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多学科协作精准施策,全周期守护患者健康

2025-08-07作者:曹正歌资讯

6.24 金句海报.jpg

近日,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的八位肺癌领域专家围绕"肺癌全病程管理"展开深度对话,系统阐释了手术、放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的多学科协作模式,为临床实践提供重要学术参考

一、诊疗流程优化与多学科协作

  1. 早期干预与全程管理

    • 吕镗烽教授强调通过优化诊疗流程实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提升患者生存率。

    • 姚艳雯教授提出全程管理需重点关注早期干预及耐药问题处理,形成闭环式诊疗路径。

  2. MDT模式深化应用

    • 叶明翔教授指出多学科协作可整合资源,提高治疗效率,尤其在复杂病例决策中发挥关键作用。

    • 王栋教授补充MDT需针对Ⅲ期不可切/可切患者制定个体化方案,优化手术与综合治疗衔接。

    • 李建华教授强调MDT在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管理中的协同价值,保障治疗安全性。

二、靶向与免疫治疗策略

  1. 靶向治疗进展

    • 姚艳雯教授总结EGFR-TKI、ALK-TKI在驱动基因阳性NSCLC中的基础地位,并提及新辅助/辅助治疗在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

    • 袁冬梅教授(已剔除洛拉替尼相关表述)提出根据肿瘤负荷、CNS转移等临床特征选择ALK抑制剂,强调基因检测对方案制定的指导意义。

    • 熊磊教授分享新辅助靶向治疗(如劳拉替尼)在ALK阳性患者中的病理缓解率提升数据。

  2. 免疫治疗突破

    • 吕镗烽教授分析单药免疫治疗瓶颈,提出免疫联合化疗/抗血管生成药物的优化方向。

    • 叶明翔教授回顾IPASS研究等里程碑成果,明确免疫治疗在驱动基因阴性NSCLC中的标准地位。

三、早期肺癌干预与个体化原则

  1. 筛查与诊断技术

    • 姚艳雯教授倡导通过低剂量CT筛查提高早期肺癌检出率,实现根治性治疗目标。

    • 汪小霞教授强调病理检测在靶向治疗决策中的核心作用,推荐免疫组化联合FISH/RT-PCR/NGS的ALK融合检测策略。

  2. 精准治疗实施

    • 吕镗烽教授提出基于AI的基因组学与影像学整合技术,实现无创分子分型与预后预测。

    • 姚艳雯教授主张根据分子分型制定个体化方案,叶明祥教授强调液体活检、NGS在动态监测中的价值。

四、新技术应用与创新方向

  1. 检测技术革新

    • 汪小霞教授比较四种ALK检测方法优劣,提出多平台联合检测可提升诊断准确率。

    • 叶明教授肯定NGS在罕见靶点(如KRAS G12C/G12D/G12V)识别中的优势。

  2. 人工智能与预后预测

    • 吕镗烽教授、王栋教授均提及AI在影像组学分析、疗效评估中的潜力,推动精准预后预测模型开发。

结语
本次MDT访谈系统阐述了非小细胞肺癌全程管理的核心要素:通过MDT模式实现诊疗流程标准化与个体化结合,依托靶向/免疫治疗技术进展提升生存获益,利用AI与分子检测技术推动精准医学实践。团队共识强调,早期筛查、动态监测、多学科协作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路径。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