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病史摘要
年龄:55岁
性别:女
婚姻状况:已婚
生育状况:G1P1
主诉:左乳肿物半年余
现病史:2007-08患者自诉可触及左乳肿物半年余,2007-08-10于我院行左乳癌根治术。为进一步诊治,就诊于我院门诊,门诊以“左乳癌术后 ”收入我科。患者神志清,精神可,饮食,睡眠无异常,大小便无明显变化,体重无明显增减。
既往史/家族史:无特殊
体格检查:一般状态良好,步入病房,神清语明,皮肤粘膜未见黄染,无出血点,双肺呼吸音清,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肝区疼痛,反跳痛及肌紧张,移动性浊音(-),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水肿,活动自如,泌尿生殖系统未见异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左乳缺如,左胸壁可见一18cm术后疤痕,愈合良好。
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
术后检查
术后病理:(左乳)浸润性导管癌I级,腋下淋巴结0/21.
免疫组化示:ER(-),PR(+),Her-2(-),Ki67(+)10%左右,
治疗:TE方案(盐酸表柔比星注射液(艾达生)(100mg ivgtt) +多西他赛(多帕菲)(120mg ivgtt)),化疗6周期(2007.9.4-2008.1.16)。
第一次复发
检查:2018-06-14患者因自觉骨痛行全身骨扫描,核医学报告单示:全身骨骼显影清晰,结构对称,放射性分布不均,颅骨、双肩、胸骨、椎体、肋骨、四肢骨见多发、不规则异常性浓聚。多发骨代谢异常活跃,考虑多发骨转移瘤。考虑骨髓穿刺的困难程度,未行病理穿刺。
治疗:2018-07至2019-02口服来曲唑(2.5mg/次 1日/次)。
2019-2患者自感肝区不适半月余。
入院检查
影像学检查
2019-02-13超声示:肝多发实质占位(考虑M),胆胰未见明显异常,双锁上多发淋巴结肿大,双腋下未见肿大淋巴结。左乳缺如,右乳腺体增生(BI-RADS I类)。
2019-2-14行超声介入穿刺报告示(肝)见低分化癌,不除外转移来源。免疫组化示:ER(+)阳性细胞约占70%,染色强度为中,PR(-),HER-2(1+),Ki67指数10%,p53(-),GATA3(+),GCOFP-15(-),GYP-3(-)。
2019-03-08CT示:肝实质内见多发类圆形异常密度影,边缘模糊,轻度强化,最大者大小约30*25mm,片中所及骨质弥漫性破坏,密度增高,纵隔及右侧腋下多发小淋巴结,最大者短径约9mm。考虑患者发生第二次进展,发生肝多发转移瘤,多发骨转移瘤。
入院诊断
左乳癌术后:肝转移、骨转移
治疗方案-内分泌治疗
现计划:2019-3-25给予患者派柏西利(125mg1次/日 po d1-d21)+氟维司群(0.5g IM首次按d1 、d15、d29予以治疗),之后每28天1次。
用药后2个月复查
2019-05-08CT示:
患者肝转移瘤肿物与2019-3-08相比较前缩小,最大者由30*25mm缩小至23*15mm ,且病灶数量也有所减少。
用药后7个月复查
2019-10-31CT示:
患者肝转移瘤肿物与5-08相比进一步缩小,最大者由23*15mm缩小至19*12mm ,且病灶数目也进一步减少。
病例总结
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应综合考虑肿瘤本身、患者机体状态及现有治疗手段等多种因素。一般情况下,在发生转移后需要再次取病理,复核免疫组化类型,根据所得的病理类型给予正确的治疗。从该病例可以看出,患者的两次免疫组化结果并不完全一致,但二次病理激素受体为阳性,内分泌治疗有意义。
内脏危象的定义为:不但有内脏转移,而且还可通过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评估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患者虽然发生了内脏转移,但并不属于内脏危象,按指南推荐该患者仍适合内分泌治疗。患者一线内分泌治疗6个月后出现进展,出现继发性内分泌耐药,因此后续内分泌治疗应选择靶向联合内分泌治疗的方式。
MONALEESA3研究显示:对于绝经期后,既往接受过≦1线内分泌治疗的HR(+),HER(-)患者,氟维司群单药获益可达40个月,PFS可达9.3个月。对于单纯骨转移,无内脏危象的激素受体阳性患者,氟维司群为目前最优单药内分泌治疗药物。此外,氟维司群与其他内分泌药物联用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近期研究显示它与CDK4/6联合PFS可达9.3个月,OS可达46.7个月。作为一种新的雌激素受体拮抗剂,氟维司群无论是单药治疗还是与其他药物联用,都可显示出良好的疗效。由于患者出现了内脏转移,根据患者病情及既往治疗,我们优先选择氟维司群与CDK4/6抑制剂联合治疗。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