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错过等一年,点击图片参与活动↓↓↓
01
什么是胆汁反流性胃炎?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指胆汁(以及胰液、肠液等)自十二指肠反流入胃,导致胃黏膜的慢性炎症、糜烂甚至溃疡等,又称为碱性反流性胃炎、胃炎伴胆汁反流、十二指肠-胃反流等。胆汁的主要成分胆汁酸可以破坏胃黏膜屏障,削弱胃黏膜的多种保护机制,并促进胃酸和幽门螺杆菌对胃黏膜的损伤。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发病率目前尚无统一数据,据研究报道,约占慢性胃炎12.3%-22.6%。
02
为什么会得胆汁反流性胃炎?
根据胃部是否做过手术,可以将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各种引起胃肠蠕动功能紊乱的因素均可引起病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主要有胃肠疾病(如胃肠道功能失调、胃十二指肠溃疡、胃排空延迟、胃轻瘫、幽门松弛或持续开放、括约肌功能失调等)和胆胰疾病(如胆囊炎、胆石症等),另外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吗啡等阿片类药物也可引起。
继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如胃十二指肠手术后,幽门被切除,丧失了阻止胆汁反流的结构,很容易发生胆汁反流。胆汁反流性胃炎也是胃切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
另外,长期吸烟、酗酒、饮食不规律等不良生活习惯,长期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因素以及肥胖等也会诱发或加重胆汁反流。
03
什么情况下要考虑自己得了胆汁反流性胃炎?
胆汁反流性胃炎通常会出现消化不良的一系列症状,如上腹不适、腹胀、恶心、呕吐(可见胆汁)、反酸、嗳气、烧心、食欲减退等。严重者还会出现消化道出血的症状,如呕血、黑便、粪隐血试验阳性等。
当消化不良的症状频繁出现不能缓解,或出现呕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的症状时,应及时就诊。就诊时,最重要的是完善胃镜检查,可初步判断有无胆汁反流以及胃黏膜受损的严重程度,胃镜下除了慢性胃炎的表现外,还可在胃底黏液中见到浅黄色至黄绿色的胆汁状液体,甚至可见到胆汁反流入胃的直接表现。另外还应进行C13/C14呼气试验,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的患者要杀菌治疗。
04
如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
那么,胆汁反流性胃炎该如何治疗呢?病情较轻的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和改善生活习惯等就能明显好转,常用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种:
胃黏膜保护剂:可以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有效抵御胆汁对胃黏膜的进一步损害,促进胃黏膜的修复。如铋剂(枸橼酸铋钾)、铝剂(硫糖铝、铝碳酸镁)、米索前列醇、替普瑞酮、瑞巴派特、吉法酯等。其中效果最好的是同时可以与胆酸结合的药物如铝碳酸镁、瑞巴派特等。
促胃肠动力药: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减少反流。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伊托必利等。
抑酸剂:可以抑制胃酸的分泌,减轻胆汁对胃黏膜的损伤。单用抑酸剂治疗多无效,最好在服用胃黏膜保护剂和促胃肠动力药的基础上服用。常用的质子泵抑制剂有奥美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兰索拉唑、埃索美拉唑等,另外还有H2受体拮抗剂如法莫替丁、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
考来烯胺:可以和胃内的胆盐结合,并加速其排出,从而减少胃黏膜损害。
熊去氧胆酸:可以改变胃内的胆汁酸成分,降低有害胆汁酸对胃黏膜的损害。
调节情绪药物:小剂量应用黛力新具有抗焦虑及抑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对于伴焦虑抑郁的患者,在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和促胃肠动力药的基础上加用黛力新能显著改善症状。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患者,应积极进行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治疗。治疗方案一般为一种质子泵抑制剂、一种铋剂和两种抗生素四药联用,疗程14天。
值得注意的是,服用中和胃酸的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碳酸钙、氢氧化铝等)对本病并无帮助,反而会加重病情。建议患者不要自行用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病情较重或者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05
如何预防及避免复发?
胆汁反流性胃炎容易复发,很难彻底治愈。调整不良日常习惯可以避免抑制胃肠运动和避免刺激胃酸分泌等,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包括:
饮食习惯:细嚼慢咽,清淡饮食,避免油腻,避免暴饮暴食,避免进食过冷过热和坚硬粗糙的食物,避免进食生冷酸辣和刺激性食物。减少服用延缓胃排空或引起括约肌张力降低的食物或药物,如浓茶、咖啡、巧克力等,药物包括硝酸甘油、吗啡、阿托品、硝苯地平等。减少服用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
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睡眠;戒烟限酒;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抑郁情绪;控制体重,适当运动,避免饭后久坐。
其他:胃肠道手术后应谨遵医嘱,定期复查;积极治疗胆囊炎、胆石症等原发疾病;如存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应考虑杀菌治疗。
作者:魏怡然
来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科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