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病史摘要
年龄:51
性别:女
婚姻状况:已婚
生育状况:G2P2
现病史:2+年前(2017-05)因腰痛至成都军区医院就诊,行骨扫描:胸腰骶多个椎体、双侧肋骨及左侧骶髂关节代谢增高。 胸腹增强CT :右乳外上象限肿块,多系乳腺癌,胸腰椎体及附件骨盆多发骨质破坏区,多系恶性骨肿瘤, 肝脏多发小囊肿。头颅MRI未示异常。2017-6-2右乳包块穿刺,病理示:查见浸润性导管癌,免疫组化:ER (+) 100%,PR(+) 60%,HER-2 (1+) ,Ki67 (+,12%)。 2017-5-27、 2017-6-20在CT引导下行椎体成形术(T11、 T12、L1 、L3、S1椎体 )。2017-06-14至2017-12-20予口服来曲唑,每28天输注唑来膦酸预防骨不良事件。复查CT右乳肿块较前缩小,MRI胸腰骶椎等骨转移无明显变化,疗效评价稳定。
既往史/家族史:无
入院检查
体格检查:右乳10点扪及约2.5厘米质硬包块,边界不清,可活动,双腋窝淋巴结及锁骨上淋巴结未扪及;心肺腹部(-);腰背部疼痛
实验室检查:
影像学检查:
2017-5-25:胸腹增强CT:右乳包块,多发骨质破坏, 肝脏多发小囊肿。
入院诊断
入院诊断:右乳浸润性导管癌多发骨转移cT2N0M1(Luminal A型)
一线来曲唑治疗半年后:右乳肿块较前缩小,MRI示骨转移灶无明显变化
治疗方案-手术治疗
术前检查:
2017-11-29 乳腺彩超示:右乳9-10点钟乳头旁查见大小约25*17*20mm弱回声团块,
双侧腋窝淋巴结、双侧锁骨上下区未见异常长大淋巴结。
2017-11-29 腹部彩超示:肝内查见数个无回声结节,较大约1.4*1.4cm,边界清楚,
形态规则,内未见血流信号,肝脏囊肿。
2017-11-29 胸部平扫CT:右乳癌,并胸腰椎、胸骨及肋骨转移。肝脏多个低密度灶。
2017-12-15 乳腺X线摄影靶:右乳外上象限肿块,多系乳腺癌。
2017-12-15 头部CT扫描:颅内未见异常。
手术过程及病理检查结果:
2017-12-20 行右乳全切+右腋窝前哨淋巴结清扫
术后病理示:浸润性导管癌,II 级,2.8cm×2cm×1.5cm,切缘阴性,未侵及皮肤表皮,骨骼肌有受累。
前哨1、2均未见癌转移,前哨3淋巴结(1/2)枚查见癌转移。
(Miller-Payne分级系统):3级
免疫组化示:浸润性癌:ER(+,强,约95%)、PR(+,弱,约5%) Her-2(2+) ,FISH(-), Ki-67阳性率约10% 。
术后治疗:术后继续口服来曲唑,每28天输注唑来膦酸。
疾病进展检查结果
术后3个月 第一次复查:肝脏多发转移;肝酶轻度升高,胆红素正常
化疗
一线内分泌治疗半年后原发灶手术,术后3月复查肝转移进展
一线解救化疗:
2018-4-9日开始第一周期TG(多西他赛+吉西他滨)方案化疗
第一周期方案化疗后患者IV度中性粒细胞降低
改行 T(多西他赛,75mg/m2)单药方案化疗。
2018-05-04至2018-8-24共完成5周期单药T化疗5周期,6周期化疗后疗效评价PR 。
化疗后复查
治疗方案-内分泌治疗:
二线内分泌维持治疗至今12个月
2018-09-12:氟维司群500mg肌肉注射,每月一次,首次给药后两周再给予500mg
2018-11-10:氟维司群 500mg +哌柏西利125mg Qd D1-21(28天一周期)+唑来膦酸每月一次
安全性:用药前血常规,肝肾功、凝血功能均正常, 联合哌柏西利后第一周期出现IV度中性粒细胞下降,无发热,患者不愿减量,后续治疗I-II度中性粒细胞下降,考虑与哌柏西利相关。定期复查,肝肾功、凝血功能均正常。
骨转移病灶情况:
多次复查均提示胸腰椎及肋骨结节及片状高密度影
与前片比较,未见明显变化。
病例总结
一线内分泌治疗阶段:本患者为绝经后女性,初诊IV期,乳腺癌多发骨转移 Luminal A型,按照国内外指南,对于HR阳性,HER2阴性的晚期乳腺癌患者,单纯骨转移,无内脏危象的首选内分泌治疗,来延长生存和提高生活质量。首选第三代AI或氟维司群均可,因社保原因,和当时哌柏西利国内未上市,一线内分泌治疗选择了非甾体AI。(北美试验、TARGET试验等研究)
IV期患者是否原发灶手术:目前有争议,但近年来IV期患者原发灶手术比例逐年下降,需慎重选择合适患者。本例患者一线非甾体AI内分泌治疗半年左右疗效SD,因患者分子分型好,较年轻,内分泌治疗有效和手术意愿,行原发灶手术。
一线解救化疗:本例术后3月出现内脏转移(多发肝转移),考虑AI继发性耐药,同时有内脏危象,按照2019年CSCO指南,及时给予了以紫杉类为基础的两药联合化疗,因中性粒细胞IV度抑制,调整为紫杉类单药解救化疗,6周期后病灶明显缩小,达到PR。
二线内分泌维持:经有效解救化疗后,患者肿瘤负荷减轻,从内脏危象转为无内脏危象的内脏转移,骨转移。调整为氟维司群二线内分泌治疗2个月;哌柏西利国内上市后,根据PALOMA-3 研究,及时联合了哌柏西利内分泌靶向治疗,至今维持12个月,疗效SD,患者生活质量高。
结合本病例,从一线内分泌治疗到解救化疗,到二线内分泌治疗,其诊治较为规范,遵循晚期乳腺癌治疗原则。Luminal A型患者对内分泌治疗较敏感,即使出现了继发性耐药,肝脏多发转移,二线内分泌治疗氟维司群+哌柏西利仍然有效,至今维持12个月。而PALOMA-3 研究中,在内脏转移亚组的联合治疗组,中位PFS为8个月。
但本例不足之处:第一,患者多发肝囊肿,术前评估系腹部彩超,未做腹部增强CT,可能存在干扰和评估不足。晚期患者原发灶手术需慎重,选择合适患者,同时需要术前充分评估。第二,肝转移后没做肝脏转移灶的穿刺活检,AI半年耐药,对于未行内分泌治疗的Luminal A型患者进展较快。由于患者肝转移内脏危象需尽快化疗,来不及安排介入穿刺,而化疗后病灶明显缩小,治疗有效未再安排穿刺。
内分泌治疗对于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意义 :
对于HR阳性,HER2阴性的晚期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非常重要,不但可以延长生存,还拥有更好的生活质量。内分泌治疗如果有效,其维持的时间较化疗更长。尤其是现在有了氟维司群,哌柏西利这些更好的药物,进入了AI+,氟维司群+的时代。选择合适的患者首选内分泌治疗,一线治疗尤为重要,有条件尽量给予最好的治疗。而维持治疗也非常重要,也需要尽量联合治疗逆转内分泌耐药,提高疗效。在内分泌一、二线以内联合治疗更好。而多线治疗,内分泌耐药后即使联合CDK4/6抑制剂,疗效也欠佳,可能错失最佳治疗机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