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肺癌发病危险因素最新研究进展

2024-12-05作者:赵梦雅资讯


查王健-江苏省人民医院 撰稿

摘要

本综述系统梳理了近年来肺癌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成果,从吸烟与二手烟暴露、空气污染、职业暴露、遗传因素、肺部慢性疾病以及其他相关因素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各危险因素对肺癌发生发展的影响机制,为肺癌的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助力降低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

肺癌;发病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一、引言

肺癌作为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首位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数据显示,2022 年全球新发肺癌病例达 220 万,占所有新发癌症病例的 12% ,死亡人数占全球癌症死亡的 20% 。在中国,肺癌发病形势同样严峻,2022 年新发肺癌病例约 480 万,死亡病例达 260 万 。深入探究肺癌发病危险因素,对有效防控肺癌具有关键意义。本文旨在综合阐述肺癌发病危险因素的最新研究进展,为肺癌防治提供全面参考。

二、肺癌发病危险因素研究现状

(一)吸烟与二手烟暴露

吸烟是肺癌的首要危险因素,全球约 80% 以上的肺癌病例与吸烟相关 。香烟中含超 3000 种化学物质,多链芳香烃类化合物(如苯并芘)具有强致癌活性,可作用于肺组织特殊酶,致使细胞分子结构(如 DNA)突变,引发 K-ras 等基因突变 。长期吸烟者患肺癌风险是非吸烟者的 15 - 30 倍 ,且存在剂量 - 效应关系,每日吸烟 25 支以上者,患癌风险比不吸烟者高 32 倍 ,青少年时期开始吸烟风险更高。
二手烟同样不容忽视,长期暴露使不吸烟者肺癌风险增加 20% - 25% 。二手烟成分与主流烟相似,包含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等多种有害物质,在家庭、公共场所等通风不良环境中,其浓度升高,持续刺激肺部组织,显著增加肺癌发病几率。

(二)空气污染

室外空气污染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级致癌物,PM2.5、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污染物长期损害呼吸系统,诱发肺癌。PM2.5 粒径微小,可进入肺泡沉积,其表面吸附的重金属、多环芳烃等引发肺部炎症,导致细胞损伤和基因突变 。研究表明,长期生活在 PM2.5 浓度超标地区,人群肺癌风险显著上升,且大气污染与吸烟对肺癌发病率存在协同作用,双重暴露人群风险更高 。
室内空气污染方面,燃煤污染在农村和欠发达地区较为突出,煤炭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及多环芳烃等污染物在室内积聚,通风不良时危害加剧,增加肺癌风险。油烟污染也是重要因素,高温烹饪产生的油烟含丙烯醛、苯并芘等有害物质,对长期从事烹饪工作的人群,尤其是女性,频繁接触油烟与肺癌发病相关,高温烹饪方式危害更大。

(三)职业暴露

长期接触石棉、砷、铬、镍、煤尘、有机化学品等职业性致癌物显著提高肺癌风险。石棉是强致癌物质,长期吸入石棉纤维可致石棉肺并诱发肺癌,潜伏期长达 10 - 40 年,石棉相关职业人群肺癌风险显著高于普通人群 。在金属冶炼、化工、橡胶制造等行业,工人长期暴露于砷、铬、镍等重金属环境,肺癌发病率也较高。职业暴露导致的肺癌与有害物质浓度、暴露时间及防护措施密切相关,加强职业防护可有效降低风险。

(四)遗传因素

肺癌发生与遗传因素紧密相连,家族有肺癌病史者,亲属患病风险高于普通人群。某些基因突变如 EGFR 基因突变在非吸烟女性肺癌患者中常见 ,李 - 佛美尼综合征(Li - Fraumeni syndrome)患者携带 TP53 基因突变,患肺癌等多种癌症风险显著升高 。遗传因素通过多个基因协同作用,影响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及 DNA 损伤修复等过程,增加肺癌易感性,基因检测有助于对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和监测。

(五)肺部慢性疾病

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肺部慢性疾病患者肺癌发病风险较高。肺部慢性感染过程中,支气管上皮化生为鳞状上皮,长期炎症刺激导致细胞异常增殖和基因突变,进而引发癌变 。以 COPD 为例,患者因长期气道炎症和肺功能受损,肺癌风险比普通人群高 3 - 6 倍 ,积极治疗慢性疾病、控制炎症对降低肺癌风险意义重大。

(六)其他因素

饮食方面,富含水果和蔬菜的饮食可能是肺癌保护因素,其中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及抗氧化物质可减少肺部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抑制癌细胞生长 ,但长期高脂肪、高糖、低纤维饮食可能增加肺癌风险,其关系仍需更多研究明确。
电离辐射也是肺癌危险因素,长期接触铀和氟石矿工接触的氡气及其衰变产物,室内氡气(源于土壤、岩石和建筑材料)衰变产生的 α 粒子损伤肺部细胞,引发基因突变 。医疗照射虽存在潜在风险,但合理规范使用时获益大于风险。
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患者、艾滋病患者,因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监视和清除能力减弱,肺癌风险增加 ,通过合理生活方式和医疗干预维持免疫功能,有助于降低风险。

三、总结与展望

肺癌发病危险因素多样且复杂,吸烟、空气污染、职业暴露、遗传因素、肺部慢性疾病及其他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肺癌发生发展。当前研究虽取得诸多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各危险因素间的协同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部分因素(如饮食与肺癌关系)仍存在争议。未来研究应聚焦于深入探究危险因素间的交互作用机制,开展更多大规模、长期的队列研究和基础实验,以明确各因素对肺癌发生发展的具体影响。同时,基于研究成果,进一步优化肺癌预防策略,加强公众健康教育,提高防护意识,实现肺癌的有效防控,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李国雨,何明.非小细胞肺癌罕见靶点靶向治疗最新研究进展[J].协和医学杂志,2021,12(02):268-274.
[2]张晓宁,刘洋,左代英.第三代ALK抑制剂Lorlatinib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最新研究进展[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20,37(01):77-83.DOI:10.14066/j.cnki.cn21-1349/r.2020.01.011.
[3]杨林,赵晓红,杨云梅.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最新进展[C]//浙江省医学会中毒学分会.2019年浙江省医学会中毒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科;,2019:507-512.DOI:10.26914/c.cnkihy.2019.102569.
[4]熊晓静,刘晖.间质性肺病合并肺癌的最新临床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2):19-20.DOI:10.19613/j.cnki.1671-3141.2019.32.009.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