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什么是蛋白尿?
正常人尿液中仅含有微量蛋白尿,每日排泄尿蛋白大约为20~80mg,若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或尿定量试验超150mg/24h,就被称为蛋白尿。通常情况下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损伤或通透性增加、肾小管重吸收减少、肾小管和尿路细胞的排泄增多、肾组织破坏等引起。
假性蛋白尿
1. 泌尿道疾病,如尿路感染、前列腺炎、妇科疾病等产生大量的脓、血、黏液尿中,会出现蛋白尿,抗感染治疗后尿蛋白消失,不伴有肾脏本身的损害。
2. 尿液长时间放置或冷却后,可析出盐类结晶,使尿呈白色混浊,易被误认为蛋白尿,但加热或加少许醋酸后能使混浊尿转清。
3. 有些药物从尿中排出时,可使尿色混浊类似蛋白尿,但蛋白尿定性反应呈阴性。
真性蛋白尿
1.功能性蛋白尿
常见病因为高热、剧烈运动、交感神经兴奋、直立位,蛋白质定量多<1g/d。
2.组织性蛋白尿
常见于炎症、中毒等损伤时肾小管分泌的蛋白质增多的情况,蛋白质定量多<1g/d,多为小分子蛋白,蛋白质类型为Tamm-Horsfall 糖蛋白。
3.肾小球性蛋白尿
肾小球疾病导致的蛋白尿其蛋白质定量范围广泛,可多可少,但超过1.5g/d者多指向肾小球疾病,分子量中分子(白蛋白)、大分子(如IgG、C3)为主。
4.肾小管性蛋白尿
常见于肾小管间质疾病,蛋白质定量多<1g/d,最多不超过1.5g/d,小分子蛋白为主,如β2微球蛋白、α1微球蛋白(血中同种蛋白在正常范围)。
5.溢出性蛋白尿
常见于浆细胞病、溶血、肌溶解,蛋白质定量可多可少,多时可达大量蛋白尿范围,小分子蛋白为主,如轻链蛋白、血红蛋白、肌红蛋白(血中同种蛋白亦增高)。
来源:今日肾病整理自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人卫版《内科学》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