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研究展播|新生儿急性肾损伤的诊断新标准

2024-04-11作者:壹声资讯
原创


成果名称:新生儿急性肾损伤的诊断新标准

发表期刊:《美国肾脏病学会杂志》[J Am Soc Nephrol,IF(2022):13.6]

主要通讯作者:侯凡凡

共同通讯作者:徐欣
第一作者:徐欣、聂晟

主要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推荐理由


新生儿目前尚无共识的诊断急性肾损伤(AKI)的标准。本研究利用全国5万例住院新生儿数据,首次提出并验证基于胱抑素C的新生儿AKI诊断标准。与既往直接套用成人AKI标准相比,新标准的准确性显著提高。该研究结果为新生儿AKI的诊断提供了更为精准的方法。



研究解读


急性肾损伤(AKI)是住院新生儿的常见并发症,但新生儿AKI的诊断缺乏共识的定义。既往新生儿AKI的诊断主要套用成人的标准,即以血清肌酐升高作为指标,但由于新生儿的血清肌酐水平不稳定(出生后三至五天内新生儿血清肌酐水平反映母体肌酐水平,之后30天肌酐水平初步下降),因此不能准确反映肾功能的变化。


本研究通过全国多中心的52333名住院新生儿数据分析,发现新生儿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在出生后一个月内基本保持稳定,通过大样本新生儿Cys-C水平,计算出正常上限(UNL和参考变化值(RCV,从而建立基于胱抑素C的新生儿AKI诊断新标准(CyNA标准)。定义为新生儿Cys-C ≥ 2.2 mg/L或RCV增加 ≥25%。



在45,839例同时检测Cys-C和血清肌酐的新生儿中,通过CyNA标准和传统KDIGO标准诊断的新生儿AKI发病率分别为10.6%和1.6%。CyNA标准识别新生儿院内AKI的敏感性比传统肌酐标准高5倍。值得注意的是,与没有发生AKI的新生儿相比,单纯依靠CyNA标准诊断而未被KDIGO标准诊断的新生儿(9.8%),其院内死亡风险显著增加,提示如果直接套用成人标准,这部分高危住院患儿将被忽视。该研究成果发表在肾脏病领域权威期刊J Am Soc Nephrol(影响因子13.6)。



专家点评


急性肾损伤(AKI)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肾脏功能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的临床综合征。根据团队前期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住院儿童AKI发生率高达20%,AKI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儿童AKI缺少共识的诊断标准。目前多数套用成人AKI的定义,用血清肌酐的绝对或相对升高来诊断AKI,但新生儿出生头几天血肌酐水平受母亲血肌酐水平影响,之后30天内血肌酐水平会逐渐下降,故新生儿套用成人AKI标准时容易出现过度诊断,不能准确反映新生儿肾功能水平。因此基于血肌酐的AKI诊断标准在新生儿中并不适用。肾脏病学界很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但却一直缺少相关解决方案。



本团队利用中国肾脏病大数据协作网超过5万例住院新生儿的数据,首次提出了基于胱抑素C的新生儿AKI诊断标准(CyNA)。胱抑素C能自由通过肾小球并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同时不受母体影响,是更为理想的衡量新生儿肾功能的指标。团队通过独立的外部验证队列,证实CyNA标准比既往的基于血清肌酐的KDIGO标准的灵敏性提高5倍,且单次检测即可诊断AKI,不需重复检测,因此临床上更容易在新生儿应用。该标准是肾脏病学界首个专门针对新生儿AKI制定的诊断标准,成果发在肾脏病领域权威期刊J Am Soc Nephrol(影响因子13.6),对于全球新生儿AKI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介绍


图片5.png
通讯作者

侯凡凡

中国科学院院士、世界科学院院士(TWAS)、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肾脏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器官衰竭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肾科主任,全球改善肾脏预后委员会(KDIGO)执行委员会委员,曾任国际肾脏病学会(ISN)理事兼东亚和北亚地区主席。她为我国肾脏病防治做出了卓越贡献,揭示了我国肾脏疾病的负担和危险因素;创新了肾脏病临床防治和风险预测策略;发现了肾纤维化发生发展新机制,为防治提供了新靶标。成果的推广应用改善了肾脏病预后,推动了我国临床医学研究的发展。成果在NEJM、JAMA、Lancet、Nat Med、JASN等医学顶级期刊发表一系列论著。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5项,获国内外授权发明专利5项。


图片10.png
第一/通讯作者

徐欣

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疗系, 1996 年获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分子药理博士学位。2002-2009 任哈佛大学遗传流行病学助理教授(tenure tracked),2014 年任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国家肾脏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教授, 2019 年起兼任中国肾脏病大数据协作网数据中心主任、中国卫生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慢病专委会常委。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科研项目。主要研究领域:肾脏病流行病及疾病风险预测研究。在 Nature MedNature GenetJAMA Intern MedNat Rev Nephrol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 SCI 论文超过 110 篇,论文被引用逾7900 次(H 指数 41)。


图片11.png
第一作者

聂晟

临床医学博士,南方医院肾内科副主任医师,2015-2016年在哈佛大学医学院Global Clinical Scholars Research Training Program (GCSRT) 进修。现担任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大数据学会肾脏病专委会委员(兼秘书),主要研究方向为临床流行病学和人群大数据研究。在Nat Med, JAMA network open,JASN,AJKD等期刊发表SCI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级、省级科研基金2项,参与“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及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各1项。




团队介绍


图片1.jpg

本团队是侯凡凡院士领导的肾脏病学研究团队,由多名从事肾脏疾病临床研究的杰出医生和科研人员组成,团队成员包括临床医学、统计学和病理学等多学科专家。研究方向主要聚焦肾脏疾病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预防策略以及临床治疗策略,注重开发疾病风险预测方法和新药。研究成果发表在New Engl J Med、JAMA、Lancet、Nat Med等国际权威期刊,获国内外授权发明专利等自主知识产权33项。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为我国肾脏疾病防治事业和临床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每一项临床研究都倾注着研究团队的心血结晶。学习过后,您是否有所收获?或有疑问想与主创团队分享?请在评论区留言,期待与您交流!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