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广州妇女儿童中心 黄新疆
广州 X 医院第 1 次住院,仍无法明确病因
广州 X 医院第 2 次住院,柳暗花明
罕见怪病,只用维生素 B2 却能「治愈」
MADD 生活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一年半之前,父母带着小琪到当地医院看病,检查发现转氨酶升高,不清楚具体病因,给予护肝治疗处理。1 个月复查结果未见明显下降,继续予「护肝、护心」治疗。
转诊到广州 X 医院就诊,该院的儿科是华南地区最强,经过详细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进一步检查发现:
生化方面:ALT 93U/L, AST 144U/L, CK 789U/L, CK-MB 74U/L, LDH 1769U/L,尿酸 497μmol/L;
免疫方面:TNFα 25.82pg/ml, IL-6 1736.74pg/ml;
三大常规、凝血功能、血沉、CRP、血清铁蛋白、淋巴细胞绝对计数、体液免疫、肿瘤标志物、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抗体及血管炎抗体均未见异常;
心电图、胸片、肝胆胰脾双肾胃肠道超声及全腹部+子宫及附件 CT 检查未见异常;
骨髓穿刺未见异常;
双髋关节、大腿肌肉 MR 平扫及增强未见异常;
肌电图:双侧胫后神经、腓总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未见异常;双侧胫后神经 F 波未见异常;双侧胫前肌、左侧腓肠肌、左侧小指展肌及三角肌肌电图示神经源性损害。
总之,抽血、拍片、CT 和磁共振等一大堆检查都未能明确病因。唯一能确定的是,肌酶高(AST、CK 及 LDH)+有炎症反应(TNFα和 IL-6),其他诸多检查也都未见异常。
这种情况主要见于免疫相关的肌炎,但是免疫相关的肌炎常常会有血沉、铁蛋白及 CRP 等升高,或合并自身抗体异常。而小琪,除了肌酶高,似乎没有查到其他问题,与常见的免疫性肌炎不相符。
肌电图显示:诸多肌肉存在神经源性损害。那么,有没有可能是神经源性的异常,进而导致肌无力呢?出于这种考虑,免疫科医生决定请神经科医生会诊。
神经科认为,患儿神经系统检查大致正常,肌无力也没有晨轻暮重,肌无力与活动相关,走得越远越无力,考虑定位在肌肉,不考虑神经源性肌无力及重症肌无力。
排除了神经系统问题,免疫科认为经过一系列检查,虽然不能完全确定为免疫性肌炎,但是也没有其他可以解释的原因,给予大剂量丙球冲击治疗,同时给予药物降肌酶处理。然而,治疗效果并不显著,肌无力没有明显改善,肌酶也无法下降。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小琪家里花费了巨大金钱及时间,但无法明确病因,回家后继续服药治疗,但是效果不好。但是,因为在广州大医院看过,无法明确病因,家人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吃着药,边走边看,就这样又过了 1 年多。
原本只是下肢乏力,2 个月前出现了全身乏力,行走时双腿肌肉疼痛难忍,走路稍久一点,就双腿无力,呼吸和心率也会加快。实在忍不住,又去当地医院就诊,检查依然是提示肌酶高,治疗后乏力和肌肉疼痛的症状并没有缓解。
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家长决定再次带着孩子来广州 X 医院就诊,复查了包括免疫性自身抗体等血液检查未发现异常,复查了腹部 CT、头颅 MR、拍片、心电图及腹部超声,仍然未见异常。
复查下肢肌肉 MR 检查,提示双侧臀大肌、右侧臀中肌、双侧臀部皮下脂肪层散在多发片状异常信号影,结合病史考虑皮肌炎。
医生经过回顾病史发现除了肌活检,其他该做的检查都已经做了。既然 MR 也提示皮肌炎,那么有必要病理活检,看一下病理是否符合皮肌炎的情况。给予肌肉活检,提示不考虑皮肌炎,结果如下:
肌肉活检病理:镜下肌纤维横截面呈圆形或多边形,同一肌束中肌纤维大小较一致,未见明显肥大或萎缩,未见明显炎症浸润,局部间质散在点状出血,请结合临床。
一切又回到了从前状态,把之前做的检查又重新做了一遍,加上肌肉活检,但是依然无法明确病因。然而,患儿的肌无力及下肢疼痛却持续存在,且有加重趋势,逐渐发展到全身肌肉都无力,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
肌无力,排除神经源性、免疫性肌炎,难道是特发性炎症性肌病?但是,除了激酶高,似乎没有其他支持点。
下肢无力,除了常见的神经源性、免疫性病因之外,还包括外伤性、遗传缺陷性以及神经递质异常等。
外伤性,小琪没有外伤史,显然不支持;那么,需要排除遗传性神经递质异常和遗传代谢缺陷性病因导致的肌无力,如脊肌萎缩症(SMA)、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和杜氏肌营养不良(DMD),但从病例资料看,这 3 种疾病都不支持。
于是,医生对小琪进行遗传代谢缺陷病筛查:
血浆氨基酸分析:脯氨酸轻度升高;
血酰基肉碱分析:C3 水平偏低,提示继发性肉碱缺乏;C5,C6,C8,C10 等多种酰基肉碱水平偏高;
尿有机酸分析提示:尿中见微量异戊酰甘氨酸、己酰甘氨酸、异丁酰甘氨酸,未见 3- 羟基异戊酸;
复查尿有机酸分析提示:尿中见少量己二酸、癸二酸、辛二酸,微量 2- 羟基戊二酸、己酰甘氨酸;
综合上述遗传代谢缺陷的串联质谱筛查,符合多种酰基辅酶 A 脱氢酶缺乏症(MADD),又称戊二酸血症 II 型。
图:小琪的基因检测证实为 MADD,为复合杂合突变,突变分别来自父母
图:小琪的父亲为 MADD 携带者
图:小琪的母亲为 MADD 携带者
MADD 罕见,在脂肪酸氧化代谢紊乱中,MADD 是较为常见的病种之一。不同的 MADD 临床表现差异非常大,分为新生儿发病型和迟发型两种。
前者症状重,表现为低血糖脑病、肌张力低下和严重代谢性酸中毒;后者可以在儿童任何时期发病,甚至有成人发病,起病隐匿。
迟发型 MADD 主要表现为间歇性肌无力,可累及躯干及四肢近端骨骼肌,也可以累积心肌和肝脏。
小琪早期表现为肌无力,生化表现为肝酶和激酶升高,说明累及骨骼肌和肝脏;逐渐表现出行走时气促、心慌和呼吸费力,说明累及心脏。
部分迟发型病例可能在疲劳、腹泻和感冒等应激下发生代谢危象,表现为嗜睡、呕吐、低酮症性低血糖、代谢性酸中毒、软弱和肝大等表现,生化方面表现为肝脏生化严重异常、凝血功能异常、血氨和乳酸升高。
“临床是脑病,生化是肝病”,这种情况通常被诊断为瑞夷综合征(Reye syndrome),严重可危及生命。我们在《儿童感冒用药后昏迷致死,是瑞夷综合征还是自身问题?》的案例——小安就是在感染后诱发瑞夷综合征,小安也是 MADD 患者;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提到,瑞夷综合征很多时候是遗传代谢缺陷病发生代谢危象的表现。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MADD 的临床表现具有间歇性,在间歇期即便做了串联质谱,也可能完全正常,给诊断带来困难,有时候需要重复检验。
对于临床上肌病伴迅速恶化,尤其是应激引发的呕吐及代谢改变的患者,应高度 MADD,做基因检查。
对于核黄素反应性 MADD,即便只用大剂量维生素 B2(核黄素)治疗,也可以完全纠正临床症状和生化紊乱。小琪经过大剂量维生素 B2 治疗(100mg/次,一天三次):
5 天后肌无力明显改善,肝酶和肌酶明显降低;
经过 1 个月治疗,肌力恢复到正常水平,肝酶和肌酶等完全正常;
1 年后随访,肌力完全正常,跟正常人一样运动及生活,生化完全正常。
MADD 属于脂肪酸代谢障碍,在空腹、应激时可能诱发代谢危象。因此,MADD 应避免空腹,避免饥饿过久。如果预计两餐进食间隔时间较长,建议带糖果在身上,以避免空腹过久。
MADD 在生病时(应激)要注意补充足够热卡,给予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吃甜食),可以有效避免出现代谢危象(Reye 综合征);建议不要参加马拉松之类的长时间运动,以免诱发代谢危象。
进食上,建议低脂、低蛋白及高碳水化合物饮食,避免大量摄入脂肪类食物。
此外,随着串联质谱在新生儿的广泛应用,该项目多为收费项目,建议所有新生儿筛查时,也要包含此项目。
来源:儿科医生孔令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