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胰腺癌作为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是名副其实的“癌中之王”。尽管胰腺癌治疗充满艰难险阻,但胰腺癌领域学者仍迎难而上,寻找破局的方法。胰腺微创技术难度尽管位列外科之首,但胰腺领域外科专家凭借炉火纯青的技术一步步攻克难关,打破技术壁垒,为患者带来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随着胰腺外科逐渐向极致靠近,胰腺癌治疗的理念与模式也在不断进步,综合治疗在胰腺癌治疗中的地位愈发明显,理念改变推动胰腺癌治疗向更有效的方向发展。在本期《中国医学论坛报》“胰道中国”栏目中,特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巍教授,解读胰腺癌治疗的过往与未来。
王巍 教授
上海市胰腺肿瘤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复旦大学胰腺肿瘤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复旦大学胆道疾病研究所副所长
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
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医学中⼼肝胆外科专家委员会联席主席
美国外科医师学院Fellow(FACS)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委会常务委员及微创诊治学组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机器人外科医师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胆道医师专委会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胰腺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医学会普外分会委员兼胰腺外科学组委员和微创外科学组委员
擅长胰腺胆道良恶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在微创胰腺良恶性肿瘤手术治疗等领域深有造诣
主持多项上海市级课题,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0余篇
并荣获上海市医苑新星称号
王巍教授专访
王巍教授:微创手术在胰腺外科领域一直是举步维艰,也在所有外科专业领域中发展最为缓慢。造成这一现象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胰腺癌本身的生物学特性造成手术难度增加。由于胰腺癌发病隐匿,症状不明显,大部分患者在确诊时已属晚期,仅20%的初诊患者可以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80%的患者已经失去手术机会。无法手术的原因正是由于胰腺癌在发现时往往已经侵犯血管和周围脏器,令手术的难度和风险大幅提高。随着胰腺癌治疗理念的快速发展,新辅助治疗和转化治疗的观念已经深入临床实践,给胰腺癌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使胰腺癌从“发现时无法手术”到“可能手术切除”这一飞跃,但这些手术本身依旧充满挑战。
第二,微创手术对外科医生技术要求更高。外科医生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掌握微创手术的基本技能,才能开展更为复杂的胰腺外科手术。在开放手术中,医生可以通过助手协助完成手术。在解剖分离时通过血管钳进行大块组织结扎;但在微创手术中,医生是通过器械在腹腔内进行操作,必须进行精细的解剖和分离,小心处理血管周围的情况,才能顺利完成手术,这对外科医生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我们知道,胰腺是腹膜后位器官,其前方有胃十二指肠和结肠覆盖,周围也存在很多供应腹腔内脏器的大血管,例如腹腔动脉干、肠系膜上动脉和肝动脉,以及肠系膜上静脉和门静脉,胰腺肿瘤极易侵犯这些大血管,这些使得胰腺癌手术成为了腹腔手术中最为复杂的手术,微创手术难上加难。
王巍教授:近几年,胰腺微创手术在我国获得了蓬勃发展。
机器人辅助胰腺微创手术自10年前在国内开展,手术方式逐渐从简单胰腺手术发展到胰腺癌手术治疗,越来越多的国内胰腺中心开始推广这一技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等国家重点外科中心已将机器人手术应于各个层面的胰腺外科手术中,涵盖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复杂的胰腺癌根治手术,其手术量居于世界前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胰腺腔镜手术在国内尽管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2014年,第一届华东胰腺微创外科大会召开,胰腺腔镜手术的发展前景被予以充分肯定;2015年,我国成立了第一个专注于胰腺微创手术技术的学术组织,即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家委员会微创诊治学组(MITPC);其后,代表胰腺微创技术顶峰的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全国多个中心得以普及;2019年,一篇关于2010~2016年间的1029例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回顾性研究在国际外科学顶级期刊Annals of Surgery上发表,代表着中国的胰腺微创技术开始走向世界[1]。2017年,《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专家共识》出炉,进一步推动了微创技术在胰腺外科的发展。如今,微创技术在胰腺外科已经得到了普及,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腹腔镜和机器人胰腺手术已经成为了常规性手术,每星期的胰腺微创手术量达到15台左右。
王巍教授:通过外科医生多年的探索和研究,胰腺癌手术在技术层面已经达到极致,然而未来胰腺癌外科治疗仍有发展的空间。
首先,胰腺癌手术治疗需要更加安全,对于这样一个高风险手术,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仍是目前临床工作中的痛点,安全性是需要我们不断去追求的目标。
第二个发展方向在于手术治疗的有效性。胰腺癌作为实体肿瘤,手术始终是最有效的根治性治疗手段,如何通过手术提高胰腺癌患者的生存至关重要。精准的淋巴结清扫和R0切除率的提高,能够有效地降低胰腺癌患者的复发和转移,从而改善生存。
最后,微创手术仍需要继续发展,其不仅可以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手术对患者免疫力的伤害,利于患者早期恢复,从而更早地接受放疗和化疗。
总而言之,安全性、有效性和微创化是胰腺外科应当继续探索的三个主要方向。
王巍教授:MDT综合治疗是胰腺癌治疗的终极手段,然而综合治疗的发展也离不开微创外科。微创外科尽管只是外科技术之一,但却为胰腺癌的综合治疗带来更多益处。接受微创手术的患者恢复更快,对自身免疫力影响更少,可以更早地进入综合治疗阶段。因此,在讨论微创手术在MDT中的作用时,不应仅关注一个外科技术点,而要理解两者之中相辅相成的关系。
尽管胰腺癌的综合治疗在近些年有所发展,外科治疗技术已炉火纯青,新药物不断推陈出新,但目前胰腺癌总体治疗效果不佳,患者生存率近些年并没有显著提升。因此,我认为,未来胰腺癌综合治疗的发展应该致力于更深刻地从基础层面认识胰腺癌。发生在胰腺处的恶性肿瘤尽管都属于胰腺癌,但肿瘤的特征却出现差异化。发表在Nature的一项研究曾表明,胰腺癌可被分为4种分子亚型,每一种都有不同的驱动基因和临床预后,这项重磅研究也代表着我们对胰腺癌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2]。今后,在胰腺癌治疗中,需要对患者进行基因分子分型,掌握胰腺癌的类型和进展模式,从而指导未来的治疗决策。例如通过基因检测分型后,预测患者发生远处转移的几率较小,可优先选择为患者进行根治性手术;而如果患者经基因分型发现为易在早期发生肝转移的类型,将指导先为患者进行新辅助治疗以遏制肿瘤转移,再行局部手术切除治疗。总而言之,基因分子分型指导下的个体化治疗将会是提高胰腺癌患者生存的希望所在。
王巍教授:新辅助化疗是恶性肿瘤治疗领域的关键性观念转变。胰腺癌新辅助化疗从目前的循证医学证据看来,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在患者对化疗药物敏感的情况下,新辅助化疗可以有效地控制肿瘤,甚至治疗后可使肿瘤退缩,肝转移或其他部位的转移灶消失。新辅助化疗+手术治疗+辅助化疗这样的“三明治疗法”已经成为我们中心主流的治疗策略,从我们的经验中也能够发现患者的获益远远大于传统模式。这样的治疗模式也受到胰腺专业领域的广泛认可,未来将会逐步取代“手术优先”的传统治疗模式,胰腺癌患者的生存率也会在新模式的驱动下有所提升。
王巍教授:总的说来,尽管胰腺癌领域近些年来有部分新药上市,但化疗药物的选择仍然不能满足临床的需求。NAPOLI研究是不容忽视的新进展,作为二线治疗方案在临床研究中也取得了非常理想的结果,尤其是亚洲人群,总生存(OS)与无进展生存(PFS)均有了显著延长,因此被CSCO等指南列为二线治疗的推荐。脂质体伊立替康在国外已经上市多年,也获得了胰腺癌领域医生的广泛认可。希望这一药物未来能够早日在中国大陆上市,为更多中国患者带来希望和曙光。
在访谈接受尾声时,王巍教授总结,胰腺癌的综合治疗之路任重而道远,期待有更多的治疗方案为患者带来福音,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选择。
参考文献
[1] Wang M, Peng B, Liu J, et al. Practice Patterns and Perioperative Outcomes of 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in China: A Retrospective Multicenter Analysis of 1029 Patients[J]. Ann Surg. 2019.
[2] Bailey P, Chang DK, Nones K, et al. Genomic analyses identify molecular subtypes of pancreatic cancer[J]. Nature. 2016.
医学审批号:ONMKT202009180512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