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血管通路也被称为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自体动静脉内瘘、人工血管内瘘和中心静脉导管是主要的血管通路类型,其中AVF因感染率低、长期通畅率高及维护费用少而被推荐为首选。
然而,在治疗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情况,这不仅影响了治疗效果,还可能给患者带来额外的痛苦。
动静脉内瘘狭窄的原因
血管硬化
血管硬化是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长期的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壁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从而导致血管硬化。血管硬化后,血管的弹性降低,容易发生狭窄,进而影响到内瘘的正常功能。
血栓形成
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由于血液流速的改变和血管壁的损伤,容易形成血栓。血栓一旦形成,会阻塞血管,导致内瘘狭窄。此外,如果患者存在高凝状态或抗凝治疗不足,也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内瘘使用不当
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如果内瘘的使用不当,如穿刺位置不准确、穿刺次数过多或穿刺力度过大等,都可能导致血管壁受到损伤,进而引发内瘘狭窄。
感染
如果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没有做好局部的护理措施,容易导致局部感染。感染不仅会引起炎症反应,还可能导致血管壁受损,进而诱发内瘘狭窄。
血容量不足
血容量不足是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果患者的血容量不足,会导致血管壁的压力下降,进而影响到内瘘的正常功能。
哪些表现提示可能存在内瘘狭窄
1.患者自查
触摸内瘘震颤减弱或消失,血管杂音减弱。
拔针后压迫止血时间明显较之前延长。
内瘘侧肢体有不适或疼痛感。
2.医生检查
搏动增强试验 用手指压闭内瘘瘘体上的任意一点后,感觉吻合口处的震颤情况,如果震颤消失,则表明压闭点远心端无粗大的侧支循环形成;如震颤依然存在或者减弱,则表明压闭点的远心端有粗大的侧支,血液仍然可以从侧支循环回流。
举臂试验 患者取卧位,举起内瘘侧上肢,与身体约呈90度,观察内瘘体及流出段血管塌陷情况。
超声评估 ①血流量:在全身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情况下,自体动静脉内瘘自然血流量<500 ml/min,移植物动静脉内瘘自然血流量<600 ml/min。②血管内径:静脉局部血管内径≤1.7 mm或长段血管内径≤2.0 mm,长度≥20 mm;动脉血管内径≤2.0 mm;静脉局部血管内径在1.8~2.0 mm之间或动脉血管内径在2.0~2.5 mm之间者需要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异常体征和能否有效HD来综合判断。③阻力指数(RI):RI>0.5。④收缩期峰值流速比(PSVR):PSVR>4。
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治疗
血管非血栓性狭窄处理方法:早期可行血管球囊扩张术或腔内血管成形术,有些弹性狭窄可以放支架。
血栓形成性狭窄处理方法:
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血管内扩张术;
血管内溶栓术及用带气囊的导管或手术取栓。
END
来源:今日肾病整理自《中国血液透析血管通路超声介入治疗专家共识(2024年版)》、肾病透析科普、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定西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