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女童患上罕见病,MDT一小时确诊

2023-04-12作者:论坛报沐雨资讯
原创


2022年一个周一上午,北京儿童医院罕见病中心副主任、重症医学科名誉主任钱素云在门诊接诊了一个来自安徽5岁十个月的患儿。五年间,家长带着孩子辗转各地医院多个科室,经历门诊、住院以及各种治疗数次,病情非但没有明显好转,还出现了新的问题,近期还发现了严重的肺动脉高压,孩子究竟得了什么病?

病史简述:

患儿生后10天颜面部出现皮疹,为红色丘疹,部分融合成片,伴有明显痒感,影响睡眠,后皮疹逐渐遍布全身(躯干、四肢、双手、双足)。抓挠后皮疹破溃,有黄色分泌物渗出。先后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特异性皮炎”,完善过敏原检查“未见异常”,予“抗过敏药物口服、药物及润肤膏外涂皮肤”(具体不详)后皮疹可消退,停药后皮疹复现。


入院前2年,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喘息,口唇略发绀,无发热、呕吐、腹泻,就诊于当地医院,以“哮喘”收入院治疗7天后好转出院。其后定期、规律复诊,予“孟鲁司特口服,布地奈德雾化”,其间未再喘息。住院期间发现患儿生长发育略落后于同龄儿,未予诊治。


入院前1年2个月,患儿体重较前不增(具体不详),皮下脂肪减少明显,于当地医院消化科住院治疗,其间完善血常规、25羟维生素D、甲状腺功能、血生化、免疫球蛋白+补体、尿便常规、幽门螺杆菌、胃肠动力检查等“未见异常”,诊断为“营养不良、胃肠功能紊乱、湿疹”,嘱出院后口服 “赛庚啶片”。


入院前8个月,患儿因“哮喘”于呼吸科复诊时,医生听诊心率快,建议完善心脏彩超示“肺动脉高压(中度),57 mmHg”,未予诊治。后再次因“生长发育落后”就诊于其他医院保健科,查骨密度“Z-Score 1.3”,查骨龄示“约3.5岁”(患儿实际年龄5岁3个月),建议完善相关检查后内分泌科就诊。家长遂带患儿就诊于当地医院行相关检查,查体体重13.2 kg,身长101.7 cm,BMI12.76 kg/m2,完善生长激素激素激发试验、性激素、淋巴细胞亚群、头颅+垂体核磁、腹部+泌尿系+肾上腺B超及肺部CT等检查,行电子胃肠镜检查示“十二指肠球炎、末端回肠炎、结肠炎”,行WES示“STAT3基因,c.521T >C:p.F174S,变异评级:LP”。


入院前4个月就诊于其他医院,测身长102 cm,体重12 kg,诊断为“营养不良(重度),生长发育迟缓”,建议予“生长激素治疗”,家长未同意,后带患儿予中药口服调理脾胃2个月,未见好转。


入院前2个月,于当地医院复查心脏彩超示“右房右室增大,肺动脉高压(重度),104 mmHg”,间隔4天后复查“右房右室增大,肺动脉高压(中度),65 mmHg”,就诊于肺动脉高压科,予“西地那非12.5 mg/次,每日3次口服”。


入院前1个月,患儿因“哮喘发作”先后两次于当地医院住院治疗,完善呼吸道病原示“肺炎支原体IgM:阳性”,血尿筛查“未见异常”,免疫功能、血常规、心脏彩超“大致正常”,予 “阿奇霉素口服3天,甲泼尼龙输注4天及雾化治疗”患儿好转出院。


患儿自发病以来,精神反应尚可,纳食欠佳,睡眠尚可,二便正常。


识破伪装下的敌人

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家长慕名来到北京找到钱素云主任。因为患儿有多系统、多器官损害,此前在各地医院哮喘就看呼吸科,特应性皮炎就看皮科,腹泻体重不增看消化科,各管各的部分,疗效差,具体病因也不清楚。诊断有特应性皮炎、哮喘、营养不良、胃肠功能紊乱、生长发育迟缓等七八个,再加上既往检查显示基因有异常。


钱主任考虑到这可能是个特殊的罕见疾病例,立即启动了院内罕见病MDT(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 即多学科会诊)流程。

强大的MDT医疗团队,为孩子保驾护航

该周周三下午2点,在罕见病MDT上,来自内分泌遗传代谢科、呼吸二科、心脏内科、皮肤科、免疫科、消化科、临床营养科及出生缺陷遗传研究室8个科室的顶级专家们汇聚到一起,根据患儿的病史、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免疫科的毛华伟主任首先发言,通过仔细了解孩子的病情他认为可以明确STAT3基因增功能突变导致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诊断,此类疾病非常罕见,患儿往往表现反复湿疹、消化系统受累可能出现肠道淋巴增殖,肺部受累可以出现肺间质病变甚至肺动脉高压,还可能出现多种感染,与小月的临床表现符合。


随后内分泌遗传代谢科主任巩纯秀、皮肤科副主任徐子刚、呼吸二科主任赵顺英等专家也从各自专业角度相继发言,一致认为可确诊该病。


不到一小时,困扰孩子多年的病情奇迹地得到了诊断,专家们好似酣畅淋漓的打完了一场胜仗,兴奋地鼓掌祝贺。家长别提多高兴了,激动地频频感谢各位会诊专家。


患儿查体:神清,精神反应尚可,面色可。身高101.5 cm(<P3),体重12.3 kg(<P3),BMI 11.9kg/m2,体型矮小、消瘦,皮下脂肪薄。面容无特殊,鼻梁稍低平。颜面部、颈部、背部、双侧腹股沟、双手及双足皮肤可见红色皮疹,部分融合成片,可见破溃结痂,可见脱屑。左侧颈部可触及2~3枚黄豆大小淋巴结,质软,活动度可,无压痛。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咽充血,双侧扁桃体II度大。呼吸20次/分,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100次/分,心音有力,律齐。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四肢肌力、肌张力大致正常,神经系统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孩子重获新生,战斗还将继续

MDT会诊后,患儿通过“绿色通道”收入免疫科病房,由毛华伟主任的实验室团队进行蛋白功能检测,验证了患儿的基因突变是致病性突变,进一步证实患儿为STAT3基因增功能突变导致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经完善相关检查进行脏器评估,患儿存在皮肤受累,肺部间质病变、肠病、肠道淋巴增殖性病变等。


毛华伟主任团队给予患儿小分子靶向药JAK抑制剂治疗,住院12天后,患儿带药出院回家。据目前随访后得知:治疗后,患儿特应性皮炎明显好转,体重增长满意,肺动脉高压也逐渐好转。后续还将继续服用小分子靶向药物JAK抑制剂,并定期线上复诊。

 

治疗前


治疗后

既往国内曾报道两例该类疾病,其中1例也是毛华伟主任团队报道的,但那两例临床表型与小月不同。根据文献资料,目前国际上约有100例此类病人。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罕见病MDT中心介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于2021年2月成立了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罕见病中心,该中心拥有大量疑难病、罕见病临床资源,临床诊疗优势明显。中心开设了罕见病多学科联合(MDT)会诊,并设立专门的罕见病病房,病房由重症医学科负责管理。罕见病中心整合学科优势建立罕见病筛查、诊断、治疗、康复、研究、国际交流、社会关爱等完整链条的系统管理模式。


每周三下午,医院门诊6层罕见病会诊中心,邀请多位相关专业的资深专家们根据病情40分钟左右会诊一例。会诊中专家们会详细讨论患儿的病情、为患儿查体,共同商讨后续诊治方案,做到个体化精细诊疗。自开诊以来中心已为百余例患儿提供服务,80%的疑难罕见病患者在会诊中得到了明确诊断。患者满意度高达4.7分(满分5分)。今年2月份开始北京儿童医院罕见病中心联合北京儿童医院新疆医院、郑州医院、保定医院、顺义妇儿医院进行罕见病多院联合MDT远程会诊。这种跨区域、多学科的远程会诊提高罕见病患儿就医体验的同时,可以培养更多具有罕见病诊疗经验的医学人才,同时也实现了北京儿童医院和托管医院之间医疗信息、医疗服务和医疗资源的共享。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罕见病中心 通讯员 韩滢供稿)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