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EB病毒——鼻咽癌癌变过程“罪魁祸首”

2021-11-16作者:论坛报木易资讯
感染非原创


鼻咽癌

鼻咽癌(NPC)是目前最为明确的与EBV感染相关的人类上皮性肿瘤,位列中国肿瘤发病率前10位,我国尤其是南方地区发病率最高,故又称为“广东癌”。我国鼻咽癌的发生和死亡分别占全球的38.29%和40.14%。长期食用腌制食物、吸烟、鼻咽癌家族史等也会增加鼻咽癌发病风险。


鼻咽癌早期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大部分患者是由于颈部肿块到医院就诊时发现鼻咽癌,当怀疑鼻咽癌时,医生会建议EB病毒抗体定量和EB病毒DNA检测,影像学检查(CT、MRI)来明确肿瘤侵犯范围,对可疑肿块进行病理组织活检。


下面我们看一例非常典型的EB病毒相关的鼻咽癌患者。     


病例分享

患者男性,56岁,慢性病程,患者8个月前自觉左侧颈部肿物,约蚕豆大小,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


血液学检查


1.jpg

EB病毒DNA为PCR法,其余均为化学发光法。



1.EB病毒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疱疹病毒科的DNA病毒,又称4型疱疹病毒(HHV-4)。90%以上人群会感染EBV并获得免疫力。EB感染与鼻咽癌相关,还可引起非恶性淋巴增殖性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慢性活动性EBV感染(CAEBV)、EBV相关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组织增生症(EBV-HLH)等。此外,多发性硬化(MS)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也被证实与EBV感染相关。


鼻咽.png


2.检测指标

目前所测EB病毒抗体,主要有针对病毒的衣壳抗原(VCA)、早期抗原(EA)和核抗原(EBNA)。由于VCA-IgA和EB病毒核心抗原IgA是上皮细胞分泌,可作为鼻咽癌筛查的标志物。目前研究表明VCA-IgA用于诊断鼻咽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达83%和88%。


该病例中VCA-IgA、EB病毒DNA阳性,细胞角蛋白19异常:提示鼻咽癌可能。


3.致病机制

3.png


EBV主要通过唾液传播,在口咽部上皮细胞内增殖,专一性地感染B淋巴细胞,这些细胞大量进入血液循环而造成全身性感染,也可长期潜伏在人体淋巴组织并持续终生。


头部增强CT


4.png


左侧颈II、Ⅲ、IV区多发肿大淋巴结,淋巴结转移可能;左侧鼻咽部软组织增厚,鼻咽癌可能;双侧甲状腺多发小结节。


鼻咽部增强MR


5.jpg

左侧鼻咽部软组织增厚,鼻咽癌考虑;左侧颈II区肿大淋巴结,大小25mm×20mm,淋巴结转移可能。


鼻咽部病理活检


微信图片_20211115092723.jpg


最终,患者确诊为鼻咽癌,目前正在放疗治疗中。

治疗预防

鼻咽癌对放疗非常敏感,目前对鼻咽癌的治疗以放疗为主,然而,目前对EBV感染尚缺乏疗效肯定的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等抗病毒类药物用药期间,能减少EBV从咽部排毒,但不能彻底治愈。


因此积极预防非常重要:1.保持鼻及咽喉卫生,避免病毒感染,注意劳逸结合,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少吃腌制食物。2.有鼻咽疾病应及早就医诊治,如发现鼻涕带血以及不明原因的颈部淋巴结肿大、中耳积液等应及时检查。3.鼻咽癌高发地区和有鼻咽癌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普查EB病毒。



本文首发自浙江省人民医院检验中心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