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算命”指南使用教程:手把手教你如何预测自己的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

2019-03-05作者:医学论坛报秋宇资讯
心血管疾病预测管理

预测心血管病有了官方指南!

预测心血管病有了官方指南!

预测心血管病有了官方指南!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回答11题,即可测出未来10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心血管病是造成我国疾病负担的首要病因,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等患病率不断上升,不良生活方式持续流行,使我国心血管病预防和管理形势更加严峻。

心血管病离你有多远,该怎么预防?

近期,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心脏病预防与控制专委会主任委员顾东风院士牵头,联合国内9个专业分会,共同制定了《中国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文末可下载原文】,教你自测并预防心血管病。

心血管疾病离你有多远?

本指南最突出的特点,是采用了适合我国居民的心血管病10年风险和终生风险评估模型(China-PAR模型)。该模型基于中国本土、长期大样本随访数据,首次纳入南北方、城乡、心血管病家族史以及腰围等特色指标。

回答11个问题,预测你的发病风险

只需回答11个问题,就能够测试出个体心血管病未来10年内发病风险的高低和终生风险(个体从目前生活至85岁的心血管病发病风险)。

这11个问题包含:


  • 4个不可干预因素——性别、年龄、现居住地、心脑血管病家族史;

  • 7个可干预的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腰围、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压水平、是否用降压药、糖尿病情况、吸烟情况。


1.性别

男性与女性在心血管发病风险方面表现不同。

比如,50岁前,男性心血管发病风险一般高于同年龄段女性;但50岁后,同年龄段的男性和女性心血管病发病风险逐渐接近。

2.年龄

年龄越大,心血管疾病风险越高。

3.现居住地(南方/北方、城市/农村)     

中国地域广阔,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不同。

例如,北方人群口味偏重,食盐摄入量较高,蔬果摄入量相对偏少,体力活动相对不足;此外,北方冬季寒冷的天气也是造成心血管病发作的诱因。

4.腰围(测量肚脐以上1厘米处) 

腰围直接体现了腹部和内脏脂肪的堆积程度。腰围越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越高。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来说,腰围数据比体重指数的预测价值更大。

测量腰围,要在去除衣物影响的情况下,测量肚脐以上1厘米处。

成年男性腰围大于90厘米,女性腰围大于85厘米,按照我国的卫生行业标准就属于“向心性肥胖”了。

5.总胆固醇 

总胆固醇包含了血液中所有脂蛋白所含胆固醇的总和,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等,血液中总胆固醇水平与心脑血管病的关系明确。

6.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有时也被称为“好胆固醇”,有助清除机体中的胆固醇。较高的HDL-C水平有助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7.血压水平(收缩压、舒张压)/ 8.是否正在服用降压药 

在7个可干预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中,血压水平对中国人群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影响最大。

9.是否患糖尿病

高血糖会危害心脏、眼睛、肾脏、大脑以及其他心血管代谢功能。

研究显示,35岁以上人群如果能保持空腹血糖<5.6毫摩尔/升,可减少8%的心血管病发病率。积极防控血糖升高,对心血管病的预防十分重要。

10.现在是否吸烟

吸烟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会大幅增加患病风险,被动吸烟也会增加风险。

每个吸烟者都应尽早戒烟。戒烟降低心血管病风险的效果明显,且任何年龄戒烟均能获益,戒烟时间越长获益越多,即使50岁以后开始戒烟,仍能降低38%的烟草相关疾病的死亡风险。

11.心脑血管病家族史(指父母、兄弟姐妹中有人患有心肌梗死或脑卒中) 

个体如果具有心脑血管病家族史,往往提示其家庭成员都具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或具有较高心血管病遗传风险。

风险评估流程

风险评估流程如图所示↓↓↓

风险评估流程.png20岁及以上居民心血管病风险评估流程

首先,对20岁及以上没有心血管病的个体,进行心血管病10年风险评估,并进行10 年风险分层。如果心血管病10 年风险≥ 10.0%,视为心血管病高危,10 年风险为5.0%~9.9% 视为中危,<5.0%为低危。

针对不同风险分层的个体,指南给出具体化的风险评估建议,如:对于10年风险达到高危或单个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达到治疗起始值的个体,推荐每年进行1次10年风险评估,并与医生沟通,及时采取相应的临床治疗。

由于年轻个体或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轻度升高的个体,10年风险评估通常处于中、低危水平。本指南强调了对这类个体进行终生风险评估(即评估个体生存至85岁时心血管病累积风险的高低)。指南推荐:在20~59岁并且10年风险处于中、低危的个体中,每3~5年进行1次终生风险评估。

此外,通过这一工具测得的风险数据来源于群体平均值。

例如,如果心脑血管病10年风险为10%,可以简化理解为具有相同危险因素的100个人中,会有10个人未来将发生心肌梗死或脑卒中。

这是一种发病风险的估算,并不意味着测出高危人群者一定会发生心脑血管事件。

如何评估

点击www.cvdrisk.com.cn/,进入心脑血管病风险评估网站主页。

1.jpg

在主页“风险评估 ”栏目中,“心脑血管病风险评估”版块,输入个人的11项参数信息:性别、年龄、现居住地区、腰围、TC、HDL-C、当前血压水平、是否服用降压药、是否患糖尿病、现在是否吸烟、是否有心脑血管病家族史(每项参数均设有参数范围,超出范围的数值信息将不能够进行风险评估 )。

点击提交按钮后,网站将展示10年风险评估结果,包括发病风险的绝对值及危险分层情况。另外,网站还将展示理想危险因素水平状态下10年风险水平。

在评估结果下方的“温馨建议 ”栏目中,网站还会基于个体发病风险给出个体化的相关建议。

2.jpg

也可使用APP进行评估。可扫描二维码下载。

3.jpg

打开软件后,在“风险评估 ”页面下方,点击“个人中心 ”,将进入“登录 / 注册 ”界面(见下图)。注册时,通过输入手机号和设置密码后,点击“获取验证码 ”,系统将验证码通过短信返回到使用者的手机,输入验证码完成注册。注册后登录个人账户,每次风险评估的结果可以保存,并在“个人中心 ” →“历史评估 ”栏目下查看既往结果,更好地进行自我健康管理、动态调整健康干预或治疗措施。

4.jpg

心血管疾病该怎么预防?

说了这么多,除了预测,更应该放在首位的是预防。心血管疾病该怎么预防?

在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管理方面,指南强调多种生活方式的综合干预以及心血管病的早期预防。指南对于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的管理,参考国内外专业指南和最新证据,简要介绍了药物治疗原则,同时强调了生活方式干预与药物治疗并重。

生活方式干预

  • 膳食营养

  • 控制体重

    推荐体重正常者应该注意保持在正常范围:(18.5 kg/m2≤BMI<24kg/m2);

  • 增加身体活动

  • 控制吸烟

  • 限制饮酒

血压的监测和管理

  • 高血压定义

    未使用任何降压药情况下,诊室血压≥140/90mmHg;

  • 降压目标

    一般高血压患者应<140/90mmHg;能耐受及高危个体可进一步降至<130/80mmHg;80岁及以上个体血压应控制在<150/90mmHg;

  • 降压治疗基本原则

    所有患者都应采用生活方式干预,降压药应从较小有效剂量起始、尽量选择长效药物、联合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

血脂的监测和控制

  • 降脂目标

    4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6mmol/L,或降低幅度≥50%;高危个体LDL⁃C<2.6mmol/L,或降低幅度≥50%;中危和低危个体 LDL⁃C<3.4mmol/L,或降低幅度≥30%。

  • 调脂治疗基本原则

    药物治疗首选中等强度他汀,长期坚持,如不能达标可考虑联合用药(如:依折麦布),必要时加用PCSK9抑制剂。

血糖的监测和管理

  • 空腹血糖、随机血糖或葡萄糖负荷后2h血糖是糖尿病诊断的主要依据。

  • 血糖控制应分层管理

    新诊断、年轻、无并发症或合并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建议及早采用强化血糖控制,糖化血红蛋白(HbA1c)目标<6.5%;

  • 病程较长、老年、已患心血管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注意预防低血糖,并充分评估强化血糖控制的利弊得失,HbA1c目标<8.0%,采取降糖、降压、调脂及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等综合管理措施。

抗血小板治疗

  • 由于增加出血风险,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病一级预防仍有较大争议,尤其对于心血管病10年风险<10.0%的中、低危人群。

  • 对于具有多个危险因素、心血管病10年风险≥10.0%的个体,权衡获益和出血风险后可以服用阿司匹林(75~100mg/d)进行心血管病的一级预防。

小循综编自中国循环杂志、生命时报、中华预防医学杂志、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下载指南全文】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