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专家信息
姓名:孟晓萍 王启生
医院:临汾市中心医院
科室:内分泌科
孟晓萍,主任医师,临汾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山西省卫生计生委内分泌质控部委员,山西省预防医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山西省医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山西省医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肥胖学组成员,山西省健康教育专家委员会专家,山西省女医师协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山西省医师协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西省医师协会内分泌医师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临汾市医学会内分泌及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临汾市医疗事故及山西省司法厅鉴定专家,临汾市卫生计生内分泌质量控制部主任。
患者信息
姓名:于某
性别:女性
年龄:58岁
主诉:间断烦渴、多饮、乏力18年,加重1个月。
★病史
现病史
患者于18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烦渴、多饮、乏力及消瘦,体重减轻约10余斤,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糖尿病”。后给予口服二甲双胍片、格列本脲片等降糖药物,但血糖控制不理想,遂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诊断为1型糖尿病。给予胰岛素降糖治疗,平素未严格控制饮食及运动,未规律监测血糖,后多次因血糖波动较大入我科给予胰岛素强化降糖治疗,血糖好转出院,1个月来患者感乏力、口干加重,自行测空腹血糖>12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6mmol/L,自行增加胰岛素剂量,目前降糖方案为: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18U-18U-18U分别于三餐前15分钟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26U睡前皮下注射,主食量减少到约3两/天,甚至个别时候不进主食,无头痛、头晕,无胸闷、气短,无怕热、多汗、心悸、手抖,为进一步检查治疗入住我科。患者本次发病以来精神、食欲、睡眠尚可,大便干燥,小便正常,感视物模糊、手足麻木,无间歇性跛行,无水牛背、满月脸、多血质,无多毛、痤疮。
既往史
高血压病史10余年,血压最高达180/110mmHg,目前口服依那普利片、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降压治疗,血压控制尚可。既往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病史3年,平素间断口服左甲状腺素片,未规律复查甲状腺功能。白细胞减少症病史3年,曾行骨髓穿刺等检查,未明确病因,未予任何治疗。否认病毒性肝炎、肺结核、伤寒、疟疾病史,否认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史,否认精神病史、地方病史、职业病史,否认外伤、输血、中毒、手术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婚育史
已婚,有1子,无产巨大儿病史。儿子体健,配偶体健。
月经史
13岁来月经,50岁绝经,既往月经规律。
家族史
父母已故,死因不详,无家族遗传病史。
★检查
查体
BP132/80mmHg,神清语利,自主体位,查体合作,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80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无浮肿,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双足腱反射减弱,压力觉、温度觉、针刺觉、震动觉减弱,身高163cm,体重65kg,体质指数(BMI)25.5kg/m2 ,腰围82cm。
实验室检查
谷氨酸脱梭酶抗体(GAD-Ab)、胰岛素抗体(IAA)及胰岛细胞自身抗体(ICA)阴性。
糖耐量试验及C肽释放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糖耐量试验及C肽释放试验
肝功、肾功、电解质、糖类抗原(CA)-199、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25、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心电图、
腹部彩超、胸片、抗核抗体、抗核抗体谱、风湿系列、垂体系列、肾上腺CT、头颅核磁大致正常。
糖化血红蛋白(HbA1c)9.7%,甘油三酯3.87mmol/L,胆固醇4.51mmol/L。
甲状腺功能示:人体促甲状腺激素(hTSH)10.39mIU/L,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971IU/ml,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4.58pmmol/L,游离甲状腺素(FT4)7.36pmmol/L。
血系列示:白细胞3.28×109/L,中性粒细胞1.71×109/L。
颈动脉血管彩超示:右侧颈总、锁骨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眼底检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期。
甲状腺彩超示:双叶甲状腺弥漫性变。
★诊断
诊断及诊断依据
1.1型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期
2.高血压3级(极高危)
3. 血脂异常
4.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5. 白细胞减少症
存在问题
1型糖尿病,胰岛素用量较大,血糖控制不理想。
★鉴别诊断
1. 继发性糖尿病:皮质醇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甲亢、蛋白质缺乏胰性糖尿病等已知原发病引起的慢性高血糖,多存在胰岛素抵抗,需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后血糖好转,胰岛素抵抗减轻或消失。
2. 先天性胰岛素不敏感综合征:此病多与遗传变异有关,系胰岛素缺陷、胰岛素受体缺陷、遗传性糖尿病等引起。
3.2型糖尿病:发病年龄偏大,体型多肥胖,起病缓慢,不依赖胰岛素,糖尿病相关抗体阴性。
★治疗及预后
诊疗计划
1. 指导合理饮食及运动,控制血脂,心理辅导调节情绪。
2.改为胰岛素泵治疗,胰岛素方案为:门冬胰岛素,总量80U×80%;基础量32U/24小时;三餐前大剂量:12U-10U-10U。
3.二甲双胍片0.5g/次,3次/天,口服;吡格列酮片30mg/次,1次/天,口服。
4.降脂稳定斑块、抗血小板、改善循环、营养神经、补充甲状腺素、纠正白细胞减少症及对症治疗。3天后调整胰岛素剂量基础量26U/24小时;三餐前大剂量:10U-8U-8U。7天后停用胰岛素泵改为门冬胰岛素8U-7U-7U分别于三餐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22U睡前皮下注射。
血糖监测结果见表2。
表2 血糖检测(单位:mmom/L)
出院方案
门冬胰岛素7U-6U-8U分别于三餐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20U睡前皮下注射;二甲双胍片0.5g/次,3次/天,口服;吡格列酮片30mg/次,1次/天,口服。
预后和随访
1个月后复诊胰岛素剂量36U/天,血糖控制尚可,停用二甲双胍片;3个月后复诊胰岛素剂量36U/天,血糖尚可,HbA1c7.1%,停用吡格列酮片。
病例小结及讨论
1.对于C肽特别低,如低于0.1ng/ml的患者,首先考虑1型糖尿病,自身抗体需要自身抗原的维持,如果胰岛细胞被耗竭了,自身抗体也可以是阴性,即便是新诊断的1型糖尿病,β细胞的抗体也达不到100%,大概为60%~70%,这意味着还有30%~40%是阴性。18年病史的1型糖尿病患者β细胞的抗体完全可以是阴性。
2.人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较胰岛素类似物治疗者易产生低滴度的胰岛素IgG抗体,这会在一定程度上中和及抵消胰岛素的作用。
3. 应除外继发性糖尿病及先天性胰岛素不敏感综合症。
4. 应除外感染等诱因。
5. 应进行动态血糖监测,以除外隐匿低血糖。
6. 不同注射部位及不同胰岛素品种存在胰岛素吸收变异。
7. 长期不正规增加胰岛素剂量,加重胰岛素抵抗。
8. 胰岛素泵可减少胰岛素吸收变异,单一品种的胰岛素在同一位置微量多次输注,不易产生胰岛素池,吸收稳定。
9. 甲状腺功能减退未恢复正常,影响血糖的调整。
肖建中教授点评
1型糖尿病俗称“脆性糖尿病”用以描述血糖波动大。这例患者还可能存在低血糖,由于低血糖导致的胰高血糖素升高导致血糖的恶化,造成恶性循环。由于患者入院前每公斤体重胰岛素用量为1.2U,提示存在胰岛素抵抗,应查胰岛素自身抗体(IAA)排除外源性胰岛素抗体综合征(EIAS)。加用二甲双胍后可使用胰岛素用量相应减少。可以联合使用二甲双胍,但不建议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