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一文读懂 | 假性蛋白尿vs真性蛋白尿

2024-08-05作者:壹声资讯
原创

什么是蛋白尿?



正常人尿液中仅含有微量蛋白尿,每日排泄尿蛋白大约为20~80mg,若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或尿定量试验超150mg/24h,就被称为蛋白尿。通常情况下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损伤或通透性增加、肾小管重吸收减少、肾小管和尿路细胞的排泄增多、肾组织破坏等引起。


图片



假性蛋白尿



1. 泌尿道疾病,如尿路感染、前列腺炎、妇科疾病等产生大量的脓、血、黏液尿中,会出现蛋白尿,抗感染治疗后尿蛋白消失,不伴有肾脏本身的损害。


2. 尿液长时间放置或冷却后,可析出盐类结晶,使尿呈白色混浊,易被误认为蛋白尿,但加热或加少许醋酸后能使混浊尿转清。


3. 有些药物从尿中排出时,可使尿色混浊类似蛋白尿,但蛋白尿定性反应呈阴性。



真性蛋白尿



1.功能性蛋白尿

常见病因为高热、剧烈运动、交感神经兴奋、直立位,蛋白质定量多<1g/d。


2.组织性蛋白尿

常见于炎症、中毒等损伤时肾小管分泌的蛋白质增多的情况,蛋白质定量多<1g/d,多为小分子蛋白,蛋白质类型为Tamm-Horsfall 糖蛋白。


3.肾小球性蛋白尿

肾小球疾病导致的蛋白尿其蛋白质定量范围广泛,可多可少,但超过1.5g/d者多指向肾小球疾病,分子量中分子(白蛋白)、大分子(如IgG、C3)为主。


4.肾小管性蛋白尿

常见于肾小管间质疾病,蛋白质定量多<1g/d,最多不超过1.5g/d,小分子蛋白为主,如β2微球蛋白、α1微球蛋白(血中同种蛋白在正常范围)。


5.溢出性蛋白尿

常见于浆细胞病、溶血、肌溶解,蛋白质定量可多可少,多时可达大量蛋白尿范围,小分子蛋白为主,如轻链蛋白、血红蛋白、肌红蛋白(血中同种蛋白亦增高)。



来源:今日肾病整理自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人卫版《内科学》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