说明,对于这一特定患者群体,手术仍是一个可选择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手术与局部介入治疗的利弊,选择最优的治疗方案。这一研究结果为合并临床显著性门静脉高压的乙肝相关肝癌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了新的证据,未来随着更深入的研究,肝癌的治疗策略必将更加个性化和精准化,为患者带来更好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二级教授、二级研究员、一级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华南恶性肿瘤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PI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脏外科主诊教授
广东省抗癌协会肿瘤转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肝癌与肝转移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Cancer Communications》、《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版》和《岭南现代临床外科》等编委
专业特长:肝癌的多学科治疗(包括肝癌的手术切除、介入治疗、免疫和靶向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外科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和分子生物学研究。
肝脏外科、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医学博士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加速康复肿瘤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肿瘤转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肝癌与肝转移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药学会肝胆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器官医学与技术学会肿瘤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肝脏病学会综合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病理生理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胆道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广东实力中青年医生、羊城好医生
美国MD Anderson癌症中心访问学者
主要从事肝脏肿瘤的临床及科研工作,擅长肝癌和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外科治疗和综合治疗。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作为通讯作者在JCO、Nat Commun、Adv Sci、Oncogene等高水平期刊发表科研论文多篇。
每一项临床研究都倾注着研究团队的心血结晶。学习过后,您是否有所收获?或有疑问想与主创团队分享?请在评论区留言,期待与您交流!
中国医学论坛报 黄琳琳整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