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神经内分泌肿瘤分会场报道丨2024CGOG 现场聚焦

2024-06-16作者:论坛报雨彤资讯
非原创


神经内分泌肿瘤分会场报道


2024年6月15日,北京大学消化肿瘤论坛暨中国胃肠肿瘤临床研究协作组(CGOG)第十四届年会进入第五个日程,下午2点,围绕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焦点议题,举行了一场内容丰富、讨论热烈的学术分享会。该环节在线上吸引了共计13.2万人次的观众参与观看。


开场致辞


在会场的开幕式上,由本会场的主席——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李洁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陈洁教授与北京协和医院白春梅教授各自发表了致辞。她们向所有到场的专家和学者致以热烈的欢迎,并真诚地希望每位参会者都能在这一学术盛会中获得宝贵的知识和经验交流。

李洁教授开幕式致辞


陈洁教授开幕式致辞


学术报告


会议的首个环节荣幸邀请到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恩孝教授担任主持。

李恩孝教授主持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孙宇教授就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细胞的起源进行了专题介绍。孙宇教授以其深厚的专业知识,从起源细胞、激素分泌类型、分子分型等多个维度,详尽地阐述了胰腺、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瘤的不同起源情况,以及其与神经内分泌癌在起源、病理特征上的区别。


接着,复旦大学肿瘤医院吉顺荣教授向大家深入介绍了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基础研究现状。他从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早期诊断、临床前模型、驱动基因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讲解,并分享了其研究团队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MEN1驱动基因研究以及通过单细胞测序研究免疫肿瘤微环境的最新成果。


在第一环节的专家讨论环节中,有幸邀请到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李胜棉教授、中日友好医院罗杰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宋丽杰教授。三位专家就神经内分泌肿瘤细胞起源的共性与异性、NET G3神经内分泌癌样转化与神经内分泌癌的分子分型、治疗策略的差异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依荷芭丽·迟教授与解放军总医院赵之明教授的主持下,会议顺利进入第二环节。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于江媛教授为我们带来了关于神经内分泌肿瘤核素治疗发展现状的精彩讲解。她深入浅出地介绍了β核素与α核素在当前医学领域中的发展态势。据介绍,β核素治疗目前稳扎稳打,逐步推进,逐渐成为胃肠胰神经内分泌瘤一线治疗的重要选择,并正将适应症范围扩展至NET G3,部位不限于中肠来源。而α核素治疗虽然前景广阔,但仍道阻且长,目前仍面临着客观缓解率(ORR)提升有限、最佳获益人群选择困难等诸多挑战。


紧接着,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铮教授详细阐述了胰腺神经内分泌瘤外科治疗的最新进展。王铮教授从胰腺神经内分泌瘤肝转移的治疗策略、术后复发危险因素、淋巴结清扫的范围、功能性肿瘤手术方式选择、小于2cm胰腺神经内分泌瘤的治疗方针等多个方面,提供了详细的介绍和具体的病例分析。


在会议第二节讨论环节中,北京核工业医院高洪波教授、山东省立医院卢俊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原春辉教授以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赵宏教授共同参与讨论。此次讨论重点关注了当前我国在核素药物领域面临的挑战,包括核素药物的供应不足、发展缓慢的问题,以及核素治疗剂量精准化的需求。专家们还深入讨论了胰腺神经内分泌瘤伴肝转移的治疗策略,以及对胰腺NET小肿瘤的治疗方法。


会议的第三环节由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殷飞教授以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曾丹教授共同主持。


北京协和医院程月娟教授向我们阐述了遗传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疾病特征及诊断治疗方法,特别强调了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症1(MEN1)、MEN2及MEN4、VHL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目前的药物治疗进展。遗传性神经内分泌肿瘤以全身多部位肿瘤为特征、具有特定的致病基因突变,常为染色体显性遗传,重视家族史和家系筛查,早期发现及治疗相关肿瘤,临床决策需要通过MDT讨论,制定个体化的治疗策略。


紧接着,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陆明教授就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当前药物治疗现状和新药研发领域进行了深入讲解。他指出,尽管传统的药物化疗研究已遭遇瓶颈,但它仍然构成了神经内分泌癌治疗的基础。同时,不同靶向药物的结合,以及免疫治疗与靶向治疗的联合使用,正处于积极探索阶段。陆明教授还介绍了一系列针对潜力靶点的创新药物,包括PD-L1/4-1BB双抗、DLL3/CD3双抗、B7-H3 ADC、SEZ蛋白ADC等,这些药物的临床试验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预示着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领域的新曙光。


在第三环节的专家讨论中,浙江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胡涵光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的贾茹教授和中日友好医院的谭煌英教授共同探讨了遗传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方法、易误诊的现状、神经内分泌肿瘤当前药物治疗的策略安排,指出神经内分泌肿瘤缺乏有效治疗药物,精准靶点及免疫治疗进展或许能改变未来的临床实践。


会议总结


会议结束,李洁教授和白春梅教授对于本次会议的内容进行了精彩的总结。本次会议中,各位专家就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理起源、基础研究、核素治疗、外科及内科治疗方案,以及罕见遗传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等多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讲解,期待后续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能有所突破,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收益。

白春梅教授会议总结致辞


通讯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 金昭、张盼盼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