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重度贫血患者,喜食泥土、树叶甚至大便!原因何在?

2022-12-31作者:壹声资讯
非原创

作者:重庆市三峡医专附属中医院 郭绪平


案例经过


2022年11月21日中午,接诊了一个推着轮椅来查血常规的66岁的女性患者,其全程无语,如果家属不说她有老年痴呆,我看不出。


这个患者面色苍白,明显的贫血貌,皮肤露出来的部分未看见明显的异常,抽完血,上机,结果很快就出来了。血常规结果显示,嗜酸性粒细胞28%↑、HB 22g/L↓↓、HCT 9.0↓↓、PLT 410×109/L↑,明显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小板增多,如图,可见粒细胞内染成两种颜色的嗜酸性颗粒,紫黑色颗粒较多。


image.png


红细胞形态明显偏小,苍白区明显扩大,由于HB 、HCT极度低下(危急值),酸性粒细胞明显增高,与临床沟通并提示临床排除寄生虫,叮嘱开单医生一定在大便常规单子上注明查找寄生虫(现在生活水平好了,检验科几乎很少查到寄生虫,如果不特别提醒,极容易漏检)。


由于贫血严重,患者当天由门诊转入了住院,以下为患者的诊疗信息:


患者王XX,女,66岁,因“乏力、心累1+月”于2022年11月21日入住我院内科,患者神清,精神萎靡,贫血貌,面色苍白,无法交流,心累,乏力,站立步态不稳,饮食一般,二便调,夜寐欠安。患病以来体重下降,具体不详。


既往史:反复贫血多年,具体不详, “老年痴呆”6+年,交流困难,记忆障碍,不认识人,生活不能自理。家属述:三年前因重度贫血在当地所在医院包括三甲医院行各种检查,均未明确诊断,患者多次接受输血治疗,有所好转,但出院以后病情反复。


入院查体:T 36.4℃、P 80次/分、R 18次/分、BP 122/72mmHg。轮椅推入病房,神清,精神萎靡,面色苍白,结膜苍白,甲床肢端苍白,表情痛苦,反应迟钝。听诊双肺呼吸音诚弱,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80次/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中上腹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四肢肌力正常,病理征未引出。双下肢水肿。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弦。


辅助检查:2022-11-21 血常规(五分类):白细胞数目(WBC) 7.33X109/L、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 23.30%↑、嗜酸性粒细胞数目(EOS#) 1.71X109/L↑、红细胞数目(RBC) 1.35x1012/L↓、血红蛋白浓度(HGB) 24.00g/L↓↓、 红细胞压积(HCT) 9.20%↓↓、 血小板数目(PLT) 408.00X109/L↑。肝功:白蛋白(ALB) 32.00 g/L↓,电解质:铁(Fe) 1.70umol/L↓↓。


入院再次查血常规,结果如上,跟门诊查的结果差不多。


由于患者当天未及时送检大便 ,我交了班。由于基层岗位基本都不固定,加上疫情,工作忙,没有及时跟踪此人,直到患者入院第三天,临床医生打电话通知我,下病房推骨髓片,我马上问是哪个患者,结果医生告诉我就是王某某。我愕然,立即问大便结果,临床回答大便正常。我怀疑有漏检可能,建议临床再次送检大便常规,亲自检查 。


结果:大便常规:棕色软便,隐血阴性,直接涂片可见透明无色,椭圆形,60X40μm,,壳薄,内含2-8个卵细胞,以4个以上最常见,卵壳与细胞之间有空隙,确认是钩虫卵,并可见正在细胞内孵化的钩蚴,1-4个/HP,并见大量结晶,可见少量夏科莱登结晶,如下图所示:


image.png


image.png


把新鲜粪便放置28度孵箱过夜,可见较多含幼虫的卵细胞和1-2/LP条幼虫。


image.png


真相算是大白了,同时临床送检的骨髓检查结果也排除了酸性粒细胞白血病可能,结果如下:


image.png


骨髓象提示:粒红两系增生活跃伴嗜酸性粒细胞比例略偏高(考虑IDA,建议查血清铁、血清铁蛋白,并结合临床、寄生虫相关检查)。从上述实验室检查,临床明确了诊断并进行了相应的治疗。


诊断及治疗


1.严重钩虫病、2.极重度缺铁性贫血、3.老年痴呆、4.肺部感染、5.阿苯达唑驱虫、6.明确诊断后,临床用驱虫药治疗了3天,并连续输注红细胞悬液每天400毫升(同时口服铁剂),患者由原来的22g/L涨到了88g/L,而且能够自由下床活动,乏力明显减轻,患者急于出院回家康复,未来得及再查一次大便常规,不过说好复诊。


案例分析


患者因钩虫感染引起极重度贫血,伴上腹部疼痛,(此次消化道症状不明显,两次大便隐血均为阴性,推测感染性的虫子在当时肠道的载量低,而去了其它地方比如血液循环系统,老年痴呆是否由于虫体的移行所致,还需要进一步检查,患者当时就诊的目的就是来输血,排斥做其它检查)其贫血原因主要是慢性失血、小细胞、低色素、血小板高、血清铁低,符合缺铁性贫血的特征。


钩虫感染是确诊了,但临床一直没找到感染源头,我试着拨通了家属电话,普及了钩虫病的相关知识(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试着提醒家属道出一切引起该疾病的可能线索,终于家属告诉我一条重要线索:


其母王XX,59岁那年莫名的忘事,由于其父患癌,子女们也没在意,其父死后,子女们无暇顾及,后将其母送到养老院托管。养老院的环境一般,每次探望均发现其母喜欢抓地上的叶子、泥土吃,甚至自己解的大便也吃。子女以为母亲肚子饿,还经常把枣子往母亲手里塞,哪知,母亲还是喜欢抓地上的叶子、泥土吃。子女以为是母亲痴呆病引起的,哪里知道这就是严重的异食癖,多由感染寄生虫引起,是一种神经精神反应。家属还告知,其母退休前是收购废品的,什么东西都徒手去拿,从来不注重防护。这些重要的线索仔细捋一捋,只要稍微懂点医学常识的人,就会高度怀疑是寄生虫病。


患者为何喜欢吃树叶、泥土?甚至自己的大便?这与钩虫病有什么内在关联?


钩虫病


  • 钩虫病小常识


钩虫病是由钩虫寄生人体小肠所引起的疾病。临床上以贫血、营养不良、胃肠功能失调为主要表现,重者可致发育障碍及心功能不全。寄生于人体的钩虫主要为十二指肠钩口线虫或美洲板口线虫。


  • 钩虫病分幼虫致病和成虫致病,病因


1.幼虫的致病作用:幼虫侵入人体皮肤可引起钩蚴性皮炎,局部皮肤可出现小的红色丘疹。


2.成虫引起的损害钩虫成虫以口囊吸附在小肠黏膜绒毛上,以摄取黏膜上皮及血液为食。成虫经常更换吸附部位,并分泌抗凝血物质,故被钩虫吸附的黏膜不断渗血,引起慢性失血和血浆蛋白丢失。


  • 临床表现


1.幼虫致病的临床表现


主要是钩蚴性皮炎和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


①皮肤损害:钩蚴侵入皮肤时,局部有痒疹及匍行丘疹或小疱疹。由于抓痒可引起继发感染,局部淋巴结亦可肿大。


②内脏损害:当蚴侵入血液循环在体内移行时,可引起蠕动移行病及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2.成虫致病的临床表现


①主要包括慢性失血所致的贫血症状和肠黏膜损伤引起的多种消化道症状,少数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极个别患者出现精神症状。


②大多数患者于感染后1~2个月出现上腹隐痛或不适,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腹泻、消瘦、乏力等。偶有发生消化道出血者,表现为持续黑便,常被误诊为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③贫血是钩虫病的主要症状。重度感染后3~5个月后逐渐出现进行性贫血,表现为头昏、眼花、耳鸣、乏力,劳动后心悸与气促。患者脸色蜡黄,表情淡漠。心前区收缩期杂音,血压偏低,脉压增大,心脏扩大,甚至出现心力衰竭。重症贫血伴低蛋白血症者常有下肢水肿,甚至出现腹水与全身水肿。部分患者还可出现异嗜癖,如食生米、泥土等。


  • 钩虫贫血机理


1.虫口囊内有钩齿或板齿咬附、破坏肠粘膜并吸血。


2.钩虫吸血时,分泌抗凝素,加重血液的丢失。


3.因钩虫寄生造成人丢失的血量,为吸血量、移位伤口渗血量、咬附点渗血量和偶尔肠黏膜大面积渗血量的总和。


4.钩虫破坏肠黏膜,影响营养成分的吸收,加重贫血的发生。


5.宿主全身营养不佳时,虽有少量钩虫寄生,也可出现贫血。


6.成虫借虫囊内钩齿咬附在肠黏膜上,以血液、组织液、肠黏膜为食,在人体内一般可存活3年左右,个别报道美洲钩虫可活15年。这也是慢性失血的重要原因。


  • 钩虫病实验室诊断


粪便中检出钩虫卵或孵出钩蚴为确诊依据。直接涂片简单易行,饱和盐水浮聚法为钩虫病首选诊断方法。钩蚴培养法检出率与饱和盐水浮聚法相近。


从上面的钩虫感染的临床表现来看,成虫引起的贫血是钩虫病的主要症状,重症贫血伴低蛋白血症者常有下肢水肿,甚至出现腹水与全身水肿。部分患者还可出现异嗜癖,如食生米、泥土、树叶等。


医学上把喜欢吃非食品类的物质如树叶、泥土、滥布等习惯,统称为异食癖,异食癖指患者食用常规无法食用的东西,如树叶、沙子、泥土、塑料、大便等,属于一种病态过程。异食癖患者多与缺乏铁等营养元素相关,严重钩虫感染患者,慢性失血,导致血清内铁和储存铁耗尽,引起神经精神紊乱,至喜吃异物,一般补充铁剂和大量输血后症状得到缓解甚至消失,本例患者在贫血得到纠正后,无异食癖现象发生。那么此患者喜欢吃树叶、泥土等行为是典型的一种钩虫感染所致的临床表现。


有研究报道,异食癖个体在颞中回的后部有病变,颞叶损伤后的语义记忆缺陷与异食癖有关[3],证明老年痴呆与异食癖有关联,由于患者未做更多的检查,无法证实老年痴呆是钩虫损伤所致。


思考


本例患者血清铁低,血色素极度低下,饮食尚可,体重却莫名低下,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严重的异食癖,可见钩虫卵和幼虫。诊断此病不难,治疗一般也较容易,患者患重度贫血至今已3年多,却辗转各大医院,诊断不明确,靠输血续命。


一个十几元的大便常规就可以诊断的疾病,却花费巨资检测;很便宜的驱虫药,却花费高额的费用才能减轻患者暂时的痛苦,值得我们深思!


其中可能有患者及家属自身的原因,比如开了大便检查未做,或者没有及时送检,此患者听说采集过肛拭子,也许是标本太少,大便检查无异常,但后面多次就医,没有机会做大便常规吗?另外患者严重的异食癖,临床医生为何不知?是家属有意隐瞒还是医患沟通太少?


作为检验人的我们是不是也有漏诊的可能,工作繁忙,自动化程度高,忽略了基础的形态检查;作为检验人的我们是不是有把患者结果综合分析的习惯?此患者嗜酸性粒细胞高,是不是要考虑到寄生虫可能,如果患者没有及时送检有利于诊断的标本,检验人可不可以沟通交流?不仅是标本,还有疾病发生演变过程,相信只要有利于患者的诊断,患者应会配合,因为我们不求回报,只求患者能够健康地走出医院大门。



来源:检验医学网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