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病史摘要
年龄:68
性别:女
婚姻状况:已婚
生育状况:已育,其他不详
主诉:确诊乳腺癌17年余,头晕2天。
现病史1:患者于入院前17年余,在无明显诱因情况下发现左乳出现一无痛性肿块,未予重视,于2002年2月肿块出现溃烂,但因未婚羞于就诊,致肿块逐渐增大,溃烂加深,并出现刺激性干咳时来院就诊。入院体检中发现左乳溃破,呈菜花状,糜烂,流脓,予胸部CT示:左乳腺癌 两肺转移,无手术指征。
现病史2:患者于2002年12月4日起来我科化疗,前后共18次。开始每月1次,共7次,后改为每2月1次,共10次,再间隔4月1次,方案:前IFO 1.0 qd*3天;美安0.4 0-4-8h*3天;表柔吡星60mg qd*3天;5-FU 500mg qd*3天;PYM 8mg d1,4,8,11;强的松 10mg tid*14天。后为:CTX 600mg d1,8;MTX 20mg d1,8;氟脲苷500mg d1,8;VDS 4mg d1,8;强的松 10mg tid*14天,末次为2006年5月10日,方案: CTX600mg d1,8;MTX20mg d1,8;盖诺30mgd1,8;氟脲苷500mgd1,8;强的松10mg tid*14。期间又行介入治疗5次,方案:MMC 8mg;DDP 60mg,化疗后咳嗽消失,左乳房溃烂愈合。期间又因周身不适,ECT示:胸椎转移,放疗15次,200GY/次。行上述治疗后无明显毒副反应,平日一直服用中成药抗癌。
现病史3:2007年10月患者常规复查时B超示:肝内低回声团,胸片:心肺膈未见明显异常,两侧肩胛骨下角骨质密度不均匀,于07年10月24日进一步查上腹部MRI:乳腺癌 肝、腰胸椎多发转移瘤,左肾上腺区胰尾后下方占位性病变,转移瘤可能大,为进一步治疗于07年11月1日起来我科开始静脉化疗,每月1次,共8次,末次08年7月17日,方案:择菲1.0D1,8,CTX400mgD1,8,盖诺20mgD1,8,PRED10mg tid×14D,化疗后无明显不适反应。
2008年8月29日、9月25日起再次行2疗程静脉化疗,用药:泽菲1.0 d1,8,盖诺 20mg d1,8,HCPT 10mg*5D,化疗后患者无不适主诉。2008年10月29日和12月5日更换方案后再次行静脉化疗,用药:艾素40mg,d1,8,艾恒150mg,2009年1月9日、2月11日再次行静脉化疗,方案:艾素40mgd1、8+艾恒150mgd1+THP 40mg d1。化疗后无明显不适主诉。后间断行数次化疗,具体不详,长期门诊随访。2014年3月收治我科,2014-3-3胸部CT平扫+增强:1 左侧乳癌,伴肋骨、胸椎和肝脏多发转移; 2 两下肺胸膜下肺间质增厚。2014-0313上腹部MRI:1.肝脏多发转移瘤; 2.左侧肾上腺区肿块,转移瘤可能。考虑病情较前略有进展,2014年3月起每月予天晴依泰治疗骨转移1次,口服希罗达3粒 bid1疗程。
现病史4:2014年9月12日左胸壁穿刺病理:(左胸壁)纤维脂肪组织中见一上皮细胞巢,结合酶标提示乳腺导管上皮{ER个别(+),CK(+),GCDFP-15(+),CD68(-)},但因组织太少,肌上皮及基底膜标记无法显示(P63,SMA),并且上皮巢周维无纤维反应,难以明确乳腺癌复发。 免疫酶标:CK34BE12(+),CD34小血管(+),PR(-),C-erbB-2(-),Ki67:1%。 2014-09-25开始行口服化疗,方案:希罗达300mg bid po d1-21+甲地孕酮 早3Co qd po、晚4Co qd po。
2014年11月25日入院拟行第三次希罗达口服化疗,但患者体力状态欠佳,并且肿瘤标志物上升,故予以暂停。予定期使用中成药鸦胆子等抗肿瘤治疗,经治疗后,肿瘤标志物均正常.
2017年10月患者出现乏力,CA15-3异常升高,胃纳差,无发热。复查颈部淋巴结:双侧颈部低回声团--转移性淋巴结可能。建议患者调整内分泌治疗方案,改用氟维斯群500mg/月肌肉注射治疗,首月2次。首次使用时间(2017年10月20日)。入院前2天出现头晕,肢体无力,乏力倦怠,无恶心呕吐,今为氟维斯群治疗,由门诊拟“ 左乳癌”收治入院。
既往史/家族史:有糖尿病史13年余,目前皮下注射胰岛素,口服二甲双胍、阿卡波糖,血糖控制尚可。有高血压病史7年余,服比索洛尔,血压控制稳定。脑出血后后遗症病史5年余,遗留左侧肢体肌力下降,行走不稳,生活尚自理。肾功能不全史3年,平素服用肾衰宁。否认慢性乙型肝炎病史;否认外伤史;预防接种史不详。否认输血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入院检查
体格检查:神清气促,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廓对称,左乳皮肤橘皮样改变,色素沉着,见陈旧性疤痕,右乳正常。右肺呼吸音粗,左肺呼吸音低,及细湿罗音。心率80次/分,律齐,全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肝区及双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无浮肿。
实验室检查:
肿瘤标志物CA15-3变化趋势:
患者初次入院时采集的影像学检查由于时间较长,系统更换而遗失,故采用CA15-3来体现病情的进展情况。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乳癌病 气血两虚型
西医诊断:乳腺癌 cTxNxM1(肺、骨、肝)Ⅳ期
治疗方案-内分泌治疗
2017年10月患者出现乏力,CA153异常升高,胃纳差,无发热。复查颈部淋巴结:双侧颈部低回声团——转移性淋巴结可能。
建议患者调整治疗方案,改用氟维斯群500mg/月肌肉注射治疗,首月2次。首次使用时间(2017年10月20日)。
疾病进展检查结果
病例总结
1.该患者自2002年发现转移性乳腺癌至2014年间一直采用静脉化疗、口服化疗及中成药的间歇综合治疗,2014年行末次化疗时自觉化疗不耐受,遂改用中成药鸦胆子等抗癌治疗
2.患者于2017年10月复查发现CA15-3升高,双侧颈部低回声团,考虑淋巴结转移,因此改用氟维司群进行内分泌治疗至今。其间除CA15-3升高外,没有发现其他转移灶,原来的肺、肝、骨转移灶相对稳定,用药之后效果较好。
3.患者治疗方案的制订依据NCCN指南。
4.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在保证疗效的同时,更加注重患者的生存质量。对于本病例患者,病情进展较缓,且氟维司群前未经内分泌治疗,因此虽然该患者转移灶较多,但在氟维司群的控制下较好的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同时极大的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使患者免于忍受化疗相对较多的毒副作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