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妇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预防专家共识》解读

2018-01-03作者:壹生综合学院热点
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VTE

头版.gif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妇产科  张震宇  瞿红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而PE是术后患者猝死的重要原因。对于VTE,我们并不陌生,却一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相对于西方国家已经形成的规范的VTE筛查与预防体系,我国近十年来才逐步揭开妇科盆腔手术后VTE的发病特点这层面纱。而《妇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预防专家共识》[中华妇产科杂志,2017,52(10):649-653]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妇科盆腔手术后VTE的筛查与预防无据可依状态的结束。

重视妇科术后VTE

西方国家报道,在没有采取预防措施的内科和外科患者中,DVT发病率高达10%~40%,而DVT继发的PE导致了40%的妇科手术后死亡事件。

我国2006年前报道的妇科盆腔手术后DVT的发生率仅为0.5%~6.78%,均为回顾性、针对有症状患者的小样本C级证据研究。

我们开展了妇科盆腔手术后VTE发病特点与预防的系列研究。早期针对无预防措施患者的小样本前瞻性研究发现,妇科手术后DVT的发生率为15.6%。随后的大样本的研究表明,妇科盆腔手术后DVT的发生率为9.6%,DVT患者中PE的发生率高达46%。

可见,妇科盆腔手术后DVT发生率远高于我们预期,必须引起足够重视,降低VTE的危害,确保手术安全。

了解VTE形成的危险因素,关注高危患者

VTE形成主要与静脉血管壁损伤、血流停滞或缓慢以及血液高凝状态有关。研究表明,患者年龄、罹患恶性肿瘤、静脉曲张、VTE病史、手术时长、制动时长、住院时间等诸多因素都与术后VTE形成有关。

然而,繁杂的原因有时会让我们茫然,到底哪些原因与术后VTE形成相关性更高?我国的证据显示,对于无预防措施的妇科手术患者,术后DVT的危险因素包括6个:年龄≥50岁、高血压、静脉曲张、手术时间≥3小时、术后卧床时间≥48小时、开腹手术。

重视VTE的筛查,降低致死性PE发生

DVT的传统诊断金标准是双下肢静脉造影(VG),但是VG是侵入性检查、价格昂贵,可引起静脉炎、感染、出血、血栓脱落和深静脉血栓形成,造影剂有过敏现象。加压血管超声(CUS)诊断DVT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7%,准确性97%,被誉为无创血管造影术,已取代静脉造影,成为下肢DVT诊断的金标准。而PE的诊断也有了更为简便、易于接受的检查方法,如CT肺动脉造影(CT-PA),超声心动图也可以通过肺动脉压力变化,间接提示PE的存在。这些无创的检查方式的出现,使VTE的筛查成为可能。

近2/3的DVT及PE患者并没有典型临床表现,术后筛查VTE十分必要。我国研究表明,术前DVT发生率为3%,其中60%合并PE,所以,术前筛查也不容忽视。PE诊断成本相对更高,只能在DVT患者中实施筛查,因此对DVT的筛查可以有效提高PE的诊断率。而且,对DVT的预防并非只降低DVT发生率,也明显降低PE的发生率。

现有预防措施虽然可以大幅度地降低术后DVT的发生,但是,并不能杜绝DVT的形成,由于DVT及继发PE所导致的严重危害,我们建议针对具有上述6项因素中一项及以上者进行围手术期筛查,筛查主要针对下肢DVT。根据研究,97.1%的盆腔术后DVT发生于术后1周内,中位时间为3.8±1.7天,故推荐于术后2~7天进行动态加压超声检查。罹患DVT者需要进行相关检查以除外PE,首选CTPA。

预防措施“因人而异”,提高预防效率

减少VTE的危害重在预防,基于风险分级的预防可以提高预防效率。Caprini评分是目前国际常用的VTE风险评估模型,根据危险因素和赋值计算总分,其危险度分级为低危(0~1分)、中危(2分)、高危(3~4分)和极高危(≥5分)。考虑到东西方人种特征、妇科疾病特点以及医学技术水平等存在差异,我们提出基于我国妇科手术数据的G-Caprini(Gynecological Caprini)评分,将上述6项危险因素每项赋值1分,根据积分之和,将患者分为4个风险等级(表),依据患者所处风险等级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4.png

对于术后VTE预防,应建立良好的管理体系,医者与患者共同努力,手术时应补足体液、减少创伤、严密止血、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必要时手术区域留置引流管,患者术后尽早下床活动,术后应尽可能不用止血药。

高危、极高危患者的预防尤其值得注意,机械和药物预防均可以降低DVT的发生率,但是药物预防降低幅度更大,PE发生率更低。

在采取预防措施之前,应先进行出血风险评估,对于无明显出血风险的高危组患者,建议首选药物预防;无明显出血的极高危组患者,建议机械与药物联合预防。肿瘤患者术后进行药物预防已得到认可,需要注意的是预防时间应充足,达到 4周。对于围术期下腔静脉滤器的应用,我们认为不应将其列为PE的常规预防措施。

本共识的特点

基于大量国内研究证据而制定的,符合我国人群特点  关于DVT的筛查与预防研究我国起步较晚,以往只能参考美国胸科医师学院(ACCP)及美国妇产科医师学院(ACOG)的相应指南,由于种族与生活习惯的差异,我国人群与西方高加索人群在VTE的发生特点及诊断技术方面存在差异,在VTE的预防方面,不宜照搬国外的经验与指南。近十年来,我们开展了妇科手术后VTE发病特点与预防的全面研究,本共识正是基于大量国内研究证据而制定的,符合我国人群特点。

G-Caprini风险评分系统体现了人群与手术部位的特征  关于DVT的风险评估,Caprini评分系统是西方国家广泛采用的评估系统。但是Caprini评分系统纳入风险因素多,评估过程较为繁琐;Caprini中证据来源主要为内科住院患者、骨科手术、普外科手术、泌尿外科患者,对妇科盆腔手术后人群适用性受到一定限制。根据我国妇科手术人群DVT发病特点对Caprini评分系统的修正而形成的G-Caprini风险评分系统,风险项目更加符合我国妇科手术人群,实施风险评估快速简便,易于临床推广应用。

本共识专注于接受妇科盆腔手术人群,易于推广使用  由于VTE为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的严重手术并发症,近十年受到呼吸内科、血管外科的高度重视,外科系统也相继制定出版了我国的VTE防治指南,如《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中国普通外科围手术期血栓预防与管理指南》。由于疾病及手术特点差异,有必要制定更加符合妇科手术特点的防治规范。本共识仅推荐应用于接受妇科盆腔手术的患者,不推荐用于外阴小手术、宫腔镜手术的患者。

对于妇产科专业的医务人员来说,VTE是个陌生的疾病,但是VTE严重危害妇科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安全,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PE导致的孕产妇死亡目前尚属待认识地带,我们应该对VTE在妇产科领域内的发病特点、诊断措施及预防策略进行深入研究、探索,不断丰富我们的临床证据,使本共识逐步完善。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