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基层中医药慢病防治第十一期丨基层发力,多维施策,中西医结合深化慢性病管理模式

2025-05-16作者:巴山中医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及疾病谱的转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等)已成为威胁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慢病防控“第一道防线”,承担筛查、管理、教育和康复等职能。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优化慢病管理模式、推动中西医协同防治,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关键。近年来,国家推进分级诊疗,强化基层服务体系建设,中医药在慢病管理中展现独特优势。


为此,中国医学论坛报社特发起“基层中医药慢病防治”项目,邀请基层医师围绕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病展开访谈。现整理第十一期精粹如下。


专家简历




滑动查看完整简历


心律失常的临床诊疗与中西医结合治疗


北京市丰台区西罗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李玉平主任谈到,室性早搏分为结构性和非结构性心律失常,前者由心脏结构改变引发,需药物干预;后者多为功能性,有时仅需心理疏导或观察。对于需要药物治疗的室性早搏,要个体化方案。西药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快但使用不当易引发严重心律失常,如尖端扭转性室速。参松养心胶囊作为中成药,治疗心律失常优势明显,其基于生脉饮加减,对心气不足、心血瘀阻等引发的心悸、气短、焦虑、失眠等症状效果良好,且能快慢兼治,安全性高,广获中国专家共识推荐。


北京市丰台区云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刘玉霜主任指出心律失常的诊疗需建立在精准评估基础之上。对于心室率偏快的患者,24小时心电图监测是制定治疗方案的关键依据,同时结合电解质及心脏结构检查结果。治疗方面,可优先选用β受体阻滞剂控制心室率,同时辅以参松养心胶囊等中药治疗以改善症状。针对心率缓慢的病例,则应以参松养心胶囊为主导,通过多靶点调节实现心率稳定和生活质量改善。


北京市丰台区和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万丽霞主任强调室性早搏的治疗需兼顾症状缓解与病因干预。在药物选择上,对于复杂病例提倡中西医结合方案,如通过参松养心胶囊的协同作用增强疗效。参松养心胶囊含人参、麦冬等成分,可益气养阴、活血通络、养血安神,能改善心脏血液循环,降低心肌细胞自律性、兴奋性和传导性,矫正心律失常,患者症状缓解或病情减轻后可停药,但需监测心室率并定期复查动态心电图。



基层医疗中的慢病管理与用药保障


在家庭医生签约制度落实方面,北京市丰台区右安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朱丽主任提出六大举措:夯实服务能力,强化慢病管理、跨学科知识培训,统一健康管理模板;构建多学科团队,整合护士、药师、公卫医师及专科资源,实现分层管理;借助智能化手段,实现数据共享与实时监测;畅通转诊路径,明确流程并全程追踪,保障危急重症优先救治;通过社区科普与政策激励提升居民签约积极性;完善绩效考核,将居民满意度、慢病控制率纳入评估,向偏远地区及高强度团队倾斜资源。家庭医生签约需从“有形覆盖”转向“有效覆盖”,通过能力提升、技术赋能与制度创新,真正成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北京同仁堂第二中医医院王俊华主任聚焦用药保障“最后一公里”。指出基层处方流转不畅、配送效率低、支付环节不便捷等问题,关键阻碍是医院与社会药房信息系统兼容性差。为解决该问题,应推动信息系统标准化建设,引入智能审核系统;与多家配送公司合作,采用智能配送管理系统;与医保部门沟通实现医保支付全覆盖,加强与支付平台合作保障支付稳定。同时,从规范中药集采带量模式方面,强调以合理用药为核心构建临床支持体系,以保证供应为底线优化采购管理流程,以绩效考核推动临床主动使用。


中医药的持续发展与传承创新


北京市丰台区右安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朱丽主任认为,中医药传承创新需“传承与创新双轮驱动”,坚守师承教育与经典研习,如推动中医师承教育与专长人才培训项目发展。中医药在“治未病”思想和多元化治疗方案方面是健康中国战略的独特优势。各地应积极完善医疗保障制度,以支持中医药的发展,释放其在经济社会中的价值,并带动相关产业助力农村经济的振兴。同时,应加大科研力度,研制具有专利的药品配方,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最终,实现政府与基层的协同实践,共同绘制发展蓝图,并通过多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



小结


基层医疗作为慢性病防治的主战场,正通过中西医协同创新实现诊疗模式突破。从精准诊疗到全程管理,参松养心胶囊等中成药与西医手段形成互补,既发挥中药多靶点调节优势,又规避西药致心律失常风险。家庭医生签约制度的深化,实现了从疾病治疗向健康维护的转变。随着师承教育推进和经典方剂现代化研究,中医药在慢病管理中的独特价值将持续释放。未来,需进一步强化政策协同与技术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基层慢病防控体系。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