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周展教授聚焦生活方式干预:强调术后随访需涵盖全身状态、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评估,前两年每3-6个月随访一次,五年后年度随访。戒烟被视为关键预后因素,电子烟等替代品无效,需彻底戒断。运动康复强调梯度化:术后即日启动早期活动,1-2周进行呼吸训练,2周后开展有氧运动,晚期患者推荐呼吸操、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饮食管理倡导多样化膳食结构,保证优质蛋白与膳食纤维摄入,限制高脂饮食,避免煎炸腌制食品。
戴祖建教授解析早期筛查策略:指出早期肺癌五年生存率达77%-92%,远高于晚期10%-36%。低剂量螺旋CT为筛查金标准,原位腺癌及微浸润腺癌十年疾病特异生存率可达100%。高危人群界定包括长期二手烟暴露者、累计吸烟超20包年者、40-80岁合并慢阻肺/肺纤维化/肺癌家族史等危险因素者。
严威教授阐述呼吸科多学科协作价值:在肺癌MDT模式中,呼吸科承担诊断分期、技术操作(如支气管镜活检)及并发症管理核心职能。特别强调肺癌患者常合并慢性病(如COPD、高血压),需通过多学科会诊制定个体化方案,提升治疗耐受性及生存质量。
黄艳芳教授开展科普教育:明确肺癌为原发于支气管-肺泡的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占85%。高危人群除吸烟者外,职业暴露、遗传史、肺病史及女性厨房油烟暴露均需重视。推荐45岁以上合并高危因素者定期进行低剂量螺旋CT筛查,并根据结节大小、形态特征制定随访或干预策略。
本次访谈完整呈现肺癌全病程管理各环节的学术共识,凸显早期筛查、多学科协作、生活方式干预三大核心维度,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指引,彰显福州肺科医院在肺癌规范化诊疗领域的学术引领作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