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中国医学论坛报自2022年8月起,开设“一切为了人民健康——我们这十年”专栏。领航计划之十年答卷系列通过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创新性学术成果及其背后的故事和经验,以助于切实提升广大临床医疗机构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助力医学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实现。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以下称中心)自2013年批复成立以来,积极响应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号召,深入实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推动国家医学进步和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改善国民健康水平为己任,不断激发内在创新驱动力,构建临床研究新局面。
中心始终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展开研究布局,以高效转化与广泛应用为导向,聚焦关乎国计民生的“临门一脚”、“卡脖子”问题,围绕人群危险因素与健康管理、循证评价及临床试验创新方法、心血管疾病医疗结果评价三大攻关方向,着力产出权威指南、原创理论、首创技术、自主产品、政策依据和防治实效,引领我国心血管领域医学发展走在世界前沿,聚焦持续提升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辐射引领和示范带动能力,以区域医疗中心为抓手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和人才建设,努力促进全国心血管医学创新研究水平整体提升,提高全国心血管病防治能力和质量,为改善民众健康,减少资源浪费,促进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优化组织架构,
强化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中心一直顺应时代要求,不断优化组织架构,创新管理机制。
中心在原有“项目支撑平台、项目运行平台、项目协调平台”的组织架构基础上,根据发展方向和管理需求,建立了三大主责研究方向和九大临床研究技术支撑平台的运行模式,以实现资源有序共享和高效利用。
中心坚持打破学科壁垒,建成了布局合理、专业齐备的临床研究人才梯队,现有临床研究人员600余人,覆盖临床医学、流行病学、统计学、药学、生物学、遗传学、生物信息学、医学检验、护理学、信息技术、行政管理、法学等12大类专业人员。
中心创建的我国首个符合国际标准且适合国内临床研究特点的临床研究管理体系,于2014年获得ISO 9001:2008认证,2017年率先通过了ISO 9001:2015认证。该体系覆盖了临床研究设计实施的全部关键关节,获得了多项省部级奖项。
强化医学研究支撑平台建设,
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为系统加强临床科研资源共建共享,推动生物样本、医疗健康大数据等资源高效整合利用,为高水平临床研究开展提供专业技术平台支持,中心设置了“开放、共享、协作”的九大支撑平台,包括临床研究设计方法学平台,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平台,运行管理与质控平台,安全性与终点事件平台,心血管介入诊疗影像分析实验室平台,生物样本资源中心平台,临床影像数据中心,院外随访、三级全周期数据中心和临床试验药品管理平台。支撑平台由中心具备丰富经验的临床研究专家及团队组成,独立于具体研究项目之外,为所有临床研究项目的设计运行与成果产出等提供支撑和科学、专业、规范的指导。
完善科技人才考核和培养机制,
激励竞相成长、各展其能
为整合优质临床资源与研究力量,优化中心人才规模和结构,持续高效开展高质量、高水平、有价值的临床研究,全面提升中心建设水平、科研产出与公共服务水平,中心根据发展需要,制定了《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PI准入与考核标准》并进行动态调整,实行“能进能出”的流动考核方案,对PI绩效考核评估方案进行不断优化,吸纳更多有志于从事临床研究的高水平人才进入中心PI队伍。PI团队确保了中心在心血管临床研究领域的专业前瞻视野和技术支撑优势,是持续开展高水平高质量临床研究的根本动力。
PI工作会议
建立自主课题资助机制,
助力高质量临床研究和科研产出
为激活科研创新,支持具有原创性和阜外特色的临床研究开展,自2020年起,中心设立自主课题资助机制,并制定《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自主课题管理办法》。其中重点项目突出战略性,瞄准国家疾病防控目标,聚焦重大科技需求和主责研究;一般项目强调前瞻性,关注学科交叉领域,探索前沿创新方法。
自主课题探索以“集团作战”方式,利用集体智慧,确立科学问题和课题设计;以“张榜挂帅”方式,由有能力的PI牵头,调动各方资源,着力产出高质量、有价值的临床研究。同时,建立自主课题评审专家库,借力资深临床研究与方法学专家的智慧,为研究设计提供全方位指导,助力自主课题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
创建高效协同研究网络,
持续发挥区域引领作用
中心紧密围绕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需求,构建了覆盖全国31省各级医疗机构的协同创新网络。通过四地阜外“一体三翼”的布局,以国家中心为核心,依托各省级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立省级分中心,并以长期稳定合作的全国近300家核心医院、县级医院以及6000余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络成员单位,建成了四级协同创新网络。
中心与协同网络成员单位长期紧密开展以下工作:
针对医院网络,开展临床研究培训、科研项目合作、内外科手术等技术推广、远程会诊协作,提升网络人员临床研究水平和诊疗水平;
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根本上推进基层慢病管理等适宜技术向基层下沉和普及;
充分利用分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平台,持续发挥辐射、引领、带动作用。
突破领域技术瓶颈,
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
中心不断突破心血管领域内的技术瓶颈,实现从无到有、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向全球输出心血管疾病防控“中国技术”和“中国方案”:研发评价国内首个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全磁悬浮人工心脏”(植入式左心室辅助系统),开启中国心脏衰竭外科治疗的人工心脏时代;依托中国原创技术,成功研发全球首款完全可降解封堵器系统,引领全球同领域前沿发展;全球首创一系列超声引导介入治疗技术及相关产品,推广应用到48个国家;开展全球首个对比定量血流分数(QFR)的精准指导与传统造影指导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FAVOR Ⅲ China研究,开创性地构建计算冠脉生理学技术临床应用的循证医学证据等。
胡盛寿院士(左四)团队实施“第三代全磁悬浮人工心脏”植入术
潘湘斌教授正在超声引导下,完成全球首例完全可吸收封堵器植入手术
宋雷教授代表FAVOR Ⅲ China研究团队在2022年美国经导管心血管治疗学大会(TCT)发布该研究的2年结果
直面挑战,迎难而上,阜外医院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将坚定不移地走创新之路,引领国家心血管领域医学发展走在世界前沿。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供稿)
↑点击查看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