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报告者: 陈荣昌 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原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 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时间:3月24日上午09:30-10:00
地点:中华厅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常见疾病。2003年SARS的暴发流行,揭示了急性传染性肺部感染性疾病可能对人类健康存在重大的威胁。近10多年来,新的流感病毒株、人感染禽流感等时有出现。这些病例都隐藏在下呼吸道感染的病例中。
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较好的疾病控制体系,但只能对哨点医院进行监测和出现流行后进行应对,并不能对临床上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例进行常态化检测,所以无法解决散发或早发的病例。呼吸与危重症专科医师在此类疾病的诊治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首先,负责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的常规诊治,是一线面对此类患者的专科医师。在临床实践中,能够监测此类患者的流行病学情况,发现特殊或疑似的病例,及时进行排查。通过临床特征与流行病学特点,结合对初始抗细菌感染无效的特点,筛查出需要进行相关病毒检测的人群。其次,呼吸道病原学检测是学科常态化的工作。过去主要是针对重症病例或初始治疗失败的患者进行细菌学的检测。需要提高对呼吸道病毒检测的意识,针对疑似的病例及早开展病毒相关的检查。再次,危重症救治平台可以有效应对此类疾病的重症病例的救治问题。常态化开展高流量氧疗、无创通气、有创通气(肺保护通气策略)和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危重症患者的生命支持技术,满足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重症患者救治的需求。
通过建立面向临床的呼吸道病毒检测平台,可以解决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问题,也有利于早期发现此类病例。全方位的病毒检测方法都可以用于临床,包括早期的病毒相关抗原检测、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培养,以及恢复期血清特异性抗体阳转或4倍以上的增高,需要结合疾病的不同时期合理选用。建立疑似病例排除的工作流程和病毒检测的通畅流程,是落实“四早”防控策略的关键问题。建立“平战结合”的呼吸道传染病隔离病房和常态化开展重症病例救治的负压病房,为应对此类疾病提供平台支持和熟练的医疗队伍。建立管理规程和定期的演练可以做到“有备无患”。同时,探索重症病例的危险因素和预测体系为合理使用收治患者的医疗资源具有重要的意见。通过多中心的合作,探索一些新的治疗方法,例如:高中和病毒能力的血浆输注等,将会为未来的治疗方法优化提供科学的依据。最终实现有效应对急性重大呼吸道传染病,最大限度降低病死率和对社会安定的影响的目的。呼吸与危重症专科医师在此防控体系中应该起主力军的作用。
专家简介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第四届呼吸危重症论坛主席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