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温度高容易犯困?Nature表示恰恰相反!

2018-02-24作者:小姗资讯
睡眠

我们一直说空调温度调太高容易犯困,仿佛人体会对环境中较高的温度做出反应,进入睡眠模式一般。然而,本周发表在顶尖学术期刊《自然》上的一项研究却表明,大脑中的一些关键神经元会不断监控温度,而较低的温度会让它们激活,催生睡意。这项看起来有悖常识的发现和生物钟有关。

睡眠1.jpg

▲睡眠好不好,温度很重要(图片来源:Pixabay)

生物钟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大发现。几代科学家的努力发现,昼夜交替带来的光线和温度变化,会通过生物钟影响到生物的生理、行为、乃至代谢。2017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也是对这些发现最好的认可。

“诺贝尔奖得主以及其他实验室几十年来的工作,很好地解释了光会如何调控生物钟,但温度调控生物钟的细节还不是很清楚。”该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美国密西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分子、细胞与发育生物学系的Swathi Yadlapalli博士说道。

睡眠2.jpg

▲该研究的通讯作者Orie T. Shafer教授(左二)与共同第一作者Swathi Yadlapalli博士(左三)(图片来源:Shafer教授实验室)

为了了解生物钟如何获取温度信息,研究人员们与密西根大学机械工程系的学者们展开合作,并在共同第一作者Chang Jiang博士的协助下,开发了一款即能光学成像,又能调控温度的系统。随后,他们在模式生物果蝇中开展研究,想要了解在高温或低温的刺激下,果蝇控制生物钟的神经网络里会出现怎样的变化。

研究发现,当温度较低时,果蝇脑中的DN1ps神经元(posterior dorsal neurons 1)会被激活,而这一现象会被较高的温度所抑制。有趣的是,这是一类能“酝酿睡意”的神经元。换句话说,当这些神经元感受到低温时,就会让生物产生困意,昏昏欲睡。

睡眠3.jpg

▲这些神经元在低温下变得活跃(图片来源:《自然》)

可这些神经元又是怎样去感知温度的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研究人员们进一步对果蝇的大脑进行了分析。先前的一些研究表明,果蝇的触毛(aristae)中含有感受温度的受体。研究人员因此移除了果蝇的触毛,想了解温度是否还会影响到DN1ps神经元的激活。果不其然,移除了触毛的果蝇,DN1ps随低温的激活受到了严重影响。而单独取出的果蝇大脑在低温下,也不会引起DN1ps神经元的激活。这些结果表明,虽然位于大脑之中,这些DN1ps神经元的正常工作,却需要依靠外周感受温度的受体。

“看起来,生物钟神经元能从外部的温度受体里获得温度的信息,用来指导果蝇何时入睡。这套机制从根本上看,和人类是一样的,”该研究的通讯作者、密西根大学的Orie T. Shafer教授说道:“当温度下降时,这些促进睡眠的神经元会被激活,让睡眠活动的周期与外部气温的周期同步化。这也能解释哺乳动物为何在体温下降时开始睡眠。”

如果人类经证实,的确有着一致的生物学机制,那么当我们晚上失眠时,或许调低空调温度,会是一个不错的催眠方式。

来源:药明康德


200 评论

查看更多