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药问药答|同样都是心律失常,为什么选择用药却不同?

2022-02-15作者:论坛报小璐资讯
其他非原创



心律失常是指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及激动传导等任何一项出现异常。临床可根据心律失常时心率的快慢,分为快速型、缓慢型心律失常。临床以前者最为常见,快速型心律失常形成的电生理机制主要包括:异位起搏点的自律性增高,后去极及触发活动和折返激动。因此这类抗心律失常药主要通过影响心肌细胞 Na,K,Ca²的转运,纠正心肌电生理的紊乱而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



抗心律失常药按其作用于心肌细胞的电活动的机制分类


(1)钠通道阻滞剂(第I类),该类药又可以细分为三个亚类,属于Ia类的奎尼丁、普鲁卡因胺,属于Ib类的利多卡因、苯妥英钠和属于Ic类的普罗帕酮和氟卡尼等。


(2)β受体阻断剂(第Ⅱ类)代表药有普萘洛尔、艾司洛尔等。


(3)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第Ⅲ类),主要代表药有胺碘酮、索他洛尔和溴苄胺等。


(4)钙通道阻滞剂(第V类),临床常用的有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此外,还有一些包括腺苷、门冬氨酸钾镁和地高辛等也具抗心律失常作用。


相对于快速型心律失常治疗药,治疗缓慢心律失常的治疗药物较少,主要有阿托品和异丙肾上腺素等。



抗心律失常药(主要是指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药)特点


(1)一个药物可以治疗不同的心律失常,一种抗心律失常药可能具有多种作用,如索他洛尔既有β受体阻断(Ⅱ类)作用,又有延长Q-T间期(Ⅲ类)作用;胺碘酮同时表现I、Ⅱ、Ⅲ、Ⅳ类的作用,还能阻断α、β受体;普鲁卡因胺属Ia类,但它的活性代谢产物 N-乙酰卡尼具Ⅲ类作用;奎尼丁同时兼具I、Ⅲ类的作用。


 (2)Ia、Ib、Ic三个亚类对不同的心肌细胞具有不同的选择性作用,因此它们的临床应用亦有差别。如Ia类,主要作用于心房、心室肌、浦氏纤维、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旁路,故可作为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可用于预激综合征等在内的多种快速心律失常;而Ic类则主要作用于心室肌和浦氏纤维,用于室性心律失常。


(3)作用机制复杂,易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


(4)抗心律失常药有附加的负性肌力作用,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延长房室结有效不应期,有效地终止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减慢心房颤动的心室率。由于它们的负性肌力作用较强,因此有器质性心脏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或心肌缺血的患者不宜选用。抗心律失常药在某种条件下都可引起心律失常(致心律失常用)。促心律失常多发生在开始用药24~48h,72h后渐为减少。



药理作用与特点


1.钠通道阻滞剂


钠通道阻滞剂具有对心肌细胞膜钠通道的阻滞作用,包括三类。


(1)Ia类的奎尼丁、普鲁卡因胺等属于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奎尼丁主要用于心房颤动与心房扑动的复律、复律后窦律的维持和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


(2)利多卡因属于Ib类抗心律失常药,对短动作电位时程的心房肌无效,因此仅用于室性心律失常。美西律与利多卡因电生理作用基本相同。


(3)属于Ic类抗心律失常药的普罗帕酮适用于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普罗帕酮有着较明显的肝代谢首关效应。


2.β受体阻断剂


(1)阻断β肾上腺素受体,降低交感神经活性,减轻由受体介导的心律失常。β受体阻断剂主要用于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


(2)改善心脏功能和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也有一定的阻断作用,适用于所有的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NYHAⅡ~Ⅲ级或I级伴LVEF<40%患者均需终身应用β受体阻断剂,除非有禁忌证或不能耐受。


(3)抗高血压作用:β受体阻断剂通过降低心排血量,减少肾素分泌而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以及改善压力感受器的血压调节功能等;拮抗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激活而发挥降压作用。


β受体阻断剂作为一线降压药,单独使用或联合其他药使用均可使血压达标。


3.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


通过阻断介导复极的钾通道而延长心脏动作电位时程,从而增加心肌组织的不应期,用于治疗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


胺碘酮为典型Ⅲ类抗心律失常药,适用于危及生命的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的终止和预防,也可用于其他药物无效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包括合并预激综合征者及持续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电转复后的维持治疗。胺碘酮具有所有四类抗心律失常活性,属于广谱抗心律失常药。


4.钙通道阻滞剂


在众多钙通道阻滞剂中,仅有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两药常用于治疗心律失常。而其他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则是以血管扩张作用占优势。


目前一般认为室性早搏大多数为功能性,功能性早搏除非需要对症治疗,绝大多数应该不需要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大多数非心脏病早搏不需要治疗,如要去除诱因,可服镇静剂或β受体阻滞剂,以消除紧张。


治疗可选用不良反应较小的药物,如β受体阻断剂、美西律、普罗帕酮等,也可适当辅用中成药。胺碘酮或奎尼丁等药物的脏器毒性大,致心律失常危险也较高,治疗时一般不采用。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应针对基础心脏病治疗,控制病因,纠正低钾、低镁、洋地黄中毒等原因。


心律失常是基层医生接诊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全科医生应熟悉和掌握各种心律失常的药理作用和及作用特点、适用范围、不良反应等用药知识,指导患者做好用药监护,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带来的危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1644547738360.jpg


来源基层医界 作者胡建芳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