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跨学科对话:SGLT2i助力心肾代谢疾病一体化管理

2025-03-20作者:liuy资讯

春风送暖,万象更新。2025年3月15日,“健康中国2030-心肾代谢联合诊疗研讨会”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联袂举行。本次会议汇聚了众多在心、肾、代谢疾病领域拥有丰富经验和深厚造诣的专家,共同深入探讨了心肾代谢疾病 (CRM) 综合管理、治疗方案和未来发展方向。

会议伊始,三地心、肾、代谢领域的大咖专家进行线上联动,由陈纪言教授、洪天配教授、丁小强教授和汪年松教授共同主持,各位专家分别从本专业的角度出发,就“心-肾-代谢一体化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心内科的钱菊英教授强调了CRM疾病具有共同的危险因素,相互影响,期待有一种手段在管理风险因素的同时,带来心肾获益。临床药物如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 (SGLT2i) 已经证实针对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均有心肾获益,期望未来有更多的药物为更广泛的患者带来获益。心内科的张福春教授则指出,临床不仅应重视CRM理念,而且要践行CRM理念,心内科医生在门诊中要加强CKD的筛查,对于复杂的患者应建立多学科诊疗 (MDT) 团队。他还提出,CRM的理念应从医生和医院的角度,贯彻患者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内分泌科的李延兵教授强调,要高度重视CRM理念,同时关注风险因素及共患疾病,将SGLT2i等作为基础治疗,并根据患者个体化加用其他药物,可能会产生更好结局改善。内分泌科的陈海冰教授更聚焦于CRM理念的落地,强调三个学科医生高度重视,从内心真正接受对患者进行综合管理,内分泌科的医生不仅要重视血糖管理,也要进行心血管和肾脏评估,按照相应指南的指导进行风险评估、随访管理。

肾内科的孙倩美教授认为CRM一体化管理概念的提出非常重要。她通过自己的临床经验强调早期发现 (如微量蛋白尿、eGFR动态评估)、早期干预的重要性。除了管理共同的危险因素外,还需通过加强科普教育、选择具有心肾获益的药物如SGLT2i、多学科合作等给患者带来更多获益。肾内科的梁馨苓教授强调了多学科合作在疾病早期识别中的重要性,如表现为肾小管病的糖尿病肾脏疾病等临床中不易识别的特殊情况,要及时转诊,与多学科同道进行MDT。在临床用药方面可选择具有抗炎延缓纤维化作用的药物如SGLT2i等。

在不同分会场,多位专家进行了干货满满的精彩分享,为与会者带来了一场亮点纷呈的学术盛会。

优化GDMTCRM一体化管理的核心

尽早应用SGLT2i

内分泌领域专家李晓牧教授、陶红教授和陈宏教授CRM的疾病负担视角出发,强调了临床应重视多学科协作,改进指南指导的药物治疗 (GDMT) 实施,以实现CRM一体化管理

CRM疾病负担形势严峻,SGLT2i在CRM一体化管理中具有重要价值

CRM是全球范围内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具有很高的疾病负担。CRM疾病通常结伴而行,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任一系统的损伤都会影响另一系统的正常功能 (1) [1-3]。这种复杂的病理生理机制使得CRM的治疗变得尤为棘手。

图1.png图1.CRM内在关联 (图表源自报告幻灯)

SGLT2i已被充分证实对于T2DM、CKD、HF患者的获益,其中EMPA-REG OUTCOME研究首次证实降糖药可“跨界演绎”心肾获益,开创了跨学科领域研究的先河。EMPA-REG OUTCOME研究证实恩格列净全面改善T2DM患者的心肾结局 (图2)[4]

图2.EMPA-REG OUTCOME研究结果总结 (图表源自报告幻灯)

随后的EMPA-KIDNEY研究证实了恩格列净对CKD患者肾脏结局的改善作用:恩格列净相比安慰剂可显著降低主要复合结局 (肾病进展或CV死亡) 风险28% (HR 0.7295%CI 0.64-0.82, P0.001)[5]

    目前,国内外心、肾、代谢领域的重要指南,均推荐恩格列净在内的SGLT2i用于降低患者疾病风险 (图3)。


3. 指南推荐 (图表源自报告幻灯)

GDMT临床应用不足,提供明确的SGLT2i应用指导是改善方法之一

GDMT在CRM疾病管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目前GDMT的应用情况并不理想。

GDMT的应用不足不仅限制了治疗效果,也导致了患者临床结局的不佳。GDMT执行障碍的原因涉及多方面,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实践指导,因此,提供明确的SGLT2i用药实践指导至关重要,如给药方法、合并用药、副作用等。此外,多项重要临床研究证实尽早启动及依从SGLT2i治疗,在患者中均可以观察到显著的治疗获益。

三位教授均指出,临床应优化GDMT重视多学科协作,缩短指南推荐与治疗实践的距离,临床医生要有积极应用的意识,合理用药,从而实现CRM一体化管理,为患者带来广泛获益

SGLT2i联合ASi (醛固酮合成酶抑制剂) 协同改善患者心肾结局

心内科领域专家周京敏教授、任景怡教授和刘晨教授介绍了SGLT2i在心肾领域的获益,以及目前的研究方向及进展。

SGLT2i均可实现心肾获益,为目前国内外HF和CKD指南的一线治疗推荐

《心血管疾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早期筛查及规范管理专家共识 (2024) 》呼吁心肾共治,重视心内科患者CKD的早期筛查和规范管理在管理合并CKDCVD患者时,应同时强调延缓CKD进展和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建议优先使用心肾获益循证证据充分的药物进行干预,如ACEI/ARBSGLT2i和非甾体MRA[6]

EMPEROR-ReducedEMPEROR-Preserved研究证实,在全射血分数慢性心衰患者中,恩格列净可显著降低CV死亡和首次和复发因心衰住院 (HHF) 风险,显著延缓eGFR下降速率,并且安全性良好[7,8]EMPA-KIDNEY研究显示,在广泛CKD人群中,恩格列净可显著降低肾脏进展和心血管死亡风险达28%[5]

2024中国心衰指南明确了SGLT2i治疗慢性心衰的一线地位,不论射血分数如何,SGLT2i均为ⅠA类推荐,与《2023欧洲心脏病学会 (ESC) 急慢性心衰指南的重点更新》的推荐一致[9]KDIGO CKD指南及中国慢性肾脏病早期评价与管理指南肯定了SGLT2i作为CKD患者治疗药物的重要地位[10,11]

降低醛固酮水平可能成为心肾疾病的潜在治疗方法

多项研究表明,高水平的醛固酮与肾脏和心血管疾病相关。在CKD患者中,血清醛固酮每增加一倍,CKD疾病进展风险增加11%[12];在心衰患者中,基线醛固酮水平>22ng/mL时,全因死亡风险增加49%,CV死亡或因心衰再次住院的风险增加40%[13]。降低醛固酮水平可成为治疗心肾疾病的潜在新方法,可与一线治疗药物SGLT2i联用协同增效,进一步改善患者心肾结局。

图4.维卡卓司他作用

维卡卓司他 (Vicadrostat) 是一种强效、高选择性醛固酮合成酶抑制剂 (ASi) (图4),通过抑制醛固酮生物合成的关键酶 (CYP11B2) 来降低血浆醛固酮暴露量,从而可能减少对器官的有害效应[14]

一项II期研究探索了维卡卓司他联合和不联合恩格列净背景治疗在CKD患者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治疗14周,无论是否联合恩格列净,所有剂量的维卡卓司他均可降低CKD患者血浆醛固酮水平,最多降低66%,且维卡卓司他组未观察到早晨血清皮质醇水平降低[14]

在联合恩格列净背景治疗时,10mg维卡卓司他使尿白蛋白/肌酐比 (UACR) 进一步降低高达40% (安慰剂校正) (图5)[14]

5. 维卡卓司他Ⅱ期研究结果 (图表源自报告幻灯)

对于临床关注的使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RAAS) 抑制剂引起的高钾血症问题,周京敏教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指出,临床应关注长期获益,而不是只注重短期获益。因对高钾血症的担心可能会导致药物使用不足,从而增加患者风险[15],而长期研究来看,不论是CKD还是HF患者,恩格列净均较安慰剂降低高钾血症的发生率[5,16]。而维卡卓司他联合恩格列净,可能提供叠加的心肾保护作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高钾血症风险 (图6)[14]。因此,两者联合使用是一种有前景的新型治疗策略,可能比单独使用ASi或SGLT2i带来更显著的益处。


图3.png6. 维卡卓司他+恩格列净可能降低高钾血风险 (图表源自报告幻灯)

目前,EASi-HF试验正在LVEF≥40%的心衰患者中研究维卡卓司他联合恩格列净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EASi-KIDNEY试验也已启动,旨在伴或不伴T2D的CKD患者中评估维卡卓司他联合恩格列净对CKD的益处,期待这些研究能带来更多新的突破。

CKD多学科早筛早诊SGLT2i恩格列净助力CKD患者多维度获益

肾内科领域专家章晓燕教授、程虹教授和梁剑波教授则从CKD的全程管理角度出发,提出临床实践中CKD应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以减少CKD患者的肾病进展及CV死亡风险。

临床实践中多学科应重视CKD的早筛早诊

《中国慢性肾脏病早期评价与管理指南》推荐对糖尿病、高血压、CVD、老年群体进行CKD定期筛查[11],建议对CKD高危人群的筛查每年至少一次,筛查内容包括尿白蛋白、基于血肌酐计算的eGFR。如无尿蛋白定量检测条件,可考虑尿常规进行初步查,如有异常再行尿白蛋白检测。除上述因素外,包含其他CKD危险因素人群亦属CKD高危群体,临床中需重视对其肾脏损伤指标UACR、eGFR进行监测和评估,以提高CKD的诊断率,利于早期干预 (图7) [10]

图7. CKD的诊断 (图表源自报告幻灯)

SGLT2i 延缓肾脏病进展,是CKD的一线治疗药物之一

《2024慢性肾脏病多学科临床管理路径专家共识》建议多学科高危人群进行早筛早诊,SGLT2i为多种CKD合并疾病的治疗优选 (图8)[17]

图8.2024慢性肾脏病多学科临床管理路径专家共识建议  (图表源自报告幻灯)

    2024 KIDGO CKD指南推荐的CKD治疗药物,推荐T2D伴CKD且eGFR≥20ml/min/1.73m2患者使用SGLT2i治疗 (1A);推荐使用SGLT2i治疗以下CKD患者 (1A):eGFR≥20ml/min/1.73m2且UACR≥200mg/g (≥20 mg/mmol),或心衰,与白蛋白尿水平无关 (图9) [10]


图9. 2024 KIDGO CKD指南推荐  (图表源自报告幻灯)

SGLT2i延缓肾脏进展的主要机制包括降低近端小管对葡萄糖和钠的重吸收,恢复管球反馈,进而收缩入球小动脉,降低肾小球内高压等以改善肾小球血流动力学失调;降低肾小球转运负荷等以减少肾脏耗氧,改善肾组织氧合 [5, 18-21];降低肾脏炎症,改善纤维化进程。

SGLT2i对肾血流量动力学功能有影响,临床可能观察到患者eGFR出现短暂下降,但该改变为正常生理反应,而非肾损伤的表现。在EMPA-KIDNEY研究中发现启动SGLT2i治疗后,eGFR在初始下降后趋于稳定,之后下降速度低于安慰剂组[5, 22]。仅在接受SGLT2i治疗的患者中,eGFR的短暂下降与更好的临床结局相关[23]

PTFU研究是EMPA-KIDNEY试验后随访 (Post-trial follow-up, 中位随访时间为2.0年),结果显示,在整个随访期,与安慰剂组相比,恩格列净组发生肾脏疾病进展或CV死亡的风险降低21%,这一风险比综合了主试验阶段的HR值和PTFU阶段的HR值 (图8) [24]

4. PTFU研究结果 (图表源自报告幻灯)


PTFU分析表明,停药后恩格列净的获益仍然持续存在,但随着时间推移下降,因此若要实现恩格列净治疗CV和肾脏疾病的最大获益,应长期持续维持治疗。

总结

本次研讨会为CRM跨学科知识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一个平台,CRM一体化管理需要心、肾、代谢等各领域专家共同协作,使患者受益。大量临床研究均证实SGLT2i良好的心肾获益,获得权威指南/共识的一致推荐。

随着CRM疾病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加深,SGLT2i与ASi的叠加效应可能成为心肾疾病未来的创新性治疗策略,有助于我国CRM健康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两者“一药多效”的特性也高度契合“健康中国2030”提出的“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多病共管”的慢病防控方针,为“健康中国2030”目标的实现提供助力!

调研问题

点击此处参与调研

参考文献

(上下滑动可查看)

1. House AA, et al. Kidney Int. 2019 Jun;95(6):1304-1317.

2. Song MK, et al. J Diabetes Res. 2014:2014:313718.

3. Rangaswami J, et al. Circulation. 2019 Apr 16;139(16):e840-e878.

4. Zinman B, et al. N Engl J Med. 2015 Nov 26;373(22):2117-28.

5. The EMPA-KIDNEY Collaborative Group. N Engl J Med. 2023 Jan 12;388(2):117-127.

6.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4,07(01):1-13.

7. Packer M, et al. N Engl J Med. 2020 Oct 8;383(15):1413-1424.

8. Anker SD, et al. N Engl J Med. 2021 Oct 14;385(16):1451-1461.

9.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4;52(3):235-275.

10. Kidney Disease 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 (KDIGO) CKD Work Group. Kidney Int. 2024 Apr;105(4S) S117-S314

11. 中华预防医学会肾脏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 中华内科杂志,2023,08:902-930.

12. Verma A et al. Eur Heart J. 2022;43:3781

13. Girerd N et al. Eur J Heart Fail. 2013;15:1228.

14. Tuttle KR et al. Lancet. 2024 Jan 27;403(10424):379-390.

15. Epstein M et al. Am J Manag Care. 2015;21:S212.

16. Ferreira JP, et al. Eur Heart J. 2022 Aug 14;43(31):2984-2993.

17.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临床肾脏病专委会, . 中华内科杂志, 2024, 63(12): 1216-1227.

18. De Nicola L, et al. J Nephrol. 2022,35(6):1605-1618.

19. De Nicola L, et al. J Clin Med. 2020,9(7):2243.

20. Cortinovis M, et al. Nat Rev Nephrol. 2022,18(7):435-451.

21. Thomas MC, et al. Diabetologia. 2018,61(10):2098-2107.

22. EMPA-REG OUTCOME Investigators. N Engl J Med. 2016 Jul 28;375(4):323-34.

23. Zannad F, et al. Eur J Heart Fail. 2022 Oct;24(10):1829-1839.

24. EMPA-KIDNEY Collaborative Group. N Engl J Med. 2025 Feb 20;392(8):777-787.








审批号:SC-CN-16633

有效期至:2026年3月19日

仅供相关医药专业人士进行医学科学交流

PART
更多精彩

↓↓↓


5-1.png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