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2023年12月1~3日,欧洲肿瘤内科学会亚洲年会(ESMO ASIA 2023)于新加坡盛大召开,国际权威肿瘤领域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最新学术进展进行交流和讨论。免疫治疗在肺癌领域的探索依然是大会的热点议题,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既往凭ASTRUM-004研究主要结果获《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2023年版)》晚期肺鳞癌一线治疗一级推荐,并成功获批晚期肺鳞癌一线治疗适应症。在9月的世界肺癌大会(WCLC)大会上,周彩存教授报告了这项国际多中心研究的全人群数据。本次ESMO ASIA盛会上,ASTRUM-004研究携亚裔人群的总生存期(OS)数据及无进展生存期(PFS)亚组分析数据再次重磅亮相。
本期,我们荣幸邀请到ASTRUM-004研究和ASTRUM-005研究的重要PI、湖南省肿瘤医院邬麟教授接受专访,从深度参与者的视角解读研究相关数据,分享免疫治疗应用于晚期肺鳞癌的诊疗体会和管理经验,展望领域未来发展方向。本文整理访谈精粹,以飨读者。
邬麟 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湖南省肿瘤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胸部内二科主任
中国南方肿瘤临床研究协会(CSWOG)常务理事
CSWOG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肿瘤内科专委会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
中国抗癌协会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原发灶不明及多原发癌专委会常委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CSCO罕见肿瘤专家委员会常委、非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促会肿瘤姑息治疗与人文医学专委会常委
湖南省健康服务业协会肿瘤防治分会理事长
湖南省抗癌协会肿瘤化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湖南省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副会长
湖南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湖南省抗癌协会分子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湖南省抗癌协会肿瘤精准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邬麟教授访谈视频
CSCO指南双1A类证据一级推荐
斯鲁利单抗获肺癌领域免疫治疗双冠王
对于驱动基因阴性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快速发展为他们带来了全新的治疗选择。立足临床需求,您认为免疫治疗为我国肺癌的诊疗格局带来了哪些改变与积极影响?
邬麟教授:免疫疗法可使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癌细胞,其中肿瘤免疫疗法主要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肿瘤特异性疫苗、过继细胞疗法、溶瘤病毒以及靶向肿瘤抗原抗体等。近年来,得益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快速发展,多瘤种领域相继迎来治疗突破,而肺癌领域的革新之战则更为耀眼。
在NSCLC中,靶向治疗显著改善了驱动基因阳性患者的预后,免疫治疗紧随其后,其单药或联合方案为驱动基因阴性、特别是其中PD-L1阳性患者带来了长生存希望。在SCLC中,约2/3的患者初诊时已出现转移,但既往化疗对该类患者的疗效有限。IMpower133和CASPIAN研究均证实,相较于传统化疗,PD-L1单抗能够为患者带来2~3个月的生存改善。
PD-L1单抗令免疫治疗在肺癌领域初战告捷,但研究者的探索之路未止步于此。值得欣喜的是,创新型PD-1单抗斯鲁利单抗凭借其优异的疗效与安全性,实现NSCLC与SCLC领域双丰收。基于此,斯鲁利单抗均以1A类证据获2023年CSCO指南一级推荐,树立了肺癌双领域免疫治疗的新标杆。
ASTRUM-004研究携突破性数据重磅发布
中国晚期肺鳞癌患者更长生存又见曙光
Q2:斯鲁利单抗作为创新型PD-1单抗,凭ASTRUM-004研究获批晚期肺鳞癌一线治疗适应症,并在此次2023 ESMO ASIA大会上重磅发布最新亚裔人群组OS数据。对此,请您评价一下斯鲁利单抗用于肺鳞癌患者的临床价值?
邬麟教授:ASTRUM-004研究的最新数据显示,在全人群组中,经独立影像学审查委员会(IRRC)评估,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组与对照组的中位PFS分别为8.3个月和5.7个月(HR=0.55,95%CI:0.43~0.69,P<0.001),中位OS分别为22.7个月和18.2个月(HR=0.73,95%CI:0.58~0.93,P=0.010,跨越0.046的显著性边界,即为阳性结果),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60.1%和40.8%;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分别为11.1个月和5.5个月(HR=0.45,95%CI:0.32~0.65)。
在2023年ESMO ASIA上公布的亚裔人群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月31日,537例患者中有359亚裔患者(100%来自中国),将其随机分配至斯鲁利单抗化疗组(n=240)或安慰剂化疗组(n=119),中位随访32.9个月。经IRRC评估后,两组的中位PFS分别为9.9个月和5.8个月(HR=0.43,95%CI:0.32~0.58,P<0.001),创同类产品Ⅲ期临床研究的最高纪录,意味着在中国人群的PFS改善方面,斯鲁利单抗的疗效更为优越。而在PFS亚组分析中,在患者年龄、肿瘤分期、PD-L1表达水平和吸烟因素方面,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组较对照组均显示一致的获益倾向。在OS改善方面,两组的中位OS分别为27.4个月和18.4个月(HR=0.62,95%CI:0.47~0.82,P<0.001)。
纵观全人群组安全性数据,两组在总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上未见显著差异。两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29.6%和17.3%,其中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皮疹和免疫介导的肺部疾病最为常见,研究期间未发现新的安全性信号。
综上,ASTRUM-004研究的亮眼数据对我国晚期肺鳞癌的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更直接、更充实的循证医学证据,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的治疗模式亦有望使晚期肺鳞癌患者的更长生存成为可能。
创新原研再发中国强音
鉴斯鲁利单抗成功经验,看创新药未来发展之路
在同时参加ASTRUM-004研究和ASTRUM-005研究中,能否请您从研究者角度,分享一下参研过程中的收获?您对于中国创新药临床试验设计有何展望?
邬麟教授:作为深度参与这两项研究的PI,我见证了斯鲁利单抗肺癌双适应症获批的重要时刻,也因此感触颇深、收获匪浅。
首先,ASTRUM-004与ASTRUM-005研究均为国际多中心研究,是少有的、由中国研究者主导的大型Ⅲ期临床试验,这意味着我国医学科研水平已达国际标准,甚至在世界范围内树立领域标杆,这让我无比自豪。
其次,研究所用药物均为中国原研,其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获批适应症,是中国智慧获国际认可的直接表现。
再者,ASTRUM-005研究逆转了打破了PD-1单抗在ES-SCLC一线治疗临床研究屡屡失败的探索困局,斯鲁利单抗率先获批适应症,不仅在全球范围内确定了PD-1单抗在ES-SCLC领域的高应用价值,同时也为药物研发提供了非常好的借鉴思路。
关于未来展望,我个人在以下六个方面有着很高期待:
第一,在药物上市后,需要开展相对应的真实世界研究来进一步验证斯鲁利单抗在ES-SCLC领域的疗效与安全性,通过得到与临床研究相似甚至更佳的结果,来指导中国ES-SCLC的诊疗决策,并产生深远影响。
第二,随着科研实力的增强和政策环境的改善,我国将有更多创新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不仅惠及中国,甚至能够造福全球肿瘤患者,这有助于提高我国创新药的研发水平。
第三,未来临床试验的设计将更加注重科学性和严谨性,包括但不限于更好的研究方法学、更加全面的数据分析和更加严格的伦理审查等,其有助于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为新药研发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第四,未来临床试验设计将更加注重患者的需求和体验,以患者为中心的设计能够更好地评估新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参与度和依从性。
第五,随着中国药物研发水平的提高,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创新药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这将有助于提高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同时也有助于推动中国创新药的国际化发展。就斯鲁利单抗而言,ASTRUM系列研究正全面布局肺癌领域,其为ES-SCLC和晚期sqNSCLC患者带来了突破性疗效获益的同时,在LS-SCLC(ASTRUM-020研究)和nsqNSCLC(ASTRUM-002研究)领域亦积极展开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果。此外,斯鲁利单抗在美国已启动一项对比一线标准治疗阿替利珠单抗用于ES-SCLC的头对头桥接试验(ASTRIDE研究),有望实现早日出海欧美。
第六,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在临床试验设计方面大有可为,数据挖掘、预测模型、自动化流程等方面均极具潜力。人工智能的应用有望进一步加快新药研发速度,从而协力人类攻克肿瘤,甚至更多难治性疾病。
综上,随着中国创新药研发水平的提高和政策环境的改善,未来临床试验的设计将更加科学、严谨和国际化,这不仅利于推动中国创新药的快速发展,同时也能够为患者的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助力“健康中国2030”计划推行
五大探索方向有望实现肺癌患者更长更好生存
作为肺癌领域的专家,您认为未来肺癌的免疫治疗将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邬麟教授:展望肺癌免疫治疗未来,一方面,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成功突破了既往疗效瓶颈,成为晚期肺癌患者的治疗优选;同时我们也意识到能够从免疫治疗中获益的只占总发病人群的少数,即便是在PD-L1高表达的人群中,5年生存率也难破30%。因此,如何提高晚期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并助力“健康中国2030”计划的推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个人认为,未来探索方向将有以下方面:
其一,探索联合策略的更多可能性,如免疫联合JAK抑制剂、PARPi抑制剂、ADC、TIGIT单抗、VEGFRi等。双特异性抗体的研发或可进一步突破现有手段疗效。而肿瘤疫苗和免疫治疗的联合应用,是否能够给领域内带来新机遇也值得思考。
其二,ADC药物已在多个癌种中展现了优异疗效,其与不同药物的联合策略有望在晚期肺癌中发挥更大治疗潜力。
其三,在ES-SCLC中,ASTRUM-005研究等夯实了免疫联合化疗的一线治疗地位,但相较于NSCLC,SCLC患者的生存还有较大改善空间,值得研究者倾注更多精力。
综上,无论是NSCLC还是SCLC,我们期待未来有更强效的新药、更好的联合用药策略和更多的克服耐药机制等能够被发现与被应用,使肺癌患者活得更好、活得更长!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